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一章:浴血
第四百九十一章:浴血 (第2/2页)整个空心方阵的完整性正在迅速瓦解。
原本严密的四面阵线因为兵力的抽调而变得薄弱,硝烟弥漫之间,一直在外围游弋窥伺的蒙古轻骑如同嗅到血腥味的鬣狗,立刻趁势掩杀而来!
他们呼啸着冲入阵型出现的缺口和薄弱的地方,他们举起了手中的马刀,肆意砍杀射击着任何移动的目标,进一步加剧了混乱。
方阵内部,那些还能移动的伤兵们,奋力的支撑着残破的身躯,背靠着同伴的尸体或散落的辎重,支起没有了铳弹的铳枪,试图做着最后的抵抗。
衣甲单薄的医护兵们,在沉默之中也是拔出了腰间的短刀……
……
陈望握紧了手中的千里镜。
镜头之中的景象,伴随着他颤抖的双手而开始抖动。
前阵军兵的奋勇,全都被他看在眼中。
都说慈不掌兵,将校不应该被情绪所左右。
但是那些临死还在奋战的军兵们
到底不是冰冷的战报数字,他们都是人,是活生生的人,把性命都交给他的人!
陈望沉默的看着远方,他的心如刀绞,但是却仍旧坚硬。
牺牲,必不可免。
西面,大量的清军正如洪流一般冲击而来。
一波接着一波,疯狂的冲击着西面的防线。
戍立在西侧外围的周遇懋所领的湖广镇第一师,和李定国所领的河南第七师阵地遭遇了猛烈的冲击。
首当其冲的湖广镇一师第三营,和河南镇七师第二营的部队,两营六千余的战兵构筑了而成的十座空心方阵,在清军决然的猛攻之下已经有近半瓦解。
本规整的方阵如今只剩下残破的轮廓,硝烟之间,只能看到无数身影在殊死搏杀。
代表着靖南军的赤色旗帜在不断减少,红黄两色的清军甲兵正在不断涌入、扩散。
清军先是投入了六千的蒙古轻骑,而后又投入了剩下的四千骑。
借助着蒙古轻骑吸引火力,清军镶红旗和镶黄旗两旗的精锐步甲乘马迫近,而后下马结成步阵趁势掩杀而来。
左翼的两营兵马,因为排布的是空心方阵的原因,虽然对于骑兵的冲击有着巨大的抗性。
但是面对着步兵的冲击却是显得异常的单薄,在正面的火力上根本没有办法形成压制。
清军的步甲得以抵近到了近前,他们的弓箭发挥了作用。
在中近距离之上,火铳对于弓箭完全处于劣势之下。
这个时代的火铳,一分钟的射速最多只有两发,还是在铳兵数量,且没有干扰的情况之下。
在紧张的战场之下,哪怕军兵经历再严苛的训练,仍然会出现错误,因此影响火铳的击发速度。
弓箭相对于火铳来说,杀伤要弱上不少,但是清军的重箭威力巨大,在中近距离的威力仍然足够。
而且最为重要的是,熟练的弓手在短时间内,足以连续射出多箭,造成大量的杀伤。
前阵溃散的大部分兵马,都是在对射之中落入了下风,而后清军的步甲一拥而上,蒙古的轻骑伺机而动,最终阵溃兵败。
“我方掩护骑兵已经压制了冲阵的蒙古轻骑,湖广镇一师已经集结了两个营的兵力,部署了第二道防线,准备发起反击。”
负责观测的参谋武官的靠近了陈望,将观测到的情况禀报而来。
“河南镇第七师也已经集结了一个营在左翼的北面,但是没有办法配合湖广镇进军……”
参谋武官停顿了一下,而后郑重的说道。
“正面的清军……压过来了……”
陈望放下了手中的千里镜,重新平复了心情。
视野之中。
左翼的方向,入阵的上万蒙古轻骑已经没有原本的声势,原本庞大的骑阵被靖南军的空心方阵分割。
在进军的过程之中,被靖南军空心方阵的铳击打死打伤了许多的兵马,而后又遭遇了大阵之中掩护骑兵的反复冲击死伤更是惨重。
最后这些蒙古轻骑的冲锋之势,在左翼湖广镇一师的第二道防线之上撞得头破血流。
第二道防线并不是空心方阵,是由湖广镇一师两个营六千名战兵组成的线列长阵,共分为两阵,每阵四排,呈一字在平野之上展开。
侧翼则是各阵的掩护骑兵,骑兵往来,赤色的旌旗练成一片犹若燎原的烈火。
那些好不容易从空心方阵的包围之中越出的蒙古轻骑,本来就因为连续不断的伤亡而惊慌失措,很快便在湖广镇一师两营步兵构筑的第二道防线齐射之下土崩瓦解。
“右翼的情况如何了?”
陈望沉着冷静的转头看向正面。
现在还远远不是悲痛的时候。
他必须要赢下这一仗。
前线的军兵决死,抱着杀身成仁的决心,用性命在填补着阵线,那是他们的职责。
而他的职责,便是带领着他们赢取这一场大战的胜利!
右翼的情况,是由代正霖督管。
听闻陈望的询问,代正霖连忙放下了手中的千里镜,汇报道。
“我军右翼遭到多尔衮麾下两白旗的猛攻,不过情况比之左翼要好得多,多尔衮麾下没有多少可以用消耗的蒙骑,陈功将军已经领兵咬住了清军左翼的侧翼。”
东面的战场同样激烈,但是多尔衮麾下的兵马到底是没有济尔哈朗雄厚,而左光先所领的汉中镇兵是诸镇之中最为骁锐的部队。
东面的清军没有在左光先的手中讨到什么好处。
左光先多番领兵出击,甚至还将东面的清军杀退了一阵。
“不过……”
代正霖的神色沉下,指着东面的泗水说道。
“泗水以东的清军正在向着我军右后方靠近,他们想要通过浅水区域渡河侧击,我军东面的骑兵已经前往阻拦,但是这样以来兵力分散,恐怕陈功所部,难以对多尔衮麾下的部队继续造成有力的牵制。”
陈望眉头微蹙,正欲开口。
但是正北方,隆隆的炮火声宛若闷雷一般炸响。
陈望转头向北。
正面五万余名清军,已经压了上来。
中阵前军,铳炮的声响已经连成了一片,大量的硝烟弥漫在大阵前方。
低沉的海螺声与高亢的天鹅音混杂在一起,形成了一股令人心悸的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