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9章 恶念(上)
第559章 恶念(上) (第2/2页)对方先是满脸惊恐,可当闻到空气中弥漫的异香时,面色逐渐缓和,变得呆滞起来,原本因恐惧而后退的动作也停了下来。
过了好一会儿,他才缓缓开口:“这片山里就我们四伙人,本来打算联合起来对抗官府。投降的那伙人和我们本是一起的,因为他们一直没回来,我们就猜到是官府派人来了,所以才趁夜过来偷袭……”
李幼白得到了想要的答案,直起腰,指了指他身后的两个人头,问道:“这就是另外两个头领?”
“是……是的……”他木然地回答道。
李幼白微微点头,伸手一抓,便将他的头从脖子上“摘”了下来,和另外两人头堆在一起,笑着说道:“既然都是一伙的,那就团聚吧。没必要跟着你们那个去泗水县的兄弟了,毕竟他背叛了你们,以后相处起来大家都不会好受。”
东州,海面泛起一抹鱼肚白,波光粼粼。尚未到人们早起时分,大小港口便已有船只靠岸,开始做起买卖。
其中,有正规交易,也有走私勾当。
在常人看不到的地方,数额巨大得难以想象的交易正在进行。只要给官府交了钱,且不闹出乱子,官兵也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默许这些事情发生。
临近水梁山边界的古城里,此类现象更是屡见不鲜。各地商人将走私而来的盐、铁、茶、马、烟草等货物成批运来。每一条运输线路,都要向沿途官府缴纳各种税款。
对于大商户而言,这点税款不过是九牛一毛;可对小商户来说,却是一笔沉重的负担,使得他们根本没有成长的空间。
每年,无论是东州还是南州府,都有无数商户和车队从水梁山出关。
为了避免途经多地缴纳大量税款,每次出关都能省下一大笔费用。久而久之,一种固定的商业与走私模式便形成了。
燕王府邸中,样貌俊朗的秦子儒在庭院里摇着折扇,品着凉茶,翻阅着手中的卷宗。
在他看来,手底下最容易惹出麻烦的,便是这些生意人。
江湖武夫和文人差不多,无非是想建功立业、名垂青史。他只需简单招募,赐予一些职位和田产,这些人便会被困在既定的圈子里。
每日在这个圈子里,他们相互追捧、吹嘘,暗自攀比、对抗,时间一长,各种野心和心气便消磨殆尽,最终成为任人摆布的傀儡。
可生意人不同,他们个个精明世故,见识广博,心思复杂。哪怕你不与他们做生意,他们也会时刻提防、算计你。哪怕当下看似没有利益冲突,说不定哪天就会给你致命一击。
更关键的是,他们还会腐蚀自己手底下那些最为听话的人。当年楚国便是因此走向覆灭,哪怕有擅长用兵的兵家相助,也无力回天。
和大多数文人一样,秦子儒对商人极为反感。法家经典主张重农抑商,可大哥继位后,并未遵循父皇遗嘱,反而放任商人发展。
虽说商业让秦国日益繁荣,但背后看不见的隐患也在不断加剧,这些问题,作为一地王侯的他看得清清楚楚。
“哎……”秦子儒放下卷宗,深深地叹了口气。他深知,治理天下的关键在于治理人,不能仅仅依靠法家的律法约束,这也是他没有像大哥那样摒弃儒学的原因。
府门外传来急促的马蹄声。不多时,一名骑士手持信报,匆匆跑了进来,来到秦子儒面前,单膝跪地,说道:“主公,水梁山传来消息。”
“哦?”秦子儒顿时来了兴致,接过信报,仔细阅读起来。半晌过后,他略带欣喜地站起身,唤来下仆,吩咐幕僚们前往书房等候,自己稍后就到。
其实,对于女子为官这件事,秦子儒和大多数人一样,并不看好。
为了保持心思纯净,他虽从未习武,却也不近女色。因此,人到中年的他,样貌气质仍与年轻时相差无几。
当初苏尚来找他帮忙,他确实有相助之心,但也想看看对方能否经受住考验。没想到,苏尚竟真的做到了当初答应的事。
书房里,一众幕僚早已到齐。秦子儒将信报递给众人,略显兴奋地说道:“一介女子,不仅掌控了泗水县,还把水梁山搅得不得安宁。说实话,本王觉得这一仗有看头。本王早就看那些为非作歹的山贼不顺眼了。”
幕僚们跟随燕王多年,深知他的脾性。因他不近女色,又深受儒、法、道三家经典的熏陶,对于一些不太重要却又关键的事情,燕王常常带着孩童般好奇好玩的心态。
此刻,水梁山之事在他眼中,大概就是如此。
“主公,之前咱们不是说好了嘛,不能轻易派人插手。”幕僚们出言提醒道。
余和忠坐在一旁,捋着白须,观察着燕王的脸色。秦子儒心领神会,点了点头,在书房里来回踱步,笑着说道:“此事本王已有打算。
对水梁山而言,这些走私商贩至关重要。而南州和东州之中,又属咱们东州的商户最多。”
话说到这儿,余和忠已然明白燕王的意图。其余人相互对视一眼,皆觉得此计可行。在场众人皆是聪明人,很多事情无需点明。
众人散去后,各自领命去安排事务。以燕王的手段,想要帮苏尚,只需掐断前往水梁山的走私商贾,便能对水梁山里的贼匪、门派、武馆和商户造成致命打击,同时也向苏尚表明了支持的态度。
若有人响应号召,对苏尚来说更是百利而无一害。
而且,燕王此举名正言顺,以加强戒备为由,禁止行商前往水梁山方向。
至于封地内的其他地方,则可开辟绿色通道。只要不过分收取税银,那些走私商贾自然也不会有异议。
倘若苏尚在这场争斗中失败,燕王只需重新放开商贾前往水梁山的通道即可,就像控制水闸一样,不过是一开一关的事。
燕王离开宅邸后,在众多高手和护卫的簇拥下登上城楼。他拿起千里镜,望向水梁山的方向,心中不禁感慨万千。
“想不到曾经韩国这片土地上人才辈出,苏尚一介女流竟能有如此作为。以前鸣雨兄曾说在东州结识了一位极为投缘的女子,这么多年都没告诉我对方是谁。可惜啊,去年闹粮灾的时候,鸣雨兄和龙家老爷子起了争执,为了往西边运送米粮赈灾,他竟然成婚了……”
余和忠跟在一旁,思索片刻后说道:“此事我略有耳闻。龙家二公子与东州某人是至交好友,为调配米粮赈灾,应了龙家家主的要求,与上京一家书香门第的千金成了亲,当真是性情中人。”
秦子儒放下千里镜,眼中闪过一丝无奈,说道:“能让鸣雨兄做到这般地步的朋友,本王真想亲自结识一番。”
余和忠目光一凝,说道:“此人详细探查便能知晓。听闻十多年前,龙家二公子就曾与这人卷入韩国南州的一桩大案,牵扯众多。”
秦子儒摆了摆手,看着城墙下熙熙攘攘的商贩、百姓和江湖走卒,笑着摇了摇头,说道:“此人有心赈灾,鸣雨兄有心帮忙却又不愿告知我,怕是不想因我的身份波及对方。江湖之中,有心之人向来都是没有名字的,此事不必再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