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2、放榜
712、放榜 (第2/2页)主考官这时走了出来,正是礼部尚书。他捻着胡须满脸微笑的接受恭维,衙役高声呵斥维持秩序,金陵城的地保则熟练指引报喜差役路线,顺手收下一把一把的喜钱。
整个场面如同沸腾的油锅,瞬间炸开人生百态,十年寒窗的期盼、世代兴衰的转折,都在这张黄纸上尘埃落定。
而今日更最叫人欣喜的就是世家子弟与普通子弟之间的比例终于不再是十之一二了,他们已经到了势均力敌的地步,甚至普通百姓还要更优一些。
至于世家子弟中也不是没有优秀的人,他们也都是同时代的年轻人,他们的卷子拿出来也是足够叫人一亮的。
不过这一日,在历史书上被称之为日光刺透乌云之日,因为在这一日,世家千年的垄断终于散去了,新的改革给了普通人一个仰头看天的机会,虽然他们心中知道自己仍然与世家子弟差的很多,因为他们身后没有一双手可以托举自己,但不管怎么样,他们出来了,走出了困着他们世世代代的山川与河流,越过了那道龙门。
有人说题目这么难,这有什么意义呢。难?难就对了!这是龙门,不是鱼缸,不难能叫龙门?
当然了,世家那边其实是很不满的,但他们不满的事情多了,也不差这一两件,夏林一日不走,他们一日就不敢呲牙,往日里作威作福那是因为没人敢干他们而已。
在放榜之后,就是所有人喜闻乐见的三花聚顶环节了,不过这次的三花聚顶有些特殊,原本是三个人骑马游街面见圣上,但这次却是有五人,主要还是男榜第三的人今早被发现死于客栈,据说是昨日找了个青楼女子彻夜狂欢死在了女人肚皮上。
惋惜肯定是要惋惜的,但一听到他是死在女人肚皮上时,大家都很默契的一笑,毕竟这死法也算是相当浪漫了,至少这辈子也不算委屈自己了。
五匹骏马驮着五个戴着大红花的少年郎走在东大街的路上,无数女子向他们抛去绣着名字的丝巾,满街都是女儿香,周围的百姓更是仰面而视,眼中都是羡慕与惊艳。
这一条路不长,但他们却足足走了一上午,而今日皇帝陛下就在宫门外等了他们一上午。
见到景泰帝之后,五位才子翻身下马对景泰帝行学生之礼,而此刻身后皇宫的中门伴随着嗡嗡声被打了开来。
这个待遇即便是皇帝本人都不一定有,中门开要么为贵客,要么迎祖宗,要么接未来。
如今这便是接未来。
他们换上了顶好的衣裳,跟着景泰帝来到了皇宫大殿之上,里头百官相迎,阵仗十足。弄得这几个考生都局促不安了起来,幸亏早上出门没喝什么水,否则现在肯定是得尿裤子的。
接下来便是三省长官为他们挂衔,也就是上头写着状元榜眼的标签,不过因为少一个人,所以老张只能默默的把多出来的那一份放入了自己口袋之中。
这个环节之后,便是六部尚书赠礼,有人拿出自家珍藏的古籍,有人拿出了一杆银称,有人甚至赠了一套书斋……
总之场面之隆重超过了以往任何一次科举入殿。
接下来讲话环节就有些口水了,而这会儿夏林全程就在大殿屏风后头靠着,身边则是等候在那的大太监德禄。
“大人,要不要奴婢为您寻个椅子坐坐。”
“不用。”夏林摆了摆手:“德禄啊,我问你个事。”
“大人请说。”
“豆儿是你干儿子吧?”
德禄愣了一下,然后点头道:“是奴婢的干儿子。”
“你怎么教的,那小崽子话也太密了。”夏林开始告起状来,然后却也摆了摆手道:“要不是看他还挺能干,我早给你退回来了。”
“奴婢代他向大人赔个不是,那孩子虽说性子野,但论拳脚可真的是大内一等一的高手。陛下的意思是大人的罗士信罗将军去当了教头,身边没有个护卫也是不好……”
正说话间,外头景泰帝的声音就传了进来:“今日朕还为你等准备了一份惊喜。”
这个安全词一出来夏林就要出去了,他整理了一下衣裳便从屏风后头走了出去。
那几人先是一愣,考北卷的不认识他,但是考南卷的自然是认识夏林的,这二人连忙摘下帽子托在手中跪了下去:“夏山长!”
剩下的北卷士子心中顿时明白这人是谁了,也赶紧摘下帽子跪了下去:“夏山长。”
夏林抬了抬手:“今日陛下叫我来见证一番,你等不必对我这一介布衣行此大礼。今日登科,我也没有什么好送给你们的,我便借花献佛,每人给你们送一套宅子吧。”
几个人脖子一缩,连忙称不敢。但夏林却看了一眼景泰帝道:“陛下,还是您来。”
说完他默默退到一边,景泰帝倒是笑道:“这也不是他出钱,你们莫要慌张。这是城中独孤家与唐家商号为你几人出的宅子,十年寒窗不易,你等便是收下吧。”
而这会夏林朝群臣与景泰帝拱了拱手:“草民便先行下去了。”
他一行礼,下头所有大臣都立刻转身回礼,总之……他虽然现在是个布衣白身,但夜天子可还是那个夜天子,而且夜天子如今权势甚至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大。
“宅子没我一份啊?”老张在上厕所的空档找到了夏林:“你这人,我好歹也是个探花郎。”
“你有病吧,给你你敢住么?”夏林翻了个白眼:“你已经死女人肚皮上了!”
“你狗日的东西!!!”老张指着夏林:“就不能给我编排个好点的死法?”
“行了,已经够浪漫了。你先回去啊,等会的事记得要传一下。”
“嗯,小道消息是吧。”
“对。”夏林点了点头:“要清算高士廉大案里头所有涉案人员,主持清算的就是我。记住啊,一定把这一条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