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应该不安全
第153章 应该不安全 (第2/2页)甚至隐隐觉得,经历过这等“大世面”而道心未崩,本身就是一种磨砺,心境似乎都因此凝练了几分,竟有了一丝微不可查的进步。
许宣自然不知道石王内心经历了如此波澜壮阔的“骂街式”自我开解。
他只看到石王那原本有些黯淡的岩石光泽似乎重新变得沉稳厚重,气息也平稳了许多,不由得大为欣慰。
以为是自己一路上的谆谆教诲起了作用,心中更是高兴。
而就在这个时候,前方不远处的下邑县城轮廓已然在望。
夯土的城墙不算高大,但城门口人来人往,车马络绎,贩夫走卒的吆喝声隐约可闻,一派熙熙攘攘的人间烟火气息。
看着这看似平静祥和的景象,一直沉默赶车的石王却突然勒停了马车,庞大的身躯站定在官道旁。
只见它那岩石构成的手指以一种与其笨重外形截然不同的灵巧速度开始掐动,周身隐隐有微不可查的灵光符文流转,仿佛在演算着什么。
擅长天机的术士确实帅气啊。
许宣在一旁看着,心中暗赞,尤其这还是硅基生命,那种纯粹基于逻辑和数据的冰冷验算能力,本身就带着一种独特而严谨的美感。
片刻之后,石王停下了掐算,周身的灵光隐去。
它转过头,用那浑厚低沉的声音开口说道:“卦象显示,前方……风平浪静。”
然而成精之后,终究是多了一丝感性的考量。
或者说,是被许宣的“事迹”教育得多了几分谨慎。
竟然破天荒地主动补充问了一句,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求证意味?
“公子,您觉得……梁国这地方,按常理来说,它‘应该’有凶险吗?”
这话问得颇有深意。
石头精活过的岁月远比许宣漫长,对于九州大地的地理,势力分布,历史沿革的认知,理论上应该更全面、更“权威”。
但……时代不一样了。
它那些所谓的“固有认知”,在跟着许宣跨过长江之后,就已经被接二连三的现实锤得稀巴烂。
现在与其相信自己的经验和卦象,不如问问身边这位走到哪,哪就容易“风云际会”的主角,才能更“安心”。
只是这话问的……什么叫“应该”有凶险?
这石头疙瘩是不是在拐着弯阴阳本圣父?
许宣闻言先是愣了一下,没想到这个外表看起来憨实厚重,平日里惜字如金的大汉,嘴里突然冒出这么一句内涵丰富的话。
他摸了摸下巴,觉得这个问题还真不好回答。
“梁国啊……”许宣斟酌着语句,“从地理位置和人文底蕴上来说,这里距离人道中心洛阳真的不算远,王道教化深入,又有禅宗法脉坐镇,气运稳固。理论上一般的妖魔鬼怪邪祟外道,确实不敢在此地过于放肆,是一片清平之地。”
随后话锋一转,语气带上了几分不确定:
“但是吧……”
石王那双石眼紧紧盯着许宣,看到他那略显为难和思索的脸色,以及那意味深长的“但是”,心里顿时“咯噔”一下。
公子,您这个沉默,还有这个‘但是’……
听起来就很危险啊!
许宣脑中思绪电转,将关于梁国乃至整个中原地区的古老记忆、神话传说、历史典故如同翻书般快速过了一遍,最终重新组织了一下语言,脸色也变得严肃了几分,对着石王说道:
“打起精神,做好心理准备。到了梁国,咱们才算真正踏入了黄河两岸的核心区域。”
他深吸一口气,开始细数这片土地的厚重:
“黄河,乃人族文明的发源地,其沿岸古老的传说、湮没的历史,数不胜数。”
“就拿这商丘之地来说,”许宣指向远方,“商族始祖契,当年辅佐大禹治水有功,被封于商地。后来部落迁徙,后人便将商族人居住过的故地废墟称为‘商丘’。”
“嗯…单从这地名的由来,你就该知道这片土地有多古老,以及…潜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过往。”
“若将时间线再往上追溯,可以从五帝之一的帝喾说起,他曾封于此地,后成为天下共主。”
“再往后,便是那句‘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开启了煌煌商朝。成汤灭夏,最初定都的‘南亳’,也在此区域之内。”
“到了战国时期,此地属宋,还出了宋康王那等残暴君主,催生出了《乌鹊歌》这等凄美决绝的诗篇,以及那象征忠贞与离别的相思树传说。”
“若是单论神话渊源,”许宣的声音压低了些,“此地甚至能与‘羿落九日’这等惊天动地的大事产生联系,还有‘商伯盗火’这类关乎文明薪火相传的古老传说…”
“至于历史上从此地走出的名人…那更是浩如烟海。”许宣摆了摆手,仿佛要驱散脑海中那密密麻麻的名字,“除了众所周知的至圣先师孔子、主张兼爱的墨子、逍遥物外的庄子之外,还能列出一长串震古烁今的名字,若是详细写出来,怕是千字都打不住。”
“随便拎出来一个,都是在史书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影响千百年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