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一章冀州军政,惊闻南事
第一百五十一章冀州军政,惊闻南事 (第2/2页)顿了顿,杜畿反问道:“欲令冀州太平,非仆一人所能为,而是需赖地方郡县长吏。今冀州有郡十,有县一百,故君侯需委一百一十名贤吏出治地方。恕畿斗胆询问,不知君侯可有人选?”
张虞沉吟少许,说道:“冀州兵乱未消,我欲先委十名郡守,而不更委县中长吏。稍后令督邮巡视诸县,考核各级官吏,并依郡守所报情形,淘汰袁氏劣吏,委派贤吏出任。”
治大国如烹小鲜,一次性更换一百名县令或县长,势必会造成整个冀州停摆。因此张虞不打算一次更改一百名县级长吏,而是先将郡守换上,让他们先熟悉治下情况。等政令传达通畅了,之后淘汰一批,拉拢一批,这样就能让冀州稳定下来。
毕竟冀州今下关键在于维稳与恢复生产,而非所谓大治郡县。等时机合适了,张虞为了民生,还会严惩贪官污吏。
“郡守十名,不知分别为何人?”杜畿问道。
东汉时期,刺史与郡守关系微妙,刺史年俸六百石,郡守两千石。依照俸禄而言,郡守位高于刺史;然在职权上,刺史乃监督郡守,经朝廷批准与允许,在某些方面可以领导下郡。
今天下大乱,刺史与郡守做不到像东汉那般互相制约,因此需要更清楚划分职权。因此杜畿此番出任冀州刺史,在张虞所下达的敕令里为升迁,并依令明细刺史为诸郡的行政直属上级,而在军事上诸郡受大将军府统一调配。
“安平郡守荀衍有政略之才,方被我新拜为郡守。魏郡人口殷实,为诸郡之盛,我今已令董昭出任郡守;贾衢督运粮草有功,我今拜为河间郡守;辛毗随行征讨有功,可转任钜鹿太守。”
张虞从怀里取出名单,交于杜畿说道:“渤海郡毗邻青州,是为兵家冲突之地,我今已让满宠出任渤海太守。余者常山、中山、赵、博陵、清河五郡长吏人选,我今尚无头绪,不知伯侯可有见解?”
既然选杜畿出任冀州一把守,张虞需要给予他在人事上的一定建议权。
杜畿瞧着名单,拱手说道:“君侯,清河以大河为边,东与平原接壤,西与东郡为伴,清河郡守非文武具全之辈莫能任,最好统领兵政之事。而常山、中山、博陵、赵四郡中,可委善于治政者出任。”
“畿欲举荐崔琰,他为冀州人士,熟悉河北民情。且崔琰任官以来,行事勤勉,性情刚直,有通达政令之才,或能拜为郡守。”
张虞考虑了几许,笑道:“我本欲留崔琰于府上任职,今卿举荐他为郡守,那便拜他为中山郡守。清河郡则让徐庶出任,并督蒋奇所部。余者常山、博陵、赵三郡,让杨俊挑选适宜人选,届时由卿钦点。”
“多谢君侯器重,畿必不负君侯期望。”杜畿避席而起,作揖拜道。
“无需多礼!”张虞笑道。
杜畿坐回榻上,忽想起一事,禀道:“君侯征伐袁绍时,荆楚大起干戈,孙坚征讨袁术不利,战没于江陵城,今由其子孙策坐领巴蜀。”
“孙坚战死了?”
张虞顿时惊愕,说道:“孙坚为江汉猛虎,讨陇右,征董卓,屡有建功。今据巴蜀而叛袁术,怎忽死于江陵城下。”
杜畿说道:“袁术称帝改元之后,曹操、刘备、孙坚三家联盟伐袁。孙坚率兵出白帝,与桥蕤交手,大破之。袁术改用黄祖出征,再败孙坚于夷陵,遂退守江陵城。孙坚欲破江陵,遂率兵围之。时孙坚亲自率军攻城,不料身中流矢,亡于江陵城下。”
“孙军大慌,被黄祖率兵亲破,孙静领败军守白帝,阻黄祖于川外。而巴蜀知孙坚战没,多有郡县叛乱叛乱,孙策率兵征讨。”
见孙坚依旧没躲过历史上厄运,稀里糊涂被黄祖弄死,张虞不得不惋惜,说道:“孙坚少有之俊杰,今竟亡于流矢之下,令人难以预料。”
杜畿说道:“孙策上疏至安邑,求君侯册封益州牧。军师恐分君侯精力,按疏一月有余,今让我询问君侯之见!”
张虞摸着下颌的小胡子,说道:“孙策有其父之风,以他之能,平巴蜀叛乱甚易。今让赵咨代我拟疏,表孙策益州牧。”
随着刘协的禅让,四百年的汉室宣告灭亡。孙氏在巴蜀的统治名不正,言不顺,故孙策急需外界的承认,故他不仅向张虞求疏册封,还有向曹操新立的江左小朝廷求疏册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