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3章 妈祖没同意的都不算数
第863章 妈祖没同意的都不算数 (第1/2页)“老罗,咱可是几十年的生死兄弟了,你得告诉我,陛下怎么会想到召见我的?”
巍峨的南京紫禁城承天门前,南洋共和议员,汉川省柏固府(勃固)著名的独臂男爵。
拥有良田三万五千亩,甘蔗、香蕉园十七处,白的黑的本地的佃户五百多户,还有一个小型水泥厂的覃大覃定波,有些忐忑的看着前面的壮汉问道。
诚然,覃大在汉川省(下缅甸)甚至就是南洋,也算是一号人物了,但还没资格让皇帝专门召见他。
用覃大的话来说,只要是汉人,有手有脚有胆气,哪个不能在南洋混的开,他这点产业算什么。
听了覃大的话,前面的老罗转过头来,神色间很有几分凄然与不忍说,一副开不了口的样子。
这可把覃大给吓坏了!
当年他们小队十三人跟随广西大豪刘定逌过番南暨岛剿灭土著,最后就活了他,他弟弟覃三,胡全换、韦大,以及队长黄仁勇、队副罗阿生六个人。
他左臂齐腕断了之后,就留在了汉川的柏固(缅甸勃固)。
弟弟覃三去了天竺东北,后来参与平定藏地叛乱,目前是驻藏大臣麾下的副总兵。
胡全换去了东洋新罗光州(韩国光州),目前是光州伯了。
韦大在南洋南暨省锦石府(印尼锦石),目前是锦石君伯下面的新安子爵。
队长黄仁勇在参与了孟加拉威廉堡攻防战之后,又回到神州进入军校学习了两年。
随后又考中了武进士,一路高升,目前已经是陆军中将,定北将军,实任京营耀武军都指挥使。
队副,也就是覃大眼前的老罗,是六个人中唯一在最上面有关系的。
罗阿生是客家人,跟叶贵妃家族有姻亲,算起来叶贵妃还是他表姨。
因此战后直接退役加入了锦衣卫,目前是锦衣卫殿前司殿前指挥。
这个职位是专门护卫随扈的锦衣亲军第三把手,也成了六个生死兄弟中混的最好的。
眼看老兄弟吓得脸色惨白,再想想自己的身份,罗阿生只能说出实情。
“阿大,你可得坚持住,北贺洲来了消息,你家老三从德,在探测燕山高原的时候出了意外,两年前人就没了。
陛下召见你,正是因为从德是我华夏的好男儿,欲要给些名爵以慰在天之灵,给你些金银田地,赞赏你为国养了好儿郎。”
“天啦,我的儿啊!”覃大听完,惨叫一声人直接就瘫在了地上。
虽然他心里早有准备,因为儿子两年来音讯全无,大概率就是没了。
不过覃大一直存着点侥幸,万一儿子是被贺洲哪个女真部落掳了去,或者被西班牙人扣押了,直到现在,希望终于破灭。
罗阿生也陪着老兄弟落了一串眼泪,没有多劝,因为马上要去觐见皇帝了,先哭一下免得面圣的时候失仪。
而在皇宫中,莫子布正在汇总从北贺洲传来的消息。
当看到燕王莫洲桢大骂自己小舅子,特别是当着大量内侍和宫人之面痛骂的时候,今年就满六十岁的皇帝脸上,露出了玩味的笑容。
皇五子燕王莫洲桢身边的内侍和宫人中不可能没有锦衣卫南镇抚司的探子,莫子布再是喜欢莫洲桢,也不能破例,因为其他就藩的藩王身边都有,连太子身边也有。
属于是莫洲桢知道身边有锦衣卫探子,莫子布也知道莫洲桢知道,父子俩还经常通过这些人传一些父子之间不能明说的话。
就是比如这次这个,北贺洲的问题并不是大虞将大量物资投入到西边,导致对北贺洲支援太少。
大虞这么大,海军和海运的实力比其他列强加起来还强,中亚和东欧的战事也用不着多少海军。
因此只能说会削弱在北贺洲修铁路的进度,但绝不至于让大虞无法支援北贺洲。
北贺洲现在真正的问题,是整个地区只有燕王莫洲桢一个人在打拼,而莫子布又不可能把北贺洲全部封给莫洲桢。
那搞不好未来莫洲桢的子孙,甚至就是他自己真就成可以靖难的燕藩了。
莫子布叹了口气,他有十九个儿子,十三个女儿,但这时候却觉得儿子太少了,没几个合适的扔到北贺洲去。
因为别看儿子多,但能出去独当一面的,还真没多少。
有些人他天生就没有当领导的能力,你让他出去就藩那是害了他,也害了跟他一起去拓殖的百姓。
想了很久,莫子布也只有三个人选。
皇八子莫洲苌,今年二十八岁,母亲是山东袁氏之女,原满清大臣,后来暗中与莫子布联系,一起坑满人的袁守侗之侄孙女。
皇十三子莫洲槿,今年二十五岁,母亲是陈氏是广府人出身,七世祖是岭南三忠之一的陈子壮,算是说白话的广府人在皇子中的代表。
最后一个就是夏洛特公主给皇太子大佬森诞下的皇孙温国公,也是法兰西流亡之波旁王朝的瓦卢瓦公爵莫光埴。
这前两人中,老八莫洲苌承袭了外祖家的文风,如今挂着复兴公司东北总理的职位,实际上深度参与东北政治,给快要告老的陈光耀当助手。
莫洲槿则是一路从军,陆军和海军的军校都呆过,目前正在率领舰队去征服夏威夷岛。
这两小子肯定是能放出去殖民就藩的,而且老八能从山东拉人渡海,老十三的广府人中虽然人比山东少,过番的也多,但以他的威望还是能拉出来不少人,且肯定不缺钱。
皇孙温国公莫光埴年轻了一些,今年才十四岁,但他身边除了华人文武之外,还有一堆法兰西流亡贵族效命。
单是这些人就有四五万移民和三四千军队,拓殖肯定是能搞定的。
“陛下,汉川勃固新川君男覃定波到了,正在等待召见。”
思考中的莫子布听到汇报立刻站起身来,主动走出了书房。
覃大覃定洋看见一个身材高大,与御绘上面貌十分相似的人向他走来,立刻就意识到这就是皇帝了。
他刚想下跪,就被莫子布一把给扶了起来,“不必下拜,看来你已经知道了,今日乃是两个父亲相聚,而不是君臣面见。”
“你养了一个好儿子,为了国家和民族不顾一切,面对死亡首先想的是如何完成任务,他是真正的勇士,烈士。”莫子布拉着覃大的手,让内侍搬来锦凳赐座。
覃大十分忐忑的在锦凳上坐下,但没坐几秒钟,又坚持着爬起来对莫子布三跪九叩。
“臣原本是广西深山里的一个瑶人,自己给自己贴金说是明孝宗外祖家的后人,算是汉人。
广西的日子苦啊,臣没有过番之前,野菜粥都不够喝,全靠河沟里的螺蚌小鱼虾过活,许多人二十来岁就因为吃了螺蚌得大肚子虫病,在病痛中悲惨死去。”
覃大讲述着他年轻时的生活,眼睛里充满了对皇帝的感激。
“臣当年也认为自己活到二十多不是饿死就是病死,幸亏有陛下给指了条路,才能过上现在的生活。”
饶是莫子布脸皮厚,也不好完全归功于自己,他摆了摆手对覃大说道:“这还是得靠你们自己,不怕死不怕累,用血汗去跟土人火并,方才有今天。”
覃大则脑袋摇的跟拨浪鼓一般,“我们八桂子弟向来坚韧好战,为了一句话,一个承诺把命都送掉的多不胜数,没有陛下之前,我们到头不过是白死。
但有了陛下为我们指路,放我们去南洋,哪怕是死了的也能福泽家人,成功了则能过上以前想都不敢想的生活,跟以往完全不是一回事。”
莫子布听完也感概不已,“难怪覃从德能有如此节操,你这个父亲,当的好啊!”
覃大眼泪又洒出来了几点,他用右手衣袖擦了擦,“从德去北贺洲的时候就说过,不成功便成仁,他干的是勘探的活,早将生死置之度外了,只可惜这次没有完成朝廷给他的任务。”
“好男儿!”莫子布再次赞叹了一声,拿出一迭稿纸给覃大。
“其实覃从德很好的完成了任务,他虽然没有找到格兰德河,但却留下了大量细致的地理资料,这对以后铁路翻越燕山高原有极大的用处。
这迭稿纸是他的绝笔,上面内容朕已经让翰林学士誊写下来了,他的绝笔,朕会放于功臣庙中陪祀。
这本由新科状元,翰林学士吴信中誊写的稿纸,朕就交给你,做个念想吧。”
覃大终于忍不住,呜呜咽咽的哭了起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