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隆万盛世 > 1416酒鬼?

1416酒鬼?

1416酒鬼? (第2/2页)

至于珍珠,魏广德又对张四维说道:“子维,下来你和张尚书那边打个招呼,让他安排人在京城各大商行那边摸摸底,先把珍珠这些定下来,登记,不准再交易。”
  
  现在魏广德就怕宫里和宫外都凑不够那两万多颗珠子,先把各首饰店铺的珍珠定下来。
  
  “好。”
  
  张四维自然知道魏广德什么意思,马上点头同意。
  
  接下来,他们又聊起几个衙门为大婚做的主内,丝毫不知道他们操心的主儿,这会儿正被他母后逼着退位让贤。
  
  后世传说,因为这个事儿,万历皇帝下罪己诏承认错误才取得了李太后原谅,那不过是无稽之谈。
  
  事儿或许真有,李太后也确实对小皇帝做出很很重的处罚,但绝迹不可能换皇帝。
  
  为这个小事儿就写罪己诏,也太不把罪己诏放在眼里了。
  
  在古代,每当有自然灾害或四方动荡时,凡是思维正常的君主差不多都会象征性的下一道“罪己诏”。
  
  以表示自己德行凉薄,上天给自己降罪惩罚,自己现在知错了,求求上天原谅你这位“儿子”吧。
  
  而揆诸历史,明代的“罪己诏”数量为历代之最。
  
  据统计,有明一代凡二百七十六年,计十六帝,其中有十一位下过罪己诏,数量达到了惊人的二十七份,平均每十年一次。
  
  要知道,封建王朝的帝王都在标榜君权神授,故每一次“罪己诏”实则都是在削弱自己的神圣性,非到万不得已不会为之。
  
  而皇帝同样也是政治人物,每一个举措都是政治举措,想达到的目的往往也是政治目的,而基于“罪己诏”的特殊性,它的产生,往往是与国运息息相关。
  
  按史料记载,罪己诏明太祖——5次,建文君——1次明宣宗——1次,明英宗——2次明代宗——5次,明宪宗——1次明孝宗——1次,明武宗——1次明世宗——2次,明神宗——2次明思宗——6次。
  
  刚好就是大明开头和结尾的两位皇帝下的最多,特别是崇祯皇帝,明朝国运或许就是在一次次“罪己”之中消磨没了。
  
  既然牵扯国运,自然就不能儿戏。
  
  张居正进了慈庆宫,自然会全力劝阻李太后。
  
  开玩笑,万历皇帝的帝位说隆庆皇帝定下的,先不说李太后有没有这个权利,真要做了,外朝怕都未必买账。
  
  或许,借机敲打、教育皇帝才是他们的目的。
  
  毕竟皇帝很快要大婚,大婚后算成年,可以逐渐接手国政了。
  
  至于下罪己诏,张居正更不会认可,大明还没亡,下什么罪己诏。
  
  万历皇帝在位期间两次下罪己诏,第一次是万历二十六年,因为刚修好的三大殿被焚。
  
  嘉靖四十一年的大火,到了万历初年才好不容易凑齐重建三大殿的木料,才十多年就又被火烧了,下罪己诏也符合这个时候人们的意识形态。
  
  至于第二次,自然是辽东兵败。
  
  其实一开始万历皇帝是不认为是自己的问题,胜败乃兵家常事,输了打回来就是了。
  
  可是百官把责任都归咎于万历皇帝怠政,由此也是朝议汹汹,最后没办法万历皇帝只好再下罪己诏。
  
  只不过,历史已经些许改变,万历末年辽东未必还能掀起惊天巨浪,但万历二十六年的大火,大概率还是躲不过的。
  
  张居正回内阁的时候,三位阁臣都已经出宫回去了。
  
  他也只能会值房收拾一下,这才出了皇城。
  
  今天这事儿,是真把小皇帝吓坏了,也把张居正吓坏了。
  
  为此,他离宫前,还让人给冯保带话,让他晚上有空就去他家里坐坐。
  
  太后权利再大,也没到可以另立新君的程度吧。
  
  李太后面前他不敢说,也只能私底下和冯保说说,遇到类似情况还得他帮着转圜,可千万不能再闹出这样的事儿了。
  
  魏广德回到府中,其实也在等着消息。
  
  虽然慈宁宫找张居正过去,可魏广德也好奇的很,到底宫里是出了什么事儿。
  
  他也让人给陈矩带话,帮忙查查这个事儿。
  
  现在陈矩在宫里算是混出头来了,已经没有留在皇帝身边做随侍太监,司礼监的差事儿也没了,冯保让他去了尚宝监做掌印太监。
  
  尚宝监虽然排名中间,但再怎么说陈矩也成为宫里的大太监之一。
  
  当然,冯保这么安排也没什么好心,里面存着私心呢。
  
  陈矩和魏广德关系亲近,冯保可不希望皇帝身边有他的存在。
  
  发配也不合适,毕竟陈矩的干爹当初在宫里关系处的也不错,大家都还记着他的好。
  
  就连隆庆年间跋扈的腾祥、孟冲这些,也都对陈矩不错。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给陈矩安排个好差事,升升职。
  
  之前陈矩就兼过司设监少监,掌管皇帝身边的卥簿、仪仗等,所以升职也就只能是掌印太监了。
  
  刚好有尚宝监太监退休出宫,腾出位置来,冯保就向两宫太后讨封,让陈矩去了尚宝监。
  
  尚宝监掌管宝玺、敕符、将军印信等,也算是个重要的地方。
  
  陈矩跟在小皇帝身边时间不短,做事勤勉,也得到两宫太后认可,所以让他顺利成为大明内廷最年轻的总管太监之一。
  
  此时的陈矩,也不过才四十一岁,长魏广德一岁。
  
  宫里的消息,想来是封锁不了的,即便是在慈宁宫里发生的事儿,到晚上的时候也被陈矩打听了个一清二楚。
  
  写了条子,安排亲信给魏广德送了过去。
  
  条子里虽然对当时大殿里,皇帝、太后和张居正的对话语焉不详,但是事儿就是这么个事儿。
  
  通过偷听到的只言片语,也能大致推测出整件事的过程来。
  
  魏广德看完后只是微微皱眉,感觉李太后有点太强势了。
  
  当然,小皇帝耍酒疯这个情况,他以前也没注意到,朱翊钧居然还有这个习惯。
  
  魏广德想了片刻,最后还是觉得李太后担心小皇帝成为一个暴虐之君怕是多虑了。
  
  不管怎么说,朱翊钧都是文官精心培养出来的,虽然个性或许因为魏广德的影响,比之以前更强,但并没有他祖父嘉靖皇帝那么冷酷无情,动辄打杀大臣,而是相对温和。
  
  这,也是儒家思想教育出来的结果。
  
  回头还得让陈矩打听清楚,陛下是否真成了酒鬼,有了酒瘾。
  
  魏广德心里想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