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基建科学雏形,赈灾团队里有坏人
第57章 基建科学雏形,赈灾团队里有坏人 (第2/2页)他虽然没有离开京都,但是一切都井井有条。
期间有官员想要偷奸耍滑,以为萧启桓看不出来,可如果不是所有人都配合起来蒙蔽他。
只要萧启桓把数字一对,哪边出现问题,自然一目了然。
之前潘尚书隐隐知道萧启桓的手段,但是一般人根本不懂,也看不出来,只会觉得四皇子深不可测。
明明足不出户,但是哪个环节出问题,他却能一目了然。
没有人知道,这不仅仅是因为萧启桓是理科高才生,更因为两世灵魂叠加下,他自身思维算力,已经达到了堪比计算机的程度。
“行了,潘尚书,不用在我面前磕头道歉!”
“赈灾事宜,是大晟的事宜,也是国家的事宜!”
“你应该也听到了江南道那边百姓对我们的称赞,甚至还有人给你我立牌位,供奉香火!”
“这说明我们做的事情是对的,是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只不过,我们走在正确道路上,有一些人思想出现问题,掉队了!”
萧启桓喝着茶水,武英殿的一处书房,已经成为了他的办公场所,此刻已经堆满了赈灾以来每天汇报的数据。
随着数据的不断更新,古代人根本理解不了原始数据、对照数据的意义。
萧启桓看着这些汇聚成册的各项数据,一一对比,哪些人想要从中投机,哪些人想要贪污腐败,他都一目了然。
可以说皇上萧云璟低估了大晟商人对于减免商税的热情,潘世安也低估了这些商人逐利、逐名的积极性。
在大儒写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道德文章后,还附带有朝廷的赋税减免政令后,大晟境内的商人们都爆了。
其实不少商人因为赋税原因,会选择走私,把粮草卖给草原、卖给匈奴等等,说白了都是为了利益。
可是现在,只要响应国家政策,就能获得利益,最重要的是还能获得名声。
如果能为官,谁想从商。
哪怕商人子弟,也想着考取功名。
而这次赈灾一事,所带来的名声,比萧启桓想的还要多。
一些商人甚至有机会让自己的孩子得以靠此名声,拜一位知名先生为师。
所以江西水患赈灾前的物资准备,比所有人想的都要迅速。
国家调拨粮食,漕运、官道、通禀事宜等等,都会拖慢进度。
但是当商人自发运粮时,他们一个个都发挥了自己各自进货、卖货等等渠道,有走陆路,有走水路。
大家都清楚,先到先得,灾民是有限的,赈灾粮食是有限的,减免商税更是有限的。
而能否参与到赈灾当中,四皇子所率领的赈灾团队是有人记录的。
因此,“效率”二字,已经彻底传开了。
没有效率的人,早就被淘汰出局!
但是粮已经运来,萧启桓也就顺势建立赈灾均平仓,而还有一些则流入市场,平衡了物价。
因为各地粮食汇聚,这里面的利益,自然有些官员就心动了!
“四皇子殿下,是属下御下不严,才会有贪腐现象发生,请殿下责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