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7谣言
837谣言 (第1/2页)唐植桐喊的“妈”,但首先出门的是小王同学。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小王同学借着院子里灯泡昏暗的灯光上上下下打量着丈夫,生怕丈夫身上少点什么零部件。
“走,进屋说。”唐植桐两只手都拿着东西,只能朝房门呶呶嘴,张桂芳生怕打扰了小两口,正将凤芝往回拉。
“哥!哥!你回来了!手里拿的什么?是冰棍吗?”凤芝的小身板明显抗不过张桂芳,但嘴没闲着,生怕亲哥没听见似的,声音还不小。
听到小姑子的动静,小王同学才如梦初醒,一抹桃红飞上双腮,看向丈夫的眼睛里仿佛装满了一汪清泉。
小王同学头发不乱,但她左手习惯性的往后拢了一下,强装镇定,伸出右手接过唐植桐手里那包用报纸包着的知了猴:“走,进屋。”
“喏,去吃吧。”唐植桐进屋先给了妹妹一支冰棍,把她的嘴给堵上。
“乡下怎么样?能吃饱吗?”尽管灯光比较暗,但张桂芳还是看出儿子晒黑了,不过这些在她心里都不算啥,最重要的还是个吃食。
“妈,放心吧,那边根本不会卡定量,敞开了吃,而且顿顿有菜,我吃的可好了。”唐植桐一边笑,一边将冰棍分给母亲和小王同学,自己空出手来把五六半从肩上拿下来竖在桌子旁。
“那就好,那就好。”张桂芳听儿子这么一说就放心了,她不光担心儿子,也担心女儿在乡下能不能吃得饱,不过大家都不知道女儿去了哪个公社,问了也白问。
“您放心吧,单位照顾的挺好的。领导生怕我们热着,还让我去批发了些冰棍,每人每天两根,还剩了几根,我就一块带回来了。您尝尝甜不甜。”唐植桐见母亲手里拿着冰棍却没吃,开口催促道。
“太凉,牙受不了,留着给你们吃吧。”唐植桐拿回来的冰棍有四根,正好一人一根,不过张桂芳拿在手里并没有打算吃,而转身拿了个碗,将冰棍放在了碗里。
“嘿,您这样可就便宜凤芝了。”唐植桐从小王同学手里接过一根冰棍,放在嘴里咔嚓咔嚓的嚼了起来,虽然在箱子里放了一下午,但化的不严重,因为箱子里有保温被。
保温被是和箱子一同租赁的,唐植桐不知道里面是不是棉花,因为保温被外面除了布还有一层防水塑料布,没法拆开细看。
“你怎么还拿知了猴回来?买的吗?”小王同学一边舔着冰棍,一边指着自己放在桌子上的报纸包着的那坨问道。
“自己挖的呗。我有二级厨师技能证,单位让我负责给大家做菜,空闲时间多,我就扛着镢头去挖了点,拿回来添个菜。”唐植桐笑的天真无邪,农场那边可能真的有知了猴,但自己没顾上去挖,这些都是以前的存货。
“你明天什么时候走?现在肉越来越难买了,你有空的话把知了猴给敬民送点过去。”张桂芳在旁边感叹道。
“我一早就得去单位,让文文捎过去吧。”唐植桐说罢看向小王同学。
小王同学则顺从的点了点头,丈夫带回来的知了猴有不少,两家分着都能加个菜。
“现在肉票能买罐头了,我听说那些罐头是长尾巴兔子肉做的,要是实在买不到肉,肉票也不能放着浪费,你说咱买不买?”张桂芳想起这两天听到了一则传言,征求儿子意见道。
“您甭听,明显是谣言。罐头是批量生产的,机器开动起来,一天能能产上万瓶。耗子又不是家养的,哪有那么好抓?”唐植桐听后哭笑不得,没想到会有这么离谱的谣言,不过一想这年头百姓的文化水平就又释然了。
眼下别说“长尾巴兔子”的谣言,刚解放那会还有更离谱的。
1950年年中,一则关于“割蛋”的谣言在华北地区快速而又广泛得传播开来,主要内容是:毛熊为了制造原子弹,派人割取中国男人的子孙袋、女人柰子和子宫、小孩的肠子作为制造原子弹的原料。
谣言还说执行这一任务的是政府的人,化妆成和尚、道士、商人、农民等,能够在夜间行动,甚至能够飞檐走壁。
为了让这则谣言更加可信,一些坏分子把猪肠、豆腐涂成红色,丢在野地,谎称被割下来的蛋,恐吓群众。
一时间人心惶惶,不少人彻夜不敢入睡,有上房防守的,也有在家门口铺满玉米秸秆的,以备有人走过能听到响声。
甚至有人因为这则传言被误认为是“割蛋”的坏人,差点被百姓打死。
这可能是新中国最早的一则影响重大的谣言,后来国家以雷霆不及掩耳之势把这则谣言给摁死了,并顺手灭了一贯道。
“前阵子不是在灭四害嘛,说的有鼻子有眼的。还有说罐头里不全是长尾巴兔子的,都是零碎着掺一点。就连桂英妈都后悔了,说当初抓了十多只耗子,有那么多肉,早知道就留下来自己吃了。”张桂芳半信半疑,嘟嘟囔囔的说道。
“妈,您甭听信这些。往罐头里面掺耗子,耗子的头啊、尾巴、毛啥的那么明显,吃的时候还能看不出来?有人捏着站出来说吃到了?”唐植桐觉得罐头里可能会有点出口剩余的碎肉、边角料啥的,但还不至于往里面塞老鼠,只能继续劝。
“我也觉得罐头里不可能有老鼠肉。”小王同学在一旁舔着冰棍,赞同丈夫的看法。
“英雄所见略同。”唐植桐朝小王同学笑笑。
这种传言跟前阵子“长尾巴兔子”的谣言类似,是升级版本,有可能是商贩为了倒卖自己的肉散播的,也有可能只是某人闹着玩被偷听后传出去的。
通讯不发达,追踪手段又有限,谁又能说的这里面的清具体情况呢?
“妈,该吃吃,该喝喝,反正我觉得没事。您要是真不放心,就把肉票给我,我一块托人从屠宰场买出来,这下总行了吧?”唐植桐看张桂芳将信将疑,也不再费口舌,罐头不光贵一点,连汤也算重量,确实略微有点点不合适。
“到时候再说吧。时候不早了,你快点吃,洗洗身上的汗臭味,赶紧睡。”大晚上的,张桂芳不愿耽误儿子、儿媳的时间,催促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