第26章 寒门贵子沈翰林,百无一用是书生
第26章 寒门贵子沈翰林,百无一用是书生 (第2/2页)萧启桓吃饭间,沈墨卿也已经在书房等候。
他叹了一口气,有种既来之,则安之的感觉。
作为江南农户之子,他也知道现在百姓还没有过上完全安稳的日子。
本以为自己所学,能在国家中一展抱负,结果不过是蹉跎一生罢了!
等萧启桓到了书房,他直接开口,毫不掩饰!
“听说四皇子前段时间做出偷窥郡主沐浴事宜,陛下震怒,老夫身为老师,多次教导你品行,你竟然还做出此事!”
“既然陛下让我回来继续给你教书,那么就此事,罚你抄书十遍!”
本来只是通过记忆了解沈老,没想到“线下”见面,直接要自己抄书,这让萧启桓眉头一皱。
罚抄书一事,在萧启桓看来,确实是一种教育学生的手段。
一可以磨炼心性,二在抄书的过程中也能巩固学识。
不过自己现在要做的事有很多,可没有时间应付这种教育!
所以萧启桓恭敬一拜,“沈老,之前偷窥郡主沐浴一事,昨天学生已经登门拜访诗函郡主,说明了误会!”
“至于抄书一事,本皇子现在手上确实有很多安排,没有太多时间浪费在抄书上面!”
听到四皇子的话语,哪怕萧启桓说的不卑不亢,让沈翰林有些意外,但是他接下来的话语却让他冷哼一声。
“油嘴滑舌,无非就是不想抄书罢了!”
“那我倒要考考你,你既然觉得抄书浪费时间,可见对于学识已经有所掌握!”
接下来,沈墨卿也没有墨迹,直接把四书五经等一些他教授的知识都问了一遍。
萧启桓两世灵魂,记忆力强大,几乎都是下意识脱口而出,一时间竟然让沈墨卿都愣住了!
这还是之前回答问题都磕磕绊绊的四皇子吗?
想到这,沈墨卿神色忽然一动,想到最近赈灾事宜,他已经知晓了皇上处理江西赈灾一事。
这也是他哪怕抱怨自己被埋没,却依旧没有对大晟王朝有怨言的原因之一。
当今陛下圣明,治理天下,井井有条,贪官污吏虽有,但涉及大是大非从不妥协。
所以沈墨卿也明白,哪怕大晟没有他的发挥,也依旧在蒸蒸日上!
萧启桓也没有轻视,虽然自己确实不需要,也不想在应付这些应试教育,但至少不能让沈老成为自己的“绊脚石”,所以很耐心地表示让他出题!
沈墨卿直接开口道:“《论语》有云:‘不患寡而患不均’。”
“然我大晟北地多旱,南国多涝,各地丰歉不一。”
“若遇灾年,朝廷欲调粮平抑粮价、赈济灾民,该如何做,方能既让灾民得活,又不至挫伤粮商积极性,导致来年无人运粮?”
“此间之‘均’,该如何衡?”
这是一个经典的古代经济学难题,涉及价格管制、物流和激励机制。
沈墨卿期待看到萧启桓陷入沉思,或是给出一个“仁政”“强制平籴”等传统答案,他便可以引申出圣人之言的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