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四章:疾风骤雨
第五百三十四章:疾风骤雨 (第1/2页)“我军堡垒挡不住靖南军的重炮,前方营垒的部队正在崩溃!”
“靖南军前锋三师,对我军前方营垒发起猛攻,左翼山麓已有两座营垒崩溃!”
“中阵防线,我军七座棱堡丢失三座,靖南军甲骑涌来,我军无人生还!”
“我军右翼沿河营垒遭遇靖南军围攻,辛将军领兵进援受阻陷入苦战,右翼已经丢失了四座棱堡!”
孟塬镇顺军大营。
李自成紧攥着马缰的指节已然发白,青灰色的血管在古铜色的手背上虬结凸起。
一道道不利的战报从前线不断的传来,数月之间苦心营造的防线,在靖南军势若怒涛一般的攻势之下完全不堪一击。
正在……土崩瓦解!
“轰!轰!轰轰轰!”
宛若雷霆般的轰鸣声再度炸响,并在瞬息之间已经是连成了一片。
浓密的白烟如同巨墙般在炮阵前方腾起。
旋即,便是撕裂耳膜的巨响悍然撞来。
恐怖的声威远超黄河怒涛,震得前沿顺军棱堡之中无数的军兵心腔发闷,跌入谷底。
无数黑点带着死亡尖啸,划破长空,以肉眼难以捕捉的速度,狠狠的砸向顺军苦心经营的堡垒群。
土石崩裂,木屑横飞,一团团巨大的烟尘冲霄而起。
坚实的堡墙轻而易举的被摧毁、碎裂、最终塌陷。
那些曾被视为铜墙铁壁的堡墙,此刻如同孩童堆砌的沙堡被巨浪拍击,在惊天动地的轰鸣中迅速消融。
恐怖的炮声剧烈的响动,李自成神色铁青,他感觉到脚下的土地似乎随之震颤。
营中战马不安的嘶鸣,扬起阵阵烟尘。
“陛下!”
刘芳亮混身浴血,衣甲残破,骑乘着战马奔走而来。
“不能再这么打下去了!”
“前方棱堡的部队士气低落,敌人到了近前都放不出铳来。”
“我们的炮,够不着靖南军的阵地……只能挨打!”
刘芳亮胸口剧烈起伏,憋屈之感几乎要冲破胸膛。
这根本就不是打仗,完全单方面的碾压。
“这仗,真的……”
刘芳亮最后的言语最终还是没有能够说出来,可话到嘴边,却又重新咽回了肚子里。
他看到了李自成那双几欲喷火的眸子。
李自成的面色铁青。
眼前的战局他难道看不出来吗?
但是这一仗,打不了也要打。
华阴不能退。
要是退了,才是真的打不了了。
关中平原地势坦荡,一旦让靖南军突破这道防线,大军便可长驱直入,毫无阻碍
靖南军大军合围而来,轻而易举便可以取下西安府全境,进而攻取整个陕西。
他们已经没有了退路。
再退,难道像之前一样,一路退到青海去吗?
李自成想起那段在青海苦寒之地挣扎求生的岁月,想起自己费尽心血,拼了性命才杀出重围,打下如今的基业。
李自成实在是不甘心!
远方。
靖南军数以万计战兵正迈着整齐划一的步伐向前推进,沉重的脚步声汇成了一股压抑的雷鸣,笼罩在顺军一众军将的心头。
铳刺的反光汇聚成了一片片流动的金属海洋,冰冷的钢铁光泽在晨光下无声的宣示着毁灭。
靖南军在炮火的开路之下,所向披靡。
一座座堡垒在靖南军大量重炮的狂轰滥炸之下化作了废墟,靖南军的步卒和骑军随后压上,轻而易举的攻陷了一座又一座的棱堡。
胡知义心中古井无波,冷静的用千里京观察着战场上的局势。
“天下真的变了……”
左良玉站在胡知义的身侧,他的双眸满是迷茫,叹息道。
“这仗,居然还能这么来打……”
胡知义放下了手中的千里镜,余光看向站立在一旁的左良玉。
“江山鼎新,大势如潮,滚滚东流,从春秋战国到宋辽金元,战争一直都在催化着武备的进步。”
胡知义的神色凝重,语气低沉。
“武备进步,战法也自当革新,拘于旧时的一切,终将也将随同旧时的一切而一同被埋葬。”
左良玉的神色微讶,他看着胡知义,眼眸惊奇。
他从胡知义的身上看到了许多陈望的影子,就像现在的这句话,听起来就像是从陈望的口中说出一样。
胡知义笑了一笑,他读懂了左良玉的心中的惊讶。
“这句话,确实是我大哥说的。”
左良玉微微颔首,如果这句话是陈望所说,那么一切都是显得那么的合情合理。
左良玉目光向前,看着远处的战局。
自从加入了靖南军后,跟随着陈望一路向前。
他才发现,自己此前安身立命的一切本领,竟然都要全部推翻重来。
如今的战争,已经不再是他熟悉的战争。
铳炮之下,弓箭根本无用。
青州一战,左良玉已经见识过了清军的步战射面,若不是麾下三军用命,将校敢战决死,军心早已经不复从前。
不然青州之战就或许是另外的局面了。
“在下曾经听闻,昔日国公以棱堡,以数千之兵得以抗衡十倍之敌,凤阳一战,以棱堡扼守后方力挫万民军之袭扰。”
“但是为什么扬州之战,还有此刻的华阴,这些棱堡却是如此的不堪一击?”
左良玉微微蹙眉,问出了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天下在变化,时代在前进,也让左良玉的心中生出了一种紧迫的感觉。
靖南军在国内的三座巨型军工厂,正日夜不息的制作着大量的军械,开始将新式的武器列装全军。
炮厂的规模也达到了空前,年产火炮已经达到了六百余门。
一线部队已经全部完成了换装,二线和三线的部队也在不断的革新武备。
若是不改变固有的观念,单凭以前的经验,恐怕难以适应今后的格局。
胡知义微微沉吟,他明白左良玉心中的想法。
“左帅尽管宽心,时代不断的变化,战法推陈出新,旧时的经验已经不再适用,国公已经准备,在开封开设将校讲武堂,国公会亲自前往开封讲述新学,左帅的诸多问题,日后都能够得到一一的解答。”
对于左良玉,胡知义没有直呼其名,而是称呼其为在左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