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临抉择重义尽忠
第二十七章 临抉择重义尽忠 (第2/2页)汝水如带,蜿蜒於沙盘之上,分隔汝南、汝阴二郡。汝南因在汝水南岸,故得其名;山北水南为阴,汝阴则是因在汝水北岸,而得其名。
萧绣、彭杀鬼等皆赞同他的意见。
高曦就做出决定,先唤李破虏、独孤曷两将近前,令道:“你二人各率五百精骑,如此这般……。”细做吩咐。继又令彭杀鬼等将,“留一部守城,其余诸部整军备战,明日出营!”
两道出营接应的命令下罢,他又令张文焕,“代俺修书与高大将军,言裴仁基恐欲歼吴、窦二部,请他在看住孟让的同时,分兵策应。”之后,又遣军吏,再次往寻吴道行、窦仁忠,令他二人渡汝水时务必小心;以及同时令再派斥候,探查淮阳方向魏军动向。
各项命令有条不紊。
诸吏、诸将凛然接令,各即依令行事。
已然入夜。
汝阴城外的军营里,随着高曦的命令,紧张地忙碌起来。
雪粒还在下,落在火把上,“滋啦”一声化成水汽。
士兵们围着篝火,有的检查弓弩,给弓弦涂抹油脂;有的打磨刀刃,火光映着刀锋,泛着冷光。炊卒在雪地里挖了个坑,架起铁锅,煮着掺了肉的热汤,蒸汽混着雪雾,在营中弥漫。
彭杀鬼等将巡视各自本部,一再催促:“都快点!明日天不亮就出发,谁也别拖后腿!”
高曦披着披风,也在营中巡视。
他特地到了骑营,察看战马的情况。骑兵和马夫,有的在喂饮战马,整顿马鞍、马甲、障泥等;有的在给战马刷毛,马身上盖着毡布。“战马的蹄铁都检查了么?”高曦问道。李破虏等答道:“大将军放心,都换了新蹄铁,还裹了防滑的麻布,雪地里跑起来稳当。”
人马喧嚣,正在备战之际。
数骑驰入骑营,找见到了高曦。这几骑,不是高曦派出的斥候,却是吴道行部的军吏:“报大将军!吴、窦二将军已经会师,明日傍晚可至汝水,预计后日上午渡河!”
高曦问道:“俺令吴、窦两将军小心渡水的军令,可曾传到?”
来吏茫然不知。
高曦心头咯噔一跳。裴仁基若在汝水设伏,吴、窦毫无防备,必中圈套!他紧忙召来亲信吏员,令道:“再派快马,务必找到吴、窦两部,面令两将,到汝水后多派斥候,若见北岸有异动,便驻南岸不动,静候我军接应开到!”新的军令下完,他又下令,催促各部加速准备。
……
天未亮,高曦留萧绣与田留安率两千兵守城,自率六千余步骑出营,冒雪向汝水进发。
汝阴距汝水二百余里。行到入夜,休整了两个时辰,继续行军。高曦很谨慎,斥候前出五十里。次日早上,距离汝水已经只剩半日路程了。
虽然高曦部多是精卒,但刚攻克汝阴,又雪中行军,差不多一天一夜,也已颇疲,掉队了百十,加上虑及路程,裴仁基部也许已到汝水附近,高曦便下令,再做两个时辰休整。
休整了不到一个时辰,前出斥候飞马回报:“吴道行、窦仁忠部已到汝水南岸!”
却是和高曦部的情况相似,吴、窦两部连日袭扰作战,也是颇为疲惫,又雪夜行军不便,还有重要的一点,他们身在敌境,不知秦琼等部的动向,是以夜晚不敢行军过多,乃本预计昨暮可到汝水,而今早才到。
高曦急问:“俺令小心渡水的军令,可有接到?”
斥候答道:“不知有无接到,但小人等已分骑渡水,告知二位将军,大将军已率部临近汝水。”
张文焕松了口气,露出点笑容,说道:“总算联系上了!大将军,待我军到了汝水北岸,便可接应二部渡河。裴仁基纵有伏兵,也无用了。”
高曦却不言语,只令全军尽快休整、用餐,半个时辰后继续进军。
又西行十余里,距汝水只剩一二十里时,几个军吏冒着风雪,拍马赶到,马跑得满身是汗,奔到中军,几人滚落下马,仓急禀报:“大将军!吴、窦二将军正做渡水准备时,突有魏骑千余自北杀出,为首之将裴行俨,勇不可当!窦将军被其所伤,两部大乱,沿汝水向南败退!”
彭杀鬼等大惊失色,叫道:“甚么?”齐齐向高曦请战,“敢请大将军下令,速速进兵救援!”
张文焕亦变色,说道:“怪了!本以为裴仁基会在北岸设伏,裴行俨却怎会在南岸出现?”转念一想,又骇然说道:“大将军,会不会北岸也有伏兵?裴行俨现身汝水南岸,正是为诱我军渡水救援吴、窦两部?而实则裴仁基真正欲半渡而击者,竟是我军?”
比之李破虏等,彭杀鬼、吴道行与的高曦关系最近。最早投奔高曦的就是他俩,去年迎击张仁则、李士才等攻河阳之此战时,他俩就已在高曦部中,并各立下功劳。彭杀鬼又是个焦躁的人,当即就口不择言,大将军也不叫了,直呼高曦的字,叫道:“沐阳,忘了辽东城下么?”
却是大业八年,杨广第一次征讨高句丽时,隋军合围辽东城,高曦时为旅帅,数次先登,斗至酣处,掷矛拔刀,连斩高句丽勇将锐士十数余,他“横刀都督”之号便是在此战中所得。但也是在这一战中,他在一次先登时,险些被高句丽守卒围杀,多亏彭杀鬼、吴道行等拼死相救,才将他救下。为此,吴道行还受了重伤。这份同袍情谊,高曦重义之人,岂能忘怀?
高曦的手不自觉地握紧了剑柄,指节发白。
他的眼前,仿佛又浮现出当年辽东城下的血战,吴道行浑身是血却仍奋力杀敌的身影清晰地映在脑海中。这是用鲜血凝成的情谊,是战场上可以托付生死的信任。
然而,当他扭脸望向身后六千余名将士,看到他们疲惫却坚毅的面容,想到远在白马,出於对他的相信,将东南战局尽托付与他的大王,沉甸甸的责任感又压上心头。
内心的挣扎,未曾显露在外,高曦将起伏激荡的心神稳住。
诸将眼中,所见只是高曦面色一沉,随之便听他厉声说道:“俺岂能忘!然不闻参军之虑乎?若俺现仍为旅帅,必立即往救。却今俺为一军主将,领着大王之六千精卒,若为了私义,把这六千精卒赔进去,俺何面目再见大王,又怎么对得住全军将士?又岂可因私废公!”
他的声音在风雪中格外清晰,每个字都像是从牙缝中挤出来的一般艰难。彭杀鬼从未见过高曦如此神色,从其眼中看出,分明有着与他相同的焦灼,却被一种更强大的意志强行压下。
高曦顾看诸将,音如铿锵如铁,说道:“私谊是义,对大王是忠,对将士是责。今日若因私义而置全军於险地,才是真正辜负了吴五郎当年拼死相救之义!”
彭杀鬼等将见他动怒,不敢再言。
张文焕为缓和气氛,说道:“大将军,不如再派斥候,去汝水周边探查,看看北岸有没有伏兵。另再择军吏,遣去寻吴、窦两部,察看两部情形。”
高曦望向汝水方向。
小雪还在下,官道两旁的田野里一片白茫茫,远处的村落破破烂烂,一个人影也没有。
他说道:“便按参军之议。”加上了一道命令,“找到吴道行、窦仁忠后,令他两将若能收拢兵马,就收拢兵马,择地守御,等待我军援兵;若不能,就暂向褒信等地撤退。”命令全军,“步骑披甲,弓弩上弦,以战斗队形向汝水下游前进。广撒斥候,严密侦查!”
为节省体力,行军时士卒原是不披甲。
此令一下,全军登知,大战在即。
……
风雪向北卷去。
前方二十里外,汝水北岸河谷中,数千魏军裹着白色的蓑衣,静伏於雪地之中。
两将立在高处,向高曦部来向眺望。
可不就是裴仁基与秦叔宝。
两人望见,几个斥候从东边骑马驰来,马尾上绑着松枝,扫过马蹄印,他们驰奔过处,雪地上只留下浅浅的痕迹。“吴道行与高曦有同袍之情,其今遇急,高曦必急援渡水。裴公此策,可谓大妙。”望着来的斥候,秦琼与裴仁基说道。所来斥候,正探查高曦部位置的魏军斥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