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节 猴子捡到块姜
第二百七十节 猴子捡到块姜 (第1/2页)不是每个人都像傅抱元这么清醒,像他这么悲观,“人类文明保留计划”的远景还是让很多人感到安慰,“寄生种”克隆体冲杀在前线,人类在后方提供科技支持,双方分工合作,携手共创未来,辛劳的工作之余,还有音乐美术电影书籍的抚慰,像甘美的溪水滋润心灵,这样平静度过一生,难道不是好事吗?
石贲就是这么认为的,他不完全为自己着想,更多是为幸存的大多数着想。长久以来他看得很清楚,“民众”多半是乌合之众,有道是“一要生存,二要发展”,但对他们来说,满足温饱的基本需求后,转而寻求种种享乐,很少有人保持危机感,继续“提升”自己,读点书或者学点东西。“人类文明保留计划”至少为他们提供了高雅且有益的消遣,他希望更多的人能进入图书馆和科学院,哪怕退一步,比起抽烟喝酒,打牌打麻将,美术馆、影音库也是更好的去处。
脱离了文明和文化,沉溺于感官刺激,人与动物又有什么区别?
散会后傅抱元找到邓守一,跟他交换了看法,邓守一没他这么“激进”,尽管同样意识到人类受到排挤,“退居二线”,但他并不认为这个时候有必要硬出头,旗帜鲜明地站到周吉的对立面。他提醒傅抱元一个残酷的现实,幸存者的数量实在太少,大体只相当于过去一个村的规模,生育率也低得可怜,从安全、财政、稳定、成本等方面综合考量,相对隔离,“关起门来自己玩”是个好主意,至少利大于弊。
人口基数确实是个大问题,傅抱元一下醒悟过来,他是人力部的经理,自然对此一清二楚,天灾冻死一半,血食消耗一半,幸存的百不存一,算上乾泰集团也不过五六千人,这还是“陈素真”睁只眼闭只眼,听凭他们四处“搜刮”人丁的结果。
傅抱元内心动摇了,一点点被邓守一说服。
就这样,更为“激进”的变革由上而下大力推动,“保留地自治领”初步定在滨海市,解散“泗水安保”及各管理部门,成立“保留地自治委员会”,办公地点仍在东星大厦,距离东星湾军港不远。岳之澜任“自治委员会”主席,夏一斛、石贲、司马杨任副主席,赵宗轩、傅抱元、邓守一任常务委员,此外还吸纳了部分“后起之秀”,补充新鲜血液。在分工上,岳之澜统揽全局,夏一斛主抓“人类文明保留计划”,石贲管行政,司马杨管安保,赵宗轩管后勤,傅抱元管人事,邓守一管财务,“泗水安保”原来的条线和架构大体不变,只是换个名目,局部微调。
值得注意的是,“保留地自治领”与“泗水城-上关区-东星湾”大三角管控区实现了彻底隔离,“自治委员会”和“军政委员会”是完全独立的两套班子,没有兼任的情况,非经批准,人类不能进入管控区,克隆体也不能进入“自治领”。管控区为人类保留了部分岗位,余瑶、阮静、陆葳、潘云及少数技术骨干获得了“特别居留许可证”,但他们也不能随意离开管控区,进入“自治领”。
“乾泰集团”驻滨海办事处始终关注着这次变动,岳之澜没有把他们排挤在外,他试图向周吉提议,借此机会跟宋骐谈谈,“两家并一家”,把集团的人口一并迁入“保留地自治领”,可以在“自治委员会”给对方保留几个席位。对此周吉的答复是“自治领”的事由“自治委员会”决定,除非涉及天灾、叛乱或外部军事干涉,管控区“军政委员会”不插手。岳之澜岳主席明白了他的意思,“自治”是实打实的“自治”,没有半点水分,今后他们要“自负盈亏”,不能寄再希望“军政委员会”伸出援助之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