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6章 墙缝里的纤维
第1176章 墙缝里的纤维 (第1/2页)两人继续往材料堆放区后侧的小巷走,小巷窄得只能容一人通过,两侧是工地的围墙和隔壁小区的围栏。小孙的足迹灯在地面扫过,一串新的42码鞋印出现在巷子里,这次的鞋印沾着更多水泥碎屑。“步长70厘米,步宽16厘米,比之前的更稳,”他拓印鞋印时说,“嫌疑人从仓库到这里,步态恢复正常,可能抛尸后心态放松了些。”
小杨在巷子中段的墙根处停下,勘查灯照到一枚嵌在墙缝里的黑色纤维。“和之前的涤纶纤维一致,但更粗,”他用显微镜观察,“单纤维线密度4.0dteX,可能来自嫌疑人的衣物内衬。”墙面上还有处新鲜的擦痕,宽度约10厘米,高度1.5米,“像是搬运重物时蹭到的,黑色颜料残留和塑料袋一致。”
“你觉得嫌疑人是怎么把尸体运到地基坑的?”小孙靠在围墙上歇脚,擦了擦额头的汗,“从仓库到地基坑得绕过大半个工地,白天人多,只能是晚上。”小杨指着小巷尽头的工地后门:“后门没锁,监控坏了,嫌疑人可能从这里进来,先把尸体藏在仓库,等深夜施工人员走了,再拖到地基坑埋了。”他顿了顿,“周建明说昨天下午有穿连帽衫的男子问填土时间,说不定嫌疑人是在确认埋尸后会不会被很快覆盖,降低发现概率。”
小孙突然在巷子口的垃圾桶旁发现个破损的黑色布袋,和之前废料堆里的款式相似,但更破旧。“袋口有撕裂痕迹,和之前的布袋裂口形状一致,”他翻开布袋内侧,“沾着黄泥和黑色塑料碎屑,纤维成分也相同,应该是同一个人用的。”布袋底部有个模糊的印记,像是被水浸过的商标,但已经看不清字迹,“没法通过商标查来源,太常见了。”
两人回到工地中心时,技术人员已经把尸体装袋准备运回支队。小杨把提取的指纹卡片、纤维样本、烟蒂、铁锹头一一分类装盒,小孙则整理足迹拓印和照片。“指纹太模糊,只能提取到部分特征点,得支队技术科用专业软件修复后比对,”小杨清点证物,“纤维样本送红外光谱分析,确定具体材质和来源;铁锹头的泥土成分和地基坑黄泥比对,还有那根头发的DNA,都得等结果。”
“最麻烦的是死者身份,”小孙翻看着现场照片,“手表表盘没刻字,纽扣是普通夹克款,布袋和塑料袋都没标识,尸体高度腐烂也没法通过外貌辨认。”他想起周建明说的“塑料袋里有本书”,“得让技术人员仔细检查尸体包裹物,看看能不能找到那本书的残片,说不定能有线索。”
小杨突然想起什么,指着地基坑旁的手表表盘:“指针停在10点15分,是上午还是晚上?如果是抛尸时损坏的,可能就是抛尸时间。但表盘没日历,没法确定日期,只能结合腐烂程度推测死亡时间在一周以上,和李军离开工地的时间(上周)有点重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