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9章 王母求诗
第529章 王母求诗 (第2/2页)……
古代封建社会就是这样,虽然有“法治”,但是量刑不一,更倾向于“上位者的人治”。
皇亲国戚犯法,和平民犯法,那能一样吗?
这世上,哪有什么绝对的公平。
……
萧辰在瑶池金母殿外静候,约莫一炷香的时间悄然流逝。
青鸟仙子莲步轻移,自殿内翩然而出,对着萧辰盈盈一礼,道:
“杨过山,娘娘有旨,召你入殿觐见。”
言罢,她微微侧身,做了个邀请的手势。
“仙子,请。”
萧辰微微颔首,随即跟随着青鸟仙子,缓缓踏入了瑶池金母殿中。
……
此时此刻。
瑶池金母殿的后花园之中,繁花似锦,芬芳馥郁。
瑶池王母正于花园内悠然踱步,细细赏玩着园中各色奇花异草。
玉兔精和素娥仙子则静静地立在一旁。
玉兔精面上的不悦与委屈之色清晰可见,似有满腔愤懑无处宣泄,只是耷拉着脑袋,默默垂首,似在暗自神伤。
而素娥仙子则眉眼含笑,眉梢间隐隐透着几分得意之色,仿佛已稳操胜券。
“玉兔精……”
萧辰不经意间瞥了玉兔精一眼,虽然不知道王母娘娘的最终裁决是什么。
但观此情形,萧辰心中暗自揣度,最后的结果似乎对玉兔颇为不友好。
……
此刻的瑶池王母,刚于大天池中沐浴完毕,被那温柔池水滋润抚慰一番后,当真是宛如出水芙蓉,娇艳欲滴,仙肌玉骨,不染尘埃。
只见她肌肤胜雪,白皙细腻,薄施粉黛,更添几分妩媚动人之姿。
她身着七彩云锦天衣,流光溢彩,仿佛将整个天际的绚烂都披在了身上。其娥眉轻舒,宛如远山含黛,带着几分清冷与高贵;面如满月,皎洁无瑕,当真是天姿掩蔼,容颜绝世。
她立于园中,真是映照得满园花朵都黯然失色。
更有十二名仙娥在旁侍奉,她们个个身姿婀娜,面容姣好,如众星拱月般环绕在王母娘娘身边,更衬得王母娘娘神仪天成,尊贵无比。
“小仙参见娘娘!”
萧辰连忙上前,向瑶池王母恭敬地行礼道。
瑶池王母微微摆手,声音温和而威严:
“起来吧。”
“上次你不顾个人安危,毅然前往瑶池为天庭借金簪,更有一番真言谏言,于天庭平叛之事有功,合该受些赏赐。”
说到这里,她轻轻一挥手,自有一个青鸟仙子端着一个华美的木盒子款步而来,呈至萧辰面前。
“不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宝贝……”
萧辰目光轻掠,瞥向那木盒,但见其工艺精湛,华美非常,其上布有法力封印,阻隔旁人窥探,隐隐透出一股不俗的气息,都在诉说着盒中宝物的珍贵。
他虽不知这木盒子里面装的是什么东西,但王母所赐,定非凡品。
萧辰接了木盒,拜谢道:
“谢娘娘赏赐!”
瑶池王母看向萧辰,嘴角勾起一抹淡淡的笑意,那笑容中带着几分期待与欣赏:
“我最近在瑶池赏花,所听的诗词,皆为老词旧曲,无甚新意。”
“本宫唤文曲星君来做了几首诗,却总觉得一般,未能尽如我意。”
“不知你可有什么佳作啊?”
……
古人素来痴迷于吟诗作赋,此乃一种深入骨髓的生活雅趣。
诗,对于古人的生活来说,就像空气与水一样,是必不可少的。
登山之际,便有登山之诗以抒凌云壮志,如杜甫《望岳》之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豪迈之气尽显无遗。
宴饮之际,必有宴饮之诗以增雅兴,如李太白《将进酒·君不见》之辞:“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耕地之时,要有劳作诗以记生活,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尽显田园之乐。
送别之时,定要有送别之诗以表深厚情谊,如高适的《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就连古人流连于青楼楚馆,或是行那房中密事之时,亦不忘以诗助兴,为这风月之事增添几分雅致。
“……含羞带笑把灯吹。金针刺破桃花蕊,不敢高声暗皱眉。”
这便是明代的文学家,冯梦龙所著的《警世通言》中所描绘的。
那细腻的笔触,将青楼女子的娇羞与情事中的旖旎,展现得恰到好处。
而且。
宋徽宗赵佶,这位“不爱家花爱野花”,喜欢逛青楼,私会青楼歌妓李师师的风流皇帝。
宋徽宗赵佶更是曾经写下了《醉春风》这样的香艳之作:
“……痛、痛、痛!轻把郎推。渐闻声颤,微惊红涌……臂儿相兜,唇儿相凑,舌儿相弄。”
其词香艳绮丽,将那男女欢爱之景,描绘得入木三分。
总之,古人无论行何事,皆要作诗以铭记。
若无诗相伴,便觉浑身不自在,好似缺了些什么。
而且。
与之对应的。
在西游世界中,那些古代的神仙妖怪,但凡有点文化素质的,大多神仙妖怪也都喜欢吟诗。
唐僧、孙悟空更是出口成章,很会写诗。
牛魔王亦是颇有文化涵养,时常静心把玩丹书。
九九八十一难之中,就有一难,因“诗”而起,也可以说是“诗之难”。
在西行路上,八百里荆棘岭。
那老松精、老柏精、老竹精、杏花仙……几个妖精压根就没想着吃唐僧肉,只是把唐僧请到木仙庵,双方以诗会友,吟了一夜的诗。
其中,那“青姿妆翡翠,丹脸赛胭脂。星眼光还彩,蛾眉秀又齐”的杏花仙,见唐僧生得俊俏非凡,诗才亦是出众,竟心生爱慕,还想嫁给他为妻。
这几个妖精其实并未对唐僧有伤害之意,只是单纯痴迷于吟诗,喜欢与唐僧交流诗句,共赏那诗词之美。
唐僧也道:“一个个言谈清雅,极善吟诗,我与他赓和相攀……却不曾伤我……”
奈何猪八戒辣手摧花,二话不说,直接把老松精、老柏精、杏花仙等给打杀了。
……
由此可见,古人的生活文化便是如此,但凡稍有文化素养之人,基本都对吟诗喜爱有加,且喜欢咬文嚼字,细细琢磨那诗词中的韵味。
比如:“贾岛推敲”。
所以啊,瑶池王母喜爱诗,这实在是不足为奇。
在《穆天子传》中曾经记载,周穆王西巡至昆仑山时。
王母娘娘于瑶池设宴盛情款待,并即兴赋诗:“白云在天,山陵自出。道里悠远,山川间之……”
王母娘娘和周穆王的这段对话,被视为中国最早的诗歌酬答之一,足以表明王母娘娘这个神仙也是精通诗礼,才情不凡。
但是。
好的诗文,又岂是那么容易就能得来的?
不过。
正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萧辰的脑袋里自然装着诸多好诗,此时此刻,正好做个“文抄之公”。
此时此刻,瑶池王母向他求诗。
这正是他金角大王展现才情、博得瑶池王母欢心的绝佳时机。
“既然瑶池王母喜欢诗,这也是个机会。”
“王母‘求诗’,而我‘求草’。”
萧辰心中暗自思忖道:
“我若是能常来瑶池,给王母娘娘吟诗,投其所好,借此机会,弄一个瑶池的出入令牌。”
“那以后,我就能自由出入瑶池了。”
“那这‘九叶灵芝草’岂不是就如我的囊中之物一般,唾手可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