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风起明末 > 第五百三十五章:任尔东西南北风

第五百三十五章:任尔东西南北风

第五百三十五章:任尔东西南北风 (第2/2页)

袁宗第没有迟疑,他的神情严肃,抱拳道。
  
  “孟塬镇大营,我交给你了。”
  
  李自成的语气郑重,肃然道。
  
  袁宗第已经明白了李自成的打算。
  
  “陛下放心。”
  
  袁宗第从马上翻滚而下,单膝跪地,垂首承诺。
  
  “末将,必定竭尽全力!”
  
  得到了袁宗第郑重其事的保证,李自成没有再继续的犹豫下去,他举起了手中的马鞭,高指着苍穹,洪声下令道。
  
  “各军整肃行伍,徐徐后撤,步步为营,撤至塬腰地带,呈扇形列阵排布,沿塬腰棱堡、壕沟、矮墙列阵备战。”
  
  “遵圣谕!”
  
  周遭一众顺军将校齐齐应声,轰然承命。
  
  李自成的军令下达,中军令旗摇曳,无数的令骑蜂拥而出。
  
  孟塬镇顺军中军大营,也开始了反应,顺军的兵马开始进行了后撤。
  
  兵进陕西,横扫三边诸镇,铸就了李自成的威势。
  
  前阵的败绩虽然影响了顺军的士气,但是他们仍然保持着基本的秩序,在撤军的命令下达之后,虽然很多的军兵仍然处于恐慌之中。
  
  不过在望见了中军巍然不动的大纛之后,顺军众营的军兵到底还是多少安定了一些。
  
  ……
  
  “孟塬镇顺军大营内的顺军,正在后撤!”
  
  靖南军中军大阵,高耸望斗上的军兵声嘶力竭的高喊着,禀报着所窥探到的军情。
  
  左良玉的眉头紧蹙,几乎凝成了一个川字。
  
  他的目光死死盯着孟塬镇方向,心中飞速盘算,却始终看不透李自成这步棋的用意。
  
  “太早了……”
  
  顺军的撤退时机,实在是太早了,早得完全不合常理,这背后必然隐藏着他尚未洞察的玄机。
  
  “莫非……”
  
  左良玉抬起头,目光转向了北面。
  
  “是姜瓖渡河了?”
  
  孟塬镇地处塬上,地势险要,居高临下,本是顺军最佳的防御支点。
  
  此刻他们却主动弃守,而且显得如此仓促,这不合兵法常理。
  
  唯一的解释,似乎是北线战场出现了重大转机。
  
  屯兵于蒲州的姜瓖部可能突破了华阴北部的顺军防线,威胁到了孟塬镇的侧翼,才迫使顺军不得不放弃这块战略要地。
  
  “不。”
  
  一个冷静而斩钉截铁的声音打断了左良玉的思绪。
  
  “不会是姜瓖。”
  
  胡知义否决了左良玉的猜测。
  
  “姜瓖其部虽然得到我军的援助,饷足兵强,但是姜瓖麾下的兵马,仍为旧军,铳炮不多,缺乏攻坚。”
  
  “顺军兵有四万临河列阵,姜瓖麾下不过两万五千人,只是作为偏师袭扰,不可能突破顺军防线。”
  
  胡知义的目光冰冷,他的眉宇也是带上了凝重。
  
  姜瓖那边的情形他知道,他麾下的兵力不足以让他在这么短的时间突破顺军的防线。
  
  而且姜瓖的军阀气重,很多时候仍然存着保存实力的想法。
  
  这是作为明庭旧将最典型的心理。
  
  有兵,便有权。
  
  只要手上有兵,有着筹码,朝廷仍然需要,就不会轻易的动手。
  
  虽然如今门庭已换,但是这种思维定式深刻影响着姜瓖的每一次决策。
  
  否则此前山西一战,姜瓖取下的战果也不至于如此之少。
  
  胡知义从来没有将任何的希望,寄托在姜瓖的身上。
  
  而这一场大战的结果,也并非是姜瓖可以左右的。
  
  “但是,有一点你说的很对。”
  
  “太早了……”
  
  胡知义的目光森然,虽然战场的主动权一直被他掌握在手中,但是他的心中却是生出了些许的不安。
  
  无法洞悉敌人的真实意图,实是兵家大忌。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此刻的迷雾让他感到了沉重的压力。
  
  就在胡知义凝神沉思之际,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由远及近,打破了中军的寂静。
  
  一名身着着银白锦袍的锦衣卫百户快马而来,带来了来自华阴的情报。
  
  “华阴顺军大部东来,所往方向,为我军正面之孟塬镇!”
  
  这突如其来的线报,如同投入静湖的巨石,激起了无数的涟漪。
  
  也让原本就迷雾重重的战场局势,瞬间变得更加扑朔迷离,难以测度。
  
  胡知义凝眸眺望,看向孟塬镇的方向。
  
  远处孟塬镇之中的顺军正在不断的后撤,顺军的玄旗正一点一点的消失在他的视野之中。
  
  但是更多的顺军骑兵正如黑压压的蚁群般源源不断越过土塬的高脊,沿着坡面急速掠下。
  
  前方的骑兵交锋此时已经陷入了僵局。
  
  前锋三师有骑军七千,增援四师共有一万五千骑,合兵不过两万两千骑。
  
  而是顺军前线填下的骑兵却是多达四五万之众。
  
  李自成得到了羌、蒙的支援,又不像清军那般将武备尽数收于本部之手,而是广泛的进行武装。
  
  战局一时间陷入了僵持。
  
  靖南军从来不是以骑兵见长。
  
  骑兵大部分的时候,都是作为辅助的兵种使用。
  
  济宁之战,虽然最后是靖南军的骑兵突击决定了战局。
  
  但是真正的主力,从来都是靖南军的步兵。
  
  他们始终是以南伐北,没有掌握北方的牧场,缺少马匹的问题一直困扰着靖南军的骑兵发展。
  
  济宁之战的胜利,让靖南军得以收获了数以万计的优良战马。
  
  但是骑兵的耗费巨大,培养一名合格的骑手需要耗费数年之功。
  
  虽然墙式冲锋,让这一时间缩短了许多。
  
  不过终究还是难以快速的形成战力。
  
  单论骑兵,此时的顺军确实更胜一筹。
  
  胡知义的眉头深锁,目光在前线纷乱的战局,与远处不断涌来的顺军援军之间来回扫视。
  
  在沉吟良久,权衡利弊之后,胡知义终于重新开口,声音沉稳而坚定。
  
  “传令前军骑兵,与步兵协同,转为稳步推进,尽可能避免与敌骑兵正面交锋。”
  
  在沉吟了良久之后,胡知义重新下达了军令。
  
  前锋的掩护骑兵没有第一时间打开战局,后续顺军的增援快速而进。
  
  再持续的单以骑兵进攻,只会造成更多的无谓的牺牲。
  
  李自成或许有所图谋,心怀诡计。
  
  胡知义心知,论起战场经验,临阵决断,他此刻绝不如李自成多矣。
  
  但是大军交锋,谋略或许一时有用,但是真正决定胜负的,始终还是堂堂之阵。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