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北方再震
第152章 北方再震 (第2/2页)太湖,是小青最初登临水君之位的地方,与她的联系最为深刻紧密。
因此,当北方那大日之力爆发,小青力量剧烈消耗和波动的刹那,白素贞就第一时间感知到了太湖的异常,立刻赶来为自家这个不省心的妹妹“兜底”,稳定后方。
做完这一切,白素贞凝望着北方,仿佛能穿透千山万水,看到那片刚刚平息下能量风暴的荒野。
再次轻轻一叹,语气中带着宠溺,也带着一丝责备:
“真是胡来。”
只是眼底深处也有一丝压制不住的情绪在躁动。
修行界各处洞天福地宗门世家对此异象反应不一,或惊疑,或推算,或沉默观望。
但这一次,反应最为剧烈却并非山野修士,而是坐镇神州,承负万民气运的人间皇朝。
深宫之内,刚刚从睡梦中被内侍惊慌叫醒,连龙袍都来不及穿整齐的晋帝,听着司天监紧急呈报的“大泽乡日夜出,光照数百里”的讯息,脸色铁青,胸口剧烈起伏,最终只从牙缝里挤出一句:
“……没完了是吧?!”
气运金龙发癫,他头疼欲裂。
这次气运金龙倒是安稳,可这“日夜出”的天象,依旧让他头痛欲裂,不知多少野心家会以此做文章。
金殿上灯火通明,气氛压抑。
大臣们和几位闻讯赶来的皇室成员,个个面色惨白,交头接耳。
这“日夜出”之象,无论怎么用祥瑞,异宝出世之类的借口去解释,在根深蒂固的谶纬学说和汹汹舆论面前都显得苍白无力,根本圆不过去!
巨大的压力,如同山岳般压了下来。
最终,所有人的目光,再次聚焦到了一个人身上——太史令。
被连夜从府邸拖来,官帽都戴歪了的太史令站在大殿中央,心里只剩下无尽的疲惫,以及让世界毁灭的负面情绪。
上次已经绞尽脑汁才勉强糊弄过去,这才消停几天?
又来一个更狠的!
再这样下去得编造多少个弥天大谎,才能从这旋涡里活着回家!
眼角余光瞥向那些平日里道貌岸然,此刻却恨不得让他立刻“解读”出个吉利结果的同僚和宗室,心中更是冷笑:
这他娘的还不明显吗?!大晋啊,迟早要完!
但为了项上人头和全家老小的性命,他知道必须想出一条“生路”。
电光石火间,脑中灵光一现。
按照老规矩启动浑天仪,开始推演,手指翻飞,口中念念有词。
随后自然演变到脸色惨白如纸,“哇”地连呕出几大口鲜血的变化。
整个人看起来摇摇欲坠,仿佛下一刻就要油尽灯枯。
“陛……陛下……臣……臣以性命为引,沟通天机……窥得……窥得一线真相……”
他断断续续,将自己的“生路”和盘托出:
首先,将所有问题的根源,先都归结到蓟县县令治理不力,导致地方怨气上冲,引动天象示警。
其次,也是关键的一点,他巧妙地将“日夜出”对应的“割剖国分”、“国雄逃亡”中的“国”,解释为并非指代整个大晋皇朝,而是特指沛国!
是沛国气运有变,藩王德行有失,才引来了这等局部性的凶兆!
如此一来,便将一场可能动摇国本,质疑天子德行的大凶之兆,巧妙地“大事化小”,局限在了一个藩国及其封君的身上!
说完这一切,太史令直接“晕”了过去,被内侍慌忙抬下救治。
临走前,他那“苍白如死人”的脸色和地上的鲜血,无疑是最好的注脚。
已经尽力了,答案就是这样。
你们若是真把我逼死了,下一任太史令为了活命或者别的什么,不知道会干出什么事,说出什么更加“警世”的“预言”来!
大殿之上一片寂静,随后一阵风吹来,凝重的气氛散开了。
从高踞龙椅的晋帝,到下面噤若寒蝉的文武大臣,一听太史令这番“呕心沥血”得出的解释,先是一愣,随即几乎所有人眼中都爆发出难以掩饰的喜色!
妙啊!
高啊!
你这太史令,真他娘的是个人才啊!
于是,这件事立刻以所有人都心照不宣的方式,顺水推舟地走了下去。
一道措辞严厉的圣旨迅速发出,蓟县县令被直接革职查办,锁拿进京问罪,成了平息天怒的第一个祭品。
紧接着,另一道申饬的旨意也快马加鞭送往沛国,将沛顺王狠狠训斥了一顿,斥其治理无方,德行有亏,以致地方怨气上冲,天象示警。
并责令他立刻上了一封言辞恳切的陈罪书,向天下承认是自己的过失导致了这场异象。
一场足以引发朝野震荡甚至动摇皇权合法性的危机,就在这看似荒唐实则充满政治智慧的“解读”下,被强行按压了下去,至少在明面上“就此为止”了。
所以维系九州安稳的重任,其实都担在了一个会说谎的太史令身上。
当然这一位回家之后也是没有休息好。
在开启浑天仪时确实看到了一点东西,那几口血也并非全是装出来的。
南方,有刺目的白光升起,正在北上。
并非祥瑞的柔和之光,而是带着兵戈杀伐之气,锐利无匹,直冲斗牛!
再往后就没敢看了。
所以下一次.该编点什么东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