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0、司曹丁
370、司曹丁 (第1/2页)便宜坊。
京城最有名的酒楼,开在最具权势的棋盘街,往来皆显贵。
便宜坊正堂里点着两盏微弱的油灯,一名汉子双手被麻绳捆缚着吊在房梁上。
胡三爷用一根编织而成的荆条抽在他后背上:“你知不知道那四十万盐引够养活多少人,多少人指着这份营生吃饭?”
胡三爷瞎掉的眼睛只余下眼白,狰狞的盯着汉子:“把粮食运到大同要多少天?运到固原又要多少天?”
“这四十万张盐引能换多少粮食?够固原边军吃几天?”
胡三爷问一句,抽一次。
藤条抽在汉子背上,汉子咬着牙没痛出声,硬扛着任由背上皮开肉绽,汗水顺着下巴、发丝滴下。
此时,脚步声传来。
黑衣女子慢慢从黑暗走到灯火里,帷帽的黑纱下是看不清的面容。在她身后,那位车夫腋下夹着一只棕色的鹿皮包。
胡三爷退至一旁,慢慢放下手里的藤条:“东家。”
黑衣女子来到吊起的汉子面前:“知道错了没?”
汉子咬牙道:“东家,七天之内我去将陈阅那王八蛋、还有梅花渡那些人的脑袋给您摘来。不用脏您的手,等我把盐引取回来,自己了断。”
黑衣女子向旁边伸手。
车夫蹲在地上,展开他一直夹着的鹿皮包,鹿皮包里赫然是三柄粗细不一的短刀。
车夫抽出一柄,将刀柄递到女子手心里。
女子将刀刺进汉子腹部,再从背后洞穿而出:“贪。”
说罢,她又向一侧伸手,车夫再递上第二柄刀。
女子将第二柄刀也刺入汉子腹部:“嗔。”
女子将第三柄刀也刺入汉子腹部:“痴。”
三刀,六洞。
胡三爷轻轻叹了声气。
“放心,都避过要害了,死不了。”女子转头看去:“你也知道那些盐引是干什么用的,谁也不能妄动。你得让边户有钱赚,他们才能继续往边镇运粮食,你让他们亏了,就真没人管边镇了。规矩就是规矩,不是你演个苦肉计就能免掉的。”
胡三爷低声道:“知道的。”
车夫搬了张椅子过来,女子坐下:“说说怎么回事。”
胡三爷低声解释道:“小九刚带人从大同回来,准备找中人将盐引换成粮食,陈家盐号大掌柜陈阅找上门来,许诺两万两白银,他想着这笔银子不赚白不赚,府右街陈家要想整死一个百顺胡同里的青楼东家,岂不是轻而易举。”
女子轻飘飘问道:“然后呢?”
胡三爷神情复杂道:“哪想到这梅花渡的东家脸厚心黑,将陈家盐号的大掌柜玩弄于鼓掌。如今陈家盐号所有掌柜一夜间消失,可能已经被陈家给坑杀了。”
女子皱眉:“这梅花渡的东家想做什么?”
胡三爷细细说起:“先前梅花渡突然搞起了盐引互市,他借南方文人士子的势,邀来……等盐引互市搞起来之后,他便从买卖双方交易中每千取一,还规定卖家必须交两成押金,七日归还……”
女子忽然说道:“此人野心甚大。”
毕竟是与银子打交道的老手,只一瞬间便听出其中端倪。
对方抽佣金、搞死盐号掌柜都只是手段,拿走这两成押金才是目的。
女子闭上眼睛,将胡三爷说的话又细细捋了一遍,却发现对方应是从一开始就在为这一步铺路了。
她睁开眼道:“好手段。”
胡三爷点点头:“陈家盐号掌柜死得不冤。”
女子转头看向胡三爷:“梅花渡的东家什么来头?对方绝不是无名之辈,无名之辈没这份底气。”
胡三爷欲言又止。
女子声音沉静:“怎么,有隐情?”
胡三爷对左右汉子挥挥手:“把小九抬走养伤,将三刀六洞之事告诫所有人,莫再有人犯了规矩。守住前后门,没我和东家允许不得进来。”
待所有人走得干干净净,女子淡然道:“说吧,梅花渡的东家到底是谁,需要如此神秘。”
胡三爷笃定道:“陈迹。”
女子坐在微弱的灯火里沉默。
沉默。
沉默。
许久之后,她惊讶道:“怎么是他?”
胡三爷叹息一声:“东家,你没想到,我也没想到。”
黑衣女子起身,在便宜坊正堂内踱步:“他先前不是在太平医馆当学徒吗,在医馆学的难道不该是医术?怎么突然成了行官,又突然会做生意了?”
胡三爷思索片刻:“兴许是随了你。但东家,你的生意我能看懂,他的生意我看不懂。”
女子低头思索片刻:“姚太医到底什么来头,靖王府没了之后,姚太医去了哪?”
胡三爷摇摇头:“不见了。”
女子坐回椅子,手指敲击着椅子扶手:“这姚太医有古怪,按说靖王死后,他应该被调回京城太医院才是,可他却消失了?老三,查一查姚太医,看他以前做过什么事。”
胡三爷抱拳道:“是……那四十万盐引怎么办,要不要想办法逼梅花渡交出来?”
女子再次沉默。
胡三爷第一次见女子在生意之事上陷入两难。
他靠在一根柱子上平静道:“东家还是不必为难了,其实陈迹手底下那位袍哥已经来找过我们。他说,盐引不可能归还,到嘴的肉没有吐出来的道理,但是……”
“但是什么?”
胡三爷继续说道:“但是边户的盐引往后都可以寄卖梅花渡,不论运往何地的盐引,都能远高于往日的价码。例如太原府的盐引,原本一张盐引只能卖到一两六钱,如今在梅花渡却能卖出四两二钱。”
这意味着,边户手中的盐引都成了值钱货,他们往后可以往边镇运更多的粮食,固原边军再也不用饿肚子。
胡三爷笑着说道:“东家,那位袍哥直言,合则两利,分则两害我看这盐引是很难要回来了。”
女子缓缓说道:“阳谋,他倒是根本不怕边户找他麻烦。盐引之事暂且搁置,说说灯火在南方调查的事情如何了?”
胡三爷正色起来:“我们的人顺着驿站文书的线索追查过去,竟抓到个景朝谍探,审了七天才撬开他的嘴。据他猜测,当年陷害文韬将军之事出自司曹丁的手笔,因为当年京城内的军情司谍探皆归此人辖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