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四十四章 马车赢了?
第一千一百四十四章 马车赢了? (第1/2页)时间进入九月,山里的天气凉快了一些,就是时不时来些秋老虎。
如今的圣联,那叫一个热闹。
不仅仅是圣械廷的旅舍爆满,就连贞德堡和热泉堡都是爆满,叫旅舍行业的老板们吃了个爽。
街道上出现了大量外地的旅客,新奇地购买着圣联本地的特色产品。
喜欢戏剧的,就前往剧院观看圣联特有的在帝国被禁的戏剧。
喜欢体育的,去郊外看圣联足球或者晚上去看剑斗八角笼,有概率刷新元老。
而且不是在场外,是在场内。
在博览会放出消息后,一个七月,周边就跑来了上万名旅客。
到了八月,受到奔马之赌的影响,更是又来了上万旅客。
前前后后,估计能有三万多的来访者。
可能在霍恩的地球老家的热门景区,这个数量还是太小儿科。
但在帝国这个三万人口都算城市的时代而言,这已然是了不得的人流量了。
对于圣联人而言,更是把这次行动视为向外人展示圣联繁华的窗口,极尽友善。
这让不少本来对圣联心存偏见的旅客都是眼前一亮。
宽敞的大街,整齐的房屋,干净的路面,衣着整齐且有礼的人群。
还有眼花缭乱的商品,见所未见的龙血椒香料,圣联独有的蛛丝布衣裳,还有昂贵的自行车与新奇的水果罐头。
尤其是那些住在圣械廷的,更是每天都有新发现,因为总有大徐盛和发明家在街头整活。
什么陆行车飞行翼,机器马发条猫,甚至还有各种乱七八糟的奇异生物与植物的博物馆。
为了对外的宣传,吸引资金和移民,霍恩给这些旅客一路亮了红灯。
但这些人同样带来了大量外交问题和治安问题。
好在杜瓦隆经过多次历练早已成长起来,外加这些旅客都不是流氓混混那种,反而多是体面人。
所以尽管增加大量旅客,圣联的治安状况反而没怎么下降。
不过这还是引起了《冷泉堡时报》的酸溜溜的批评“帮外国人找失物倒是积极”。
就在圣械廷内分外热闹的时候,霍恩却是没有待在圣械廷,反而来到了郊外。
他面前的观测台是临时搭建的木架结构,高8米左右,台面铺着厚木板,围着半人高的栏杆,栏杆上挂着测试用的计时器和速度表。
踏着木梯,霍恩走上观测台,扶住栏杆,朝下方望去。
一条灰黑与深褐相间的铁轨,从观测台向东北方向延伸。
一直到五里外的木牌处,那是这次测试的终点。
每段铁轨都是三米左右的锻铁材质,表面被打磨得光滑。
接缝处用四颗铁螺栓固定,铁轨下方垫着松木枕木,颜色深褐。
至于枕木,是每隔0.6米铺一根,枕木之间则填着碎石子与砂浆基座,以防铁轨移位。
观测台下方的铁轨上,则是今天测试的主角。
一头狰狞的,带着巨大齿轮的发条钢铁猛兽——机车“圣父之手三号”。
这机车车头长6米,宽3.2米,高2.5米。
主体是深灰色的锻钢板,钢板厚度半英寸,表面用铆钉拼接。
每排铆钉间隔相同,排列得整整齐齐。
车头最前方是四分之三圆形的发条仓,直径1.2米左右,外壳是精钢材质。
发条仓侧面有一根拉杆,从发条仓向后,延伸出两根传动轴,表面抛光。
站的远一点,都能看到上面的齿轮齿痕,一直连接到机车的四个车轮。
车轮边缘凸起,刚好能咬合铁轨的凹槽。
至于发条机车侧面,还有两扇长方形的观察窗,嵌着透明的厚玻璃。
车身上用白色漆料写着“圣父之手二号”,下方还有一行小字“圣联工业司1457年制”。
这种多铆蒸钢的气息啊,唯一的遗憾就是没有蓬勃喷出的蒸汽,只有巨大旋转的发条匙。
不过那个发条匙实际不具备现实作用,只是用来反应发条仓内部情况和装饰作用。
至于机车一侧的空地上,停着测试的对手。
一辆轻型竞速马车,拉车的是四匹法兰战马。
这马车的车架是白杨木材质,经过烘干处理,重量比普通马车轻三分之一。
车身没有多余的装饰,只有两侧的扶手,方便驭手抓握。
驭手雷蒙德算是圣联最好的马车夫之一,当年给急流市送过物资的老手了,更是赛马场的常胜将军。
此刻,他正弯腰检查马具,时不时抬手抚摸战马的脖子,动作熟练而轻柔。
只有望向那庞然大物时,脸上才会浮现出忌惮与蔑视的神情。
要是这玩意儿推广开,他们这些马车夫岂不是要没饭吃了?
只是这玩意儿进步实在太快,前几个月时间还被他远远甩在身后,这周就能平齐了。
“怎么样?”听到身后的脚步声,霍恩头都没回地问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