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 第561章 态度得有,但不能只有态度

第561章 态度得有,但不能只有态度

第561章 态度得有,但不能只有态度 (第1/2页)

“陛下言重,言重……”
  
  “陛下为君,臣为人臣——本该是由臣,多到宣室殿觐见陛下。”
  
  “只是陛下政务繁忙,臣又乃外戚之身,若无要事,实在不敢前来叨扰陛下。”
  
  如是一番话,曹时便算是为刘荣‘挺久没去你家了’的客套之语,给出了中规中矩的答复。
  
  自己先前是在客套,也明白曹时同样在客套,刘荣便只摇头一笑,并未继续开口搭话。
  
  倒是曹时这看似随意的一语,让刘荣心中再生出一丝欣赏。
  
  ——在汉家,外戚和功侯,是全然不同的两个群体。
  
  准确的说,文臣、武将、功侯、贵戚,都各有其独特的群体辨识度。
  
  如文臣;
  
  如果是纯粹的、走仕途的文人士大夫,那多半自视甚高,认为自己掌握着治理国家的真理,对旁人所言——尤其是不同意见不屑一顾。
  
  对于其余的武将、功侯、贵戚三个群体,文人士大夫大都抱着鄙夷。
  
  在他们看来,武将多为胸大无脑,只知道打打杀杀——只知道打天下,却根本不懂治天下的莽夫。
  
  功侯,始祖多半是拔尖的武将,后代更直接就是纨绔子弟,不值一提。
  
  贵戚更惨——直接就被认定为‘幸佞’之人,完全没有任何值得称道的地方,不过是靠着一个成为天子之妻的女人,才得以与有荣焉,鸡犬升天。
  
  简而言之,文人士大夫,平等的看不起除自己之外的所有群体。
  
  与此同时,又隐隐期待着有朝一日,自己可以跻身功侯之列。
  
  只不过,他们期待的并非开疆拓土之功、斩将夺旗的勋,而是单纯凭借治国之才,得以封侯拜相。
  
  很显然,这在如今汉室并不现实。
  
  所以在如今汉室,这种纯粹意义上的文人士大夫,数量占比极少。
  
  在民间如是,在官场、在长安朝堂中枢,更是百八十个人里,都找不到这么个书呆子。
  
  绝大多数情况下,如今汉室的文臣、武将二者,是不分彼此的。
  
  ——文臣胸怀治国之才,却也会将入伍从军,建功立业,从而站上更高的位置,再发挥自己的治国才能,当做自己最基本的发展路线。
  
  武将胸怀战阵韬略,也多半会有意识的提高文化素养,为将来入朝为官,牧治一方提前做准备。
  
  双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甚至很少会戏份‘你我’——很少有人准确标榜自己为‘文臣’或‘武将’。
  
  只会在自谦时说:某行伍出身,脾性粗鄙/余起于刀笔,短于勇武。
  
  但自谦归自谦。
  
  那个说自己行伍出身,脾性粗鄙的‘武夫’,却大概率会是个颇有文学素养的大家;
  
  那个说自己起于刀笔,短于勇武的‘文士’,也必然是弓马娴熟,人高马大的丈夫。
  
  所以如今汉室,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
  
  ——以武一切,用文持之。
  
  简而言之,便是用武勋得到地位,并用文才守护已经得到的地位。
  
  这和治国之道的‘马上得天下,下马治天下’,也算是有异曲同工之妙。
  
  文臣武将这般不分你我,功侯贵戚,则是另外一种情况。
  
  ——功侯,与文臣武将二者,同样没有太过清晰地区别界限。
  
  正如上文所言——功侯,本身就是以武将佼佼者的身份,凭武勋成为功侯;
  
  而成为功侯之后,又因为那句‘以武一切,用文持之’至理名言,需要通过政治才能来巩固、守护功侯地位。
  
  所以,也可以说:文臣、武将不分你我,最高追求都是成为功侯;
  
  而功侯起于文臣、武将,在成为功侯之后,更是需要二者兼修——继续不断建功立业、出将入相,才能维持功侯的地位。
  
  本质上,三者并非渭泾分明的三方,而是通过两种不同的路线,最终达成同一个目标。
  
  与这三者相比,贵戚——准确的说是外戚,那就是孑然一身的特例了。
  
  不同于文臣需要治国才能、武将需要军事才华;
  
  外戚,原则上不需要掌握任何能力。
  
  仅仅只需要一个成为皇后的亲戚,外戚就可以成为‘外戚’。
  
  而在成为外戚之后,被天子用于何处,才会涉及到此人的才能。
  
  如太祖高皇帝年间的吕氏外戚,便有吕泽、吕释之兄弟二人,凭借军事才能支撑起吕氏外戚。
  
  太宗孝文皇帝年间的薄氏,也同样是凭借薄昭的军事才能,方得以显赫朝堂。
  
  到了太宗皇帝晚年,以及先孝惠皇帝年间,窦氏一族的路线,则出现了有汉以来的第一次‘不同探索’。
  
  ——先是章武侯窦广国,凭借崇高德行和治国才能,险些成为汉家第一位外戚丞相!
  
  窦广国功败垂成,与丞相之位失之交臂后,窦氏也依旧没有拨乱反正,重回外戚默认的‘武将路线’,而是继续坚持,并最终如愿结出了果实:窦婴。
  
  一个大儒窦婴,原本走的是‘外戚/文臣’路线,最终却又因为吴楚七国之乱的爆发,而让窦婴意外达成了文武双全路线。
  
  于是,到了当今刘荣一朝,外戚出身,且文武双全的窦婴,也就水到渠成的拜相了。
  
  从以上这些就不难看出:文臣武将,功侯贵戚四者之间,虽然有着极高程度的牵连,嫌少有人只具备单纯一种身份,多半是二者,甚至三者兼具,但这四方之间,也是有着相当明确的鄙视链的。
  
  ——功侯地位最高,将文臣、武将,都看做是还没有获得成功、还没有资格和自己平等对话的末学后进;
  
  武将地位其次,以成为功侯为最高目标,却也不忘未雨绸缪,朝着文武双全的方向靠拢。
  
  再次为文臣,自视甚高,却也知道如今汉室的情况,非武勋不得寸近,故而也会有意识的朝军事方向发展,以补全自身短板。
  
  而外戚,则处于这个鄙视链的最低端,为余下三个群体一致鄙视!
  
  凡有志向的外戚,多从武,少从文,偶有窦婴这种天命之子,可以走通文武双全的路线;
  
  最终目标,却是尽可能‘摆脱’自己的外戚身份——尽可能成为旁人严重的文治侯、武功侯,而非令人不屑的外戚恩封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