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8章 招工
第618章 招工 (第2/2页)一个重装合成旅,足矣。
与此同时,沪市。
曾经壁垒森严、夏洋分界的公共租界,那象征着屈辱的“大夏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早已被砸碎。高卢租界内霞飞路的梧桐树下,阳光穿过阔叶,在曾经只允许洋人马车通行的洁净路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如今,这里熙熙攘攘,挤满了重新成为这片土地主人的大夏百姓。吆喝声、交谈声、黄包车的铃铛声,汇成了一曲迟来的、属于自己城市的交响乐。
“招工啦!招工啦!”
“管三餐,管饱!包住宿!工钱顶好!走过路过莫错过!”
洪亮的吆喝声从一个临时搭起的竹棚下传出,吸引了无数或焦虑或茫然的目光。人群像被磁石吸引的铁屑,迅速在棚前聚集、涌动,伸长脖子向内张望。这吆喝,对于许多已失业月余、家中米缸见底的汉子们来说,无异于久旱后的惊雷。
“招工?”
“快去看看!”
衣衫褴褛的人们互相招呼着,带着一丝希望和更多的疑虑,向那声音的源头涌去。
然而,当他们挤到竹棚前,却发现这里只是登记处。真正的“门道”,在后面那座巍峨的、曾经象征着高卢人财富与权力的“汇通大厦”。这座花岗岩砌成的庞然大物,有着高耸的罗马柱和巨大的拱形玻璃窗,曾是沪市天际线的骄傲,也是大夏人可望不可即的禁地。如今,它大门洞开,门口悬挂着醒目的红底黑字横幅:“龙魂军战后重建工程招工处”。几名身着整洁的灰色军装、臂戴“龙魂”袖标的士兵,正有条不紊地维持着秩序。
“龙……龙魂军?”
“是当兵的!他们招工?”
“不是征兵吗?”
人群中响起一片惊疑不定的低语。习惯了兵痞拉夫、强征入伍的记忆,让这份“招工”的告示显得格外突兀,甚至有些不真实。
一个皮肤黝黑、骨节粗大的年轻汉子,穿着打满补丁的短褂,挤到了登记桌前。他脸上带着长期饥饿留下的菜色,眼神里充满了小心翼翼的试探,对着桌后一位面容和善的年轻士兵,操着浓重的苏北口音问道:
“军……军爷,您行行好,跟俺说个实话,这……这真是招工?不是要拉俺们去扛枪打仗吧?”
他搓着布满老茧的手,声音干涩:“俺知道,跟着龙魂军打鬼子,是条好汉路,管饱饭。可……可俺家里头,婆娘病着,三个娃儿都还小,眼巴巴等着俺弄口吃的回去……这要是扛了枪,他们可咋活呀?”话语里透着深深的无奈和恐惧。
尽管倭军被打败的消息已经传遍了全国,但是不少人还是一下没有适应过来,还处在倭军带来的恐惧以及连年战乱的阴影之下。
桌后的年轻士兵闻言,脸上非但没有愠色,反而露出一个理解的笑容。他放下手中的登记簿,声音清晰而温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