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地窖里的朱元璋 > 第九十九章 怀念能上网的日子

第九十九章 怀念能上网的日子

第九十九章 怀念能上网的日子 (第1/2页)

“太热情了。”
  
  “妈耶,十三岁的都给我介绍呢。”
  
  “顶不住顶不住。”
  
  在城里逛了一天,一直到傍晚时分三小只才回来。
  
  相比于出去时的意气风发,三人回来的时候却衣冠不整,略显狼狈。
  
  倒不是去青楼了,而是得益于朱云峰和季赫良好的群众基础,城里老居民都认识他们。
  
  他们三出门又都没什么架子,和百姓打成一片,不是物理上的打成一片,是真的家长里短经常在一起谈天说地的那种。
  
  结果就是因为关系太好,以至于认识他们的百姓要么给他们推销或者送商品礼物,要么就给他们介绍女孩。
  
  特别是后者,几乎走到哪介绍到哪。
  
  朱棣还好,谁都知道燕王殿下早就结婚了,与魏国公徐达是亲家。
  
  反观朱云峰和季赫,两个三十一岁还没结婚的大龄青年,拒绝了无数洪武权贵的结亲邀请,让平民百姓也有一步登天的机会。
  
  这要是不好好把握,那就实在小瞧底层百姓的智慧。
  
  事实上这种沟通是很有必要的,因为一来朱云峰他们确实喜欢在城里到处逛街,有种我很牛逼,四处看看的感觉。
  
  二来也能解决百姓实事,且看看洪武朝的发展情况,以此帮老朱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办法。
  
  只是或许因为朱云峰他们实在是过于亲民,总有很多人会觉得与他们关系好,拎不清自己的情况,来找他们办事、托情。
  
  遇到这种情况总让朱云峰他们摸不着头脑。
  
  我们只是亲民,但不是许愿井。
  
  可以帮百姓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可无亲无故为什么要帮你升官发财?
  
  来这做梦呢?
  
  因此面对这种人拎不清自己的人,朱云峰他们自然不会搭理,基本上就是一个眼色,自有卫士把他们隔开。
  
  玩闹了一天,傍晚时候回去,宫中已经是灯火通明,各宫殿下原本的灯笼如今早换成了灯泡。
  
  还是白炽灯,散发着幽幽明黄色亮光,虽不如LED灯白亮,却胜在与皇宫相配。
  
  乾清宫书房内,朱元璋和太子朱标正坐在椅子上,朱元璋的书房龙椅早就变成了高档真皮沙发椅,书桌也像大老板的桌子,用的名贵实木。
  
  对面则是大沙发,平时三小只就躺在上面。整个布局已经不再像皇帝用的御书房,变成了后世集团董事长的办公室。
  
  此刻朱标正坐在大桌子旁边,与老朱汇报着他去崇祯朝之后,自己在这一年内对大明的发展规划。
  
  “去年到现在,江浙地区大量铺设铁轨,修建火车站,通过电台连接,完成了两千公里左右的铁路建设,基本已经能够覆盖到整个江浙。”
  
  朱标拿着新印的大明地图,在上面比划道:“父亲请看,目前铁路西至池州、东至松江、北连淮安、南通绍兴。目前的计划是把铁路修至温州,泉州,这样浙江、福建、江苏三地就能畅通无阻,现在海贸的大部分商品都是到这些地方,长江三角洲已经成为了大明主要的外贸活动区域,这对于我们吸纳世界金银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运输将会极大扩增商贸能力。”
  
  “嗯。”
  
  老朱看着上面的铁路网分布,点点头道:“做得很好,大明不比现在。现代长江三角洲虽然也是最重要的贸易地区,但还有深圳、广州做为贸易枢纽。大明没有后世的能力,就要因地制宜。江南是粮食和经济作物的产区,又是大明首都,经济比其它地方天然要好,先发展这里,把这里的经济做大做强起来,再慢慢辐射到其它地方。”
  
  “儿臣也是这么想的,可惜了,现在大明的工业能力还是太薄弱,眼下也只是修建了一些钢铁厂,虽然有大量现代机器生产,可我们缺乏熟练的技术工人。”
  
  “这个慢慢来,产业工人对学历的要求不高,现在大明不缺乏劳动力,我们完全可以一边培养工人,一边帮他们读书习字。”
  
  “是的,儿臣是这么做的。目前开设了大量夜校读书班,在南方主要城市进行扫盲运动,孩儿打算至少在十年内,要把大明的文盲率从现在的95%以上,下降到10%。”
  
  朱标笑着说道:“干教育不容易,从孩子开始就得读书习字,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人生至少得有十多年的时间都在学习,但大明等不了那么久,先干基础的工业,将来把教育做好了,再提升技术,反正技术都是现成的,可以直接从现代拿,倒也不至于从头发展,那样的话恐怕得几十上百年的积累才能做到。”
  
  “哈哈哈哈哈哈。”
  
  朱元璋笑起来,乐道:“多亏了云峰和小季,如果不是他们的话,大明现在还是一穷二白呢。也是后世国家发展的好,自力更生自强不息,才能让我们有机会捡这个便宜,这是咱们汉人的优良传统呀。”
  
  朱标笑了笑随后又道:“去年到今年的收入开支都有规划,在收入上还是增长明显。即便是轻徭役减赋税的情况下,光农业税就达到了折合六千八百多万两白银,加上商税总计是九千三百六十四万两,这已经是宋朝的水平。”
  
  “我听说宋朝是对百姓和商人极具压榨才有这个结果,但我大明没有,这无疑说明了我大明更好嘛。”
  
  “其实还是生产力的提升,宋朝也是经历过占城稻的农业革命,南方地区普遍从一季稻变成了两季稻甚至三季稻,粮食产量大大提升,人口和社会财富提升,税收自然更高。咱们也是经过现代农业技术革命,通过优选种子、化肥和农药,大大提高了生产力,这次农业革命甚至比宋朝那次还要迅猛数倍,一年产的粮食够全国人吃七八年了,如此才有现在优渥的条件。”
  
  “确实,云峰说的没错,先把粮食握在手里,手里有粮心中不慌,然后才能做别的事情。如今南京的粮价几何了?”
  
  “南京的粮价已经很低了,快跌破三钱一石,孩儿已经尽力在维持粮价。南京还是人口众多导致粮价能够维系,其它地方,像北方很多区域粮价都跌至两钱一石。”
  
  “是白米还是糙米?”
  
  “白米,糙米的价格现在是二钱七八分。”
  
  “这么少?”
  
  老朱皱起眉头。
  
  他在洪武初年国家安稳之后,发展了十多年的时间,从大明开国时期粮价维持一二两,甚至三四两一石努力降到了五六钱左右一石。
  
  而且是糙米的价格,白米一般要比糙米贵两三钱左右,因此在洪武十二年左右,白米价格是七八钱一石的样子。
  
  现在跌到三钱,那何止是腰斩,几乎已经是跳崖式下跌,对于农民来说,这无异于是晴天霹雳。
  
  也无怪乎南京人口忽然爆发式增长,估计很多人都已经不务农,进城打工了。
  
  “这还是儿臣勉力维系的结果,朝廷每年都要大肆收购粮食,制作成饲料喂养牲畜。不然的话,就现在的情况,粮价还得持续下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