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大明:哥,和尚没前途,咱造反吧 > 第一千一百五十七章 堂中振奋,人心激荡!

第一千一百五十七章 堂中振奋,人心激荡!

第一千一百五十七章 堂中振奋,人心激荡! (第1/2页)

朱瀚缓缓踱步至亭边,望着竹影婆娑,“可你可知,势起于策,亦毁于策?”
  
  林复沉默,片刻后回道:“王爷是担心……民心越界?”
  
  “我不是在担心。”朱瀚忽然回身,眼神锋利,
  
  “我是来提醒你。你的策可贵之处,在于它不依赖名器、不倚仗朝命。可正因如此,它也最脆弱。一旦成势,便触动了太多人的底线。”
  
  “我并不图势。”林复直视他,“只是百姓之困,无人问津,策便成了我能给他们的惟一。”
  
  朱瀚缓缓点头,未曾反驳:“我知你不图。可你既已起势,便不能自外于局。”
  
  林复略一拱手:“王爷要我如何?”
  
  朱瀚声音温和,却字字如铁:“归于太子麾下,为策而谋,为民而行。你可以继续问外台,可以讲策解难,但你的‘势’,要为太子所用。”
  
  林复并未立刻应允,只是轻声问道:“太子,是如何的人?”
  
  朱瀚静静注视他,良久才开口:“你去见一人,便知。”
  
  次日清晨,林复随那名青衣侍者前往东郡驿馆。
  
  驿馆外守卫森严,内设简朴,一名青年坐于榻上,手执一卷《左传》,阳光洒在他肩头,气质温润如玉。林复一眼便认出,这人便是太子朱标。
  
  “林复,见过殿下。”
  
  朱标抬头,放下书卷,微笑道:“林复先生,孤久仰大名。”
  
  “殿下也看策?”
  
  “非但看,还学。”朱标起身亲迎,“先生所言‘策起于贱,落于理’,令孤如梦初醒。”
  
  林复略显讶异:“殿下真有此意?”
  
  朱标并不避讳:“我为储君,受命于天,理应知民疾苦,而非高坐东宫、纸上谈兵。若不能解百姓一炊之急,岂不负了父皇与天下?”
  
  这番话掷地有声,林复虽未露声色,心中却生几分感慨。
  
  他虽素来不信权贵,可面前这位太子,竟让他动了几分真实的敬意。
  
  朱标转身取出一幅竹卷图:“这是孤与皇叔共同拟定之策,名曰‘青策堂’,汇聚民间贤才,设策立议,为百姓奔走,为朝廷建言。孤想请你,担任其‘初座’。”
  
  “青策堂?”林复低声念着,眉宇间有一丝惊讶。
  
  朱标道:“你讲策于台上,影响百姓;若能入堂中,以策通权,才可保其延续。”
  
  林复沉吟良久,问道:“若某日,百姓之策,与朝廷之策不合,殿下如何?”
  
  朱标没有立刻回答,而是缓步至窗前,望向远方的初升朝阳:“那便是孤之责任,令其合而为一。”
  
  林复蓦地笑了笑,收敛一身寒意,起身一揖到底:“林复,愿听殿下调遣。”
  
  三日后,临水镇问外台忽然闭台,林复随青衣侍者悄然离去。
  
  一月之后,京中东宫宣告设“青策堂”,首座林复。百姓皆问,林先生何在?有人低语:他已入朝。
  
  可这一次,他讲的策,将不再止于临水一隅,而是天下苍生。
  
  而在宫中丹壁之后,朱瀚立于影壁之后,轻声低语:“这一步,棋落得正好。”
  
  朱标站在他身旁,面色沉稳:“皇叔,此策之局,何时可成?”
  
  朱瀚眼神中闪过一丝锐意:“待林复入局,势成之后,便能定乾坤。”
  
  他抬头望向远处天光渐白,一道晨曦穿云而下,落在他肩头。
  
  京城正值三月,花未全开,柳条初绿。
  
  夜色如绸,笼罩着太液池畔的御花园,廊檐上灯火点点,仿若流萤。
  
  东宫内,青策堂的初次议座尚未开始,太子朱标却独坐书房,面前摊开的是林复新撰之策卷。
  
  案几上香烟袅袅,铜炉中燃的是贵重的海沉香,幽幽沉气,令人心静。
  
  “‘凡言为政者,非独为吏所立,亦应察民所需。若民所欲,政不从,则久之必失其本。’”
  
  朱标低声念着,目光沉静而笃定,“林复果然不凡。”
  
  他话音刚落,窗外一道身影穿廊而来,不徐不疾,步履平稳。
  
  那人未着朝服,却神态悠然,未近室,先朗声而入:“侄儿夜读,不觉困顿?”
  
  朱标闻声,眼中浮现笑意,起身迎出几步:“皇叔怎会在此时至?”
  
  朱瀚负手而入,笑道:“听说青策堂初开,你心念甚深,便过来看看。”
  
  朱标目光落在案上策卷,低声道:“皇叔荐林复入堂,我已设为首座。他言辞锋利,却从不带半分私意。正是我所需之人。”
  
  朱瀚点头,却不答。
  
  他随手拈起几页竹简翻阅,眼神落在那几句“民欲政从”之语上,缓声道:“林复的策,讲的是人心,是理政之术。但这天下,不是只凭理便能治。”
  
  朱标一愣:“皇叔是说……”
  
  朱瀚收起那卷策简,放回案上,语气温和却意味深长:“我只提醒你,策可解一时难,权却定百年局。你要借策为桥,渡的是人,不只是百姓,还有朝堂中的那群人。”
  
  朱标垂首若有所思。半晌,他抬头看向朱瀚:“皇叔,我若愿以策取势,是否就能避开兵戈铁血,让这大明百姓不再受苦?”
  
  朱瀚望着他,眼神中浮出一丝复杂:“避得一时,避不得一世。你能行策救世,是你的仁;可你要成就一番太平,终究还需有人,替你守得万一。”
  
  朱标深吸一口气,郑重点头:“那侄儿就以策渡人,以义扶国,以德立世。”
  
  朱瀚微微一笑:“如此,便好。”
  
  三日后,青策堂设于东宫偏院之内,门额由太子亲书“青策堂”三字。
  
  堂中无金玉装饰,无丝竹鼓乐,仅置长几数列,文案简洁,墙上挂着时事图卷与舆图。
  
  初堂之日,除林复为首座,尚有八人应召,其中有游士、寒儒、郡吏、小贩、医者,皆非朝中旧臣,却各具一技之长。林复亲自引众入堂。
  
  “此堂不同朝议,不拘礼仪,只讲真言,不避高下。”
  
  林复一语落下,众人便知青策堂非空名之设。
  
  堂中静默片刻,一位身形瘦削、衣着朴素的青年抱拳道:“草民王潜,原是南郊市井贩药之人,前些日子亲历郡中疫疾。医方不通、诊治迟缓,致百余人罹患,草民不才,愿献策疏其因。”
  
  林复微一点头:“细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