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章 惊人的月球上的基地
第六百一十章 惊人的月球上的基地 (第2/2页)这是一家在智能化制造领域里技术非常雄厚的代工企业……
威酷实业,既是一家劳动密集企业,同时也是一家高新技术企业,两者合二为一,才能够为智云集团代工海量的各种高技术产品。
所以,威酷实业也是南门航天的战略合作企业,南门航天玩的月球基地计划……威酷实业就是重要供应商,未来在月球上开采氦三所需要的基地,或者说工厂,整个系统方案就是威酷实业所负责。
简单来说,南门航天把月球基地计划里的氦三开采提炼工厂,外包给了威酷实业代工……
毕竟,搞这种自动化无人生产,威酷实业才是专业的……不管是在地球上还是在月球上!
徐申学一边看一边朝前走,然后一路上又看到了不少零部件的自动化生产线!
到了后半部分的总装车间里,才看到了有不少工人正在忙碌。
工厂负责人道:“目前我们有六个总装车间,分别负责不同类型的探测器的组装,现在这个车间组装的是K9型轮式月球探测器,目前我们的K9探测器生产线每月可以制造八十台K9探测器。”
随后,徐申学就在一旁里看到了这个K9探测器。
此时,又换了月球基地计划里探测器事业部的负责人上前介绍:
“徐董,这个K9探测器,是我们专门为了在月球上探测氦三而研发的一款探测器,采用八轮结构,每个轮都拥有独立的驱动系统,并且采取了可抛设计,某个驱动轮出现故障卡死,影响整体行动的时候,可以抛弃这个驱动轮,让探测器继续活动!”
“轮胎采用大宽轮,更粗糙的表面,以增强在月球表面的机动能力,避免陷入松软的月球表面土壤层。”
“轮胎采用了一种新型的炭纤维材料和新型发泡材料,再加上一种特殊的钛合金金属骨架,大幅度延长了轮胎在月球表面这种温差极大的极端环境下的使用寿命,对比上一代的M6轮式探测器,轮胎使用寿命提升了三倍不止!”
“车体系统,我们沿用了上一代M6轮式探测器的基本结构,但是采用了新型的固态电池作为动力,并且使用了新一代的太阳能电板为其进行常规能量补充。”
“为了获得更多的太阳能,我们的太阳能电板面积比较大,并且采用可折迭方式,在必要时候可以展开以获得更大的太阳能电板面积,获得更充足的能源。”
“K9探测器拥有两个机械臂,可以收集月球表面的土壤或小型矿石!”
“探测器内置一个氦三分析器,可以初步分析标本里的氦三储量密度,以初步判断当地的氦三储量情况!”
“此外K9探测器还附带有通讯设备以及其他探测设备,如摄像头、红外探测器、光谱分析等设备!”
“K9探测器,目前已经成为了我们在月球探测的新一代主要探测器,之前我们已经累积向月球发射了超过一百个,后续还会进一步增加K9探测器的数量,我们的初步计划是把月球正面的区域都探索一遍,以寻找氦三储量更高,同时开采难度更低的区域!”
徐申学看着这个探测器,其实这个探测器并不算大,不算太阳能电板的话,其车体展开后也就一米五长,七十厘米宽,整体重量也比较轻……毕竟是要从地球上运输过去,虽然南门航天的运输成本比较低,但是重量一样需要严格控制的。
看过这个K9轮式月球探测器外,徐申学还顺道看了其他几种探测器。
包括一种比较大型的环月轨道卫星探测器,科学家在上头集成了不少的探测设备,用来探测月球表面的情况,然后传回数据后进行分析,推测那一片区域的氦三储量大。
根据卫星探测数据,南门航天就会往潜在目标区域里投放类似K9轮式登月探测器的这种探测器。
K9轮式探测器获得了初步结果后,如果是找到了一个有潜在价值的矿区,南门航天就会往这个矿区里投放更多的大型探测设备,甚至搞小型的基地,进行深入的探测。
过去半年里,南门航天已经在月球上,搞了三个这种小型基地了,每一个小型基地,在未来其实都可以作为月球基地的起点……而这种小型基地有个很显眼的特性,那就是拥有非常巨大的太阳能面板!
这是为了给小型基地的大量设备提供电量,同时为在周边活动的各种探测器进行充电。
不过这几个小型基地,目前都在月球背面,所以在地球上无法观测到……
因为月球始终正面对着地球环绕,其背面长期暴露在太阳风下,理论上其氦三的储量会更高,所以南门航天在月球上的探测主要也是集中在月球背面……后续南门航天对月球正面以及背面的探测分析,而言支持了这一论点。
热知识,虽然在地球上看不到月球背面(月球始终正对着地球环绕),但是光照亮是一样的……不用担心探测器去了月球背面后,太阳能电板无法使用的情况。
目前能够观测到月球背面的南门航天小型基地的,只有环月轨道探测器,而且国外只有美国的探测器能够观测到……可是把美国人给吓了个够呛,还以为南门航天在月球背面发现了外星人呢。
过去半年里,他们经常发布南门航天在月球背面的几个小型基地的情况,时刻保持关注,而且还会进行公布……所以现在全球人都知道南门航天在月球上搞小型基地。
只是他们现在还搞不清楚南门航天搞这些小型基地的目的……总觉得徐申学疯了!
月球上搞个探测也就行了,没啥事跑月球上建设基地干啥?
真钱多烧得慌啊?
南门航天的这些小型基地的目的其实很简单:进一步评估当地氦三的储量、同时评估在当地开采氦三的的技术难度以及可行性。
想要在月球上开采氦三,尤其是在目前的这种技术条件下,其技术难度很大,投入成本也会非常高,为了避免出现失误,导致巨大的投入打水漂,南门航天需要前期进行排查,反复分析,然后选定目标后才会进行大规模的建设。
所以前期的月球探测行动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南门航天,往月球上扔下去好几百个各种乱七八糟的登月探测器,然后也在月球轨道上发射一大堆各种卫星探测器的原因。
这年头,也就只有南门航天能够这么干了……因为他们的发射成本实在太低了,而且还有玉兔星际飞船这种BUG一样的地月运输工具,南门航天往月球上运输各类探测和设备的成本,其实非常低的。
而这种低成本,让其他国家的航天机构看了都吞口水!
其他国家往月球上搞个探测器,千难万难,其成本极为高昂……而南门航天呢,利用七号火箭+白龙二号航天飞机,再加上半马人座空间站、天狼星空间站以及玉兔一号星际飞船的优势,能够以一个非常低的成本的向月球投送各类探测器。
这种优势,是其他航天企业或机构做梦都想要,但是却难以做到的!
这是更先进的技术以及大规模产业应用结合起来的成本大幅度降低,在当下除了南门航天外,其他企业根本无法做到这一点!
哪怕是对方有了类似南门航天的顶级进技术,也不可能做到这么大规模的应用进而摊薄成本……
因为他们又不用在月球上开采氦三,不用搞什么月球氦三开采基地,而没有月球基地这种庞大的项目带动,火箭发射成本,探测器平均成本这些成本就降低不了。
而平均成本的高低,也不影响高昂的总成本,尤其是前期的研发投入和生产线投入,造一个还是造一万个,这些前期成本都一样的。
南门航天的整个月球基地计划的投资是几千亿起步的,他们没有可控核聚变技术,现在也不需要什么氦三,如此情况下花好几千亿搞月球基地干啥?
总不能是单纯为了在月球上和南门航天的月球基地当邻居吧!
有钱也不是这么烧的啊!
想要学南门航天搞低成本航天,首先是要需要非常先进的各类航天技术……其次需要一个超级工程来带动产业化降低平均成本。
再延伸,那就需要可控核聚变技术的突破,这样庞大的月球基地计划才能带来商业收益,也就是开采提炼氦三后进行发电,以此获得经济收益,而不是当成纯粹科研探索投入……
而国外在可控核聚变技术上,距离实际应用还有十万八千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