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三境好修,四境难渡
第140章 三境好修,四境难渡 (第2/2页)许宣不由得想起当初在钱塘,白素贞起阵与降龙罗汉斗法时的场景,真是帅得他不要不要的。
可惜,阵法一道,除了需要极高的天赋悟性外,最是需要长时间的知识积累和实践沉淀。
圣父灵觉超群,能轻易洞察天地间灵气的流转节点、山川水脉的走向,神魂强度与意志力也足以统御复杂的变化,本是修习阵道的绝佳苗子。
但偏偏,时间是最大的短板。
他有太多事情要做,太多方向要探索,不可能将宝贵的精力大量投入到需要漫长时间积累的阵道研究中。
人,总是要做出取舍的。
很早就认清了自己不可能事事精通,故而很干脆地绝了在阵法上深究的心思,转而将精力集中在更能快速提升即时战力的方向上。
在帮助白素贞斩断情丝失败之后,心境已然恢复并稳固在“离欲地”之境。
如今,修行的主要目标便是叩开下一重玄关——踏入第四境。
对于许宣而言,破开“离欲地”的壁垒本身并不算艰难。
经过梦中那一番淬炼,对于自身欲望的洞察与控制已然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心若明镜,纤尘不染。
只需按部就班,循着心法稳步前行,水到渠成并非难事。
更何况,他已身处北地。
虽然这么说或许有些不合时宜,但对他而言,越是凶险绝境,越是因果纠缠、纷争汇聚之地,越是压力如山、危机四伏的环境,修行进境反而会越快。
并非妄言,而是身负“域外天魔”本质、迭加“白莲圣父”命格、再逢“道消魔涨”天时之后,所产生的特殊际遇。
寻常修士,哪怕只拥有以上身份中的任何一个,都足以要么一飞冲天,要么迅速惨死。
而许宣却是三重加身,其所承受的因果之重、引动的劫数之烈,以及从中汲取修行资粮的潜力,都远超常人想象。
如今,更有与那“白毛猴子”无支祁的一年之约悬在头顶,如同一条无形的鞭策。
在这种巨大的压力与动力双重驱动下,极有可能在一年之内便破开桎梏,踏足新的境界。
然而,这第四境……一旦踏入,就是另一番天地。
四年四境的夸张修行速度会被强制按下暂停键。
因为此境在佛门体系中,被称为“见道地”。
亦称“通达位”,大致对应道门内丹术中的“炼虚合道”之境。
这是佛教三乘修行体系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分水岭阶位,也是修行者从凡夫境界迈向圣者境界的关键转折点。
真正的“见道”,绝非简单的力量积累或神通增长。
必须具备身心气质发生根本转变、生死观彻底透脱等可验证的特征。
修行者在此阶段,将首次真切地体验到“无我”与“空性”的真实存在,从根本上突破对“自我”的坚固执着。
换言之,是通过无漏的智慧,初次证悟苦、集、灭、道四圣谛的真谛,断除最为粗重的烦恼障,达到心灵的初步清净与解脱。
修行到了“见道地”这一步,前人留下的经卷、语录、心得,所能提供的指引便越发有限。
最终的道路,只能由每一位佛门弟子凭借自身的智慧与根器,去独自参悟印证。
唯有将这条独一无二的道路走到极致,方能破开坚固的天人之障,直指阿罗汉果位。
而像龙君那般深不可测的高人,或是白素贞这等拥有正统完整传承的大能,之所以普遍认为许宣“很难活着证得正果”,根源便在于这一境界最核心的修行理念——
超脱。
为了达成“见道”,斩断烦恼障,窥见无我空性,绝大多数正常的修行者,都会选择一条相对“纯粹”的道路。
或斩断情缘孽债,或卸下尘世枷锁,或涤净内心烦恼。
这并非是要变得无情无欲,堕入枯寂的魔道,而是如同提纯黄金,旨在剥离附着在心性之上的杂质,留下最纯粹最接近本真的灵光。
即便是若虚那等绝世天才,在这条路上行走多年也未曾放弃心中那份执念。
但也选择了借助无间地狱的四大磨难来极致地打磨心性,以求接近那超脱的彼岸。
反观许宣……这个家伙的修行路子,简直是与“传统”背道而驰。
人家修行者千方百计要舍弃、要剥离的“烦恼”、“因果”、“情欲”、“业力”,他几乎是来者不拒,照单全收!
他的道有点像是广积功德的“功德仙”,又有点类似汇聚愿力的“愿力法”。
但古往今来,修行这两种法门的前辈高人也绝不敢像这般,肆无忌惮地吸纳海量的恶因、恶果、孽缘!
他那所谓的“烦恼”与“因果”,非但没有被斩断,反而以一种匪夷所思的方式汇聚压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