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6章、一人抵万军
第896章、一人抵万军 (第1/2页)夏林军令既下,中军大帐内一片寂静,落针可闻。李治张了张嘴,看着父亲已然披甲的背影,将劝阻的话语咽了回去。
他深知父亲行事看似天马行空,实则每一步都自有深意,此刻绝非质疑之时。
“传令,全军拔营,后撤十里!”李治深吸一口气,将命令清晰传达。
帐内众将虽面露惊疑,却无人敢违抗。太子殿下已下令,更遑论那位煞神般的夏帅已亲自披甲。
军令如山,不过半个时辰,庞大的军营便开始有序后撤,旌旗招展,人马无声,完美展现出整训后的良好纪律。
夏林未等大军完全开拔,便已单人独骑,策马出了营寨,那匹栗色小母马踏着悠闲的步子,直趋潞州城下。
城头叛军早已发现官军异动,正惊疑不定间,又见一骑孤零零前来,更是紧张万分,弓弩手纷纷张弓搭箭,瞄准城下。
夏林在城门外一箭之地勒住马匹,抬头望向城头那密密麻麻的人影和闪烁寒光的箭簇,他甚至连兵器都未携带,只是随意地抬了抬手,声音不是特别大,却清晰地传上城头:
“让你们主将出来,就说夏林拜访。”
仅仅一个名字,便让城头响起一片压抑的惊呼与骚动。
夏林,魏唐双料元帅,杀神之名,天下谁人不知?他的出现,本身就如同一柄重锤,狠狠砸在每一个叛军的心头。
很快,城头出现一个将军打扮的人,远远站在那朝夏林拱手抱拳:“我便是南门主将!来者可是夏林夏元帅?”
“给你们五天时间。”夏林此刻的声音依旧平淡:“五天之内,我大军后撤十里,不开战,不攻城。这五天,是给城里不想死的士兵和百姓的。想活的,自己找机会出来。五天后,鸡犬不留。”
他没有慷慨激昂的威胁,也没有苦口婆心的劝降,只有这最直白、最冷酷的宣告。说完,他拨转马头,竟真就这般悠闲地往回走,将后背毫无防备地亮给了城头无数的弓弩。
城头一片死寂,竟无一人敢放箭,那闲适离去的背影,比任何千军万马的冲锋更具压迫感。直到夏林的身影消失在视野尽头,城头才猛地爆发出巨大的喧嚣和混乱。
“是夏帅!真的是他!”
“他说……五天后鸡犬不留……”
“怎么办?我们怎么办?”
恐慌如同瘟疫般在城墙上,乃至整个潞州城内迅速蔓延开来。夏林是神话中的神话,天下之中只要是当兵的就没有不知道这个名字的,这一点早已深入人心。如今他亲至城下,这带来的心理威慑,远胜数万大军的围困。
李治站在新立营寨的高处,远远望着潞州城方向,虽看不清具体情形,却能想象到父亲寥寥数语在城中掀起的滔天巨浪。
他心中佩服不已,父亲不费一兵一卒,仅凭一人之名,便已动摇了叛军的根基。
后撤的官军在新营地严阵以待,果然依诺并未发动任何攻击,然而这无形的压力却比刀剑更加令人窒息。
第一日,潞州城四门紧闭,戒备森严,但城头守军的神色已与往日不同,惊惶与猜疑在无声流淌。
第二日,凌晨时分,开始有三五成群的士兵或百姓,趁着夜色从城墙缒下,或从某些不为人知的排水暗道爬出,拼了命地奔向大唐官军方向。
官军依令,并未阻拦,而是将他们收容看管,分开审讯。
从这些逃出者口中李治等人得以更清晰地掌握城内情况。粮食分配不公的矛盾愈发尖锐,刘仁嫡系与其他派系几乎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而夏林的最后通牒,成了压垮许多人心理防线的最后一根稻草。
“父亲,看来无需五日,城内必生大变。”李治对着前来听取汇报的夏林说道。
夏林正在摆弄一只路边捡来的小奶狗,头也不抬:“等着吧。让人准备好,城门一开,直扑刘仁府邸,别让正主跑了。”
第三日,黄昏。
潞州城内,气氛已紧绷到了极致。
刘仁为了弹压不稳,接连处决了数名疑似动摇的中层将领,甚至包括一名颇有声望的地方豪强头目。然而这般饮鸩止渴之举,非但未能震慑人心,反而彻底激化了矛盾。
是夜,月黑风高。
城内东北角,原潞州府兵驻扎的营区突然火起,喊杀声骤然爆发!以被刘仁处决的那名豪强头目的旧部为核心,联合了大量心怀怨愤的原府兵和被克扣粮饷的士卒开始向驻扎在城西的刘仁嫡系部队发起了猛烈攻击。
“诛杀刘仁,开城降唐!”
“夏帅有令,只诛首恶!”
怒吼声、兵刃撞击声、垂死哀嚎声瞬间打破了夜的宁静,火光映红了半边天。叛乱如同野火般迅速蔓延,城内彻底陷入混乱。
消息很快传到官军大营。
李治霍然起身,银甲在烛火下泛着冷光:“时候到了!传令全军,前锋营随时准备入城,直取叛首!其余各部,控制四门,清剿残敌,遇抵抗者格杀勿论,降者免死!”
他看了一眼旁边的夏林。夏林将自己的配枪压在李治手中,拍了拍儿子的肩膀:“去吧,按你想的做。记住,你是主帅。”
李治重重点头,翻身上马,长剑出鞘,指向那片火光冲天的城池:“开城门!随孤平叛!”
早已蓄势待发的官军精锐如同决堤洪水,向着潞州城南门方向汹涌而去,这场由夏林一人一言撬动的风暴,也是到了收割的时刻。
潞州城南门在一阵令人牙酸的吱嘎声中被城内反正的士兵奋力推开。沉重的门板尚未完全洞开,李治已一马当先,率领着如狼似虎的前锋营骑兵冲了进去。
马蹄踏在青石街道上,发出雷鸣般的轰响,瞬间压过了城内的喊杀与混乱。火光照耀下,太子殿下银甲白袍,一往无前,成为撕裂这混乱之夜最耀眼的一道锋芒。
“跪地弃械者不杀!”
“负隅顽抗者,立斩!”
紧随其后的军官们齐声怒吼,声浪滚滚,试图震慑那些仍在顽抗或趁乱劫掠的叛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