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归义非唐 > 第523章 洪武二年

第523章 洪武二年

第523章 洪武二年 (第2/2页)

等这三年时间过去,这些官吏也该随着时代浪潮拍打而退出衙门,让新生力量掌握权柄了。
  
  “五军都督府裁军施行的如何了?”
  
  刘继隆主动开口询问,作为五军都督府代表前来的尚铎罗对刘继隆作揖道:
  
  “臣中军都督府左大都督尚铎罗回禀陛下,眼下除岭南道外,诸军皆已按照朝廷编额裁汰完毕。”
  
  “岭南道本该置兵四万五千,而今虽几次裁汰兵卒,但仍有六万六千余战兵,且如此多战兵已经适应岭南情况。”
  
  “此外,岭南道另有屯兵八万二千,均按陛下所定的屯田折冲府制度,在岭西、岭东、安南置六十一个屯田折冲府。”
  
  “然屯田折冲府授田不足,尚需开垦数年才能满足,都督李阳春奏表朝廷,望朝廷蠲免岭南五年屯粮。”
  
  尚铎罗话音落下,群臣纷纷沉默下来,而刘继隆则是在思索。
  
  他所制定的屯田折冲府是加强版的卫所制,这种制度在几个月前经过他修改后,如今的情况是每个屯田折冲府额定一千三百五十户,每户出一人做屯兵。
  
  普通屯兵每年领钱八贯,发屯田五十亩,享受十税一的待遇。
  
  每府选四百人为战兵,负责折冲府境内防区的缉捕盗寇和防备工作,每年领钱八贯,额外发粮六石,同样发屯田五十亩,享受十税一待遇。
  
  此外,折冲府内设武学一所,供屯兵子弟免费读书,纸笔自出,可参与科举。
  
  在天下初定的情况下,屯田折冲府还是很吃香的。
  
  毕竟强大的势力都被正军解决了,他们只需要负责对付对付小股盗寇和协助正兵防御作战就行。
  
  正因如此,岭南道募屯兵的工作并不难,尤其是在大批北方移民迁入的情况下,募兵更是十分容易。
  
  六十一个屯田折冲府散落在岭西、安南、岭东等地,看似只有八万人,可算上他们身后随军的亲眷便有三四十万人。
  
  在这三四十万人涌入的情况下,朝廷对于岭南道的掌控也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提高。
  
  曾经岭西数十个土蛮羁縻州,如今被汉军解决大半,其它要么继续坚守,要么表示臣服,还有的则是选择逃入不适合耕种的岭西北部。
  
  如果能继续坚持二三十年,届时就可以将岭南道的这些屯田折冲府裁撤,而有了耕地和家产作为寄托的这些屯兵,也自然不会选择逃离适应了二三十年的岭南。
  
  想到此处,刘继隆对尚铎罗开口道:“蠲免岭南道屯田折冲府五年赋税,此外令李阳春继续增募屯田折冲府于岭南、岭西等处。”
  
  “此次流配地方的逆民,若有罪刑较轻者,可在各处置屯田折冲府,数量由五军都督府勘定。”
  
  “臣领旨。”尚铎罗领旨作揖,刘继隆随后继续看向众人。
  
  尚铎罗见状,则是继续补充说道;“启奏陛下,今日辰时河北都督使司送来捷报,我军于九月十二日收复营州失地,契丹留驻营州四千余兵马尽殁。”
  
  刘继隆并未因为此时而惊讶,毕竟河北、河东两道的汉军拥有火炮。
  
  虽然数量不多,但打个被契丹占据的营州还是轻轻松松的。
  
  “论功行赏,置兵五千留镇营州,于平、营二州间设屯田折冲府若干,调正军与屯田折冲府互为犄角。”
  
  “朕闻榆关外有长道,然皆为滨海涂滩,不易行军。”
  
  “若设屯田折冲府若干,以山石泥土填平涂滩,围堰抽水改为良田,则日更为便宜朝廷日后通往辽东。”
  
  他根据自己的记忆,想到了辽西走廊在北宋初年形成雏形,而眼下距离北宋初年不足百年时间。
  
  不出意外的话,由于全球气温变冷,海水倒退,辽西走廊已经从海底退化为了海滨滩涂。
  
  只要自己效仿辽金两朝泥沙填海,哪怕不能将辽西走廊修补得如明清时那般宽阔,但通行军队去辽东还是没有问题的。
  
  “臣遵旨……”
  
  尚铎罗听闻刘继隆安排,对辽西不太了解的他倒也没有提出什么问题。
  
  这个问题他完全可以抛给身处河北的斛斯光和罗隐,而不是靠自己在千里之外遐想。
  
  虽说他带兵打仗不如安破胡、李阳春这群人出色,但他也知道战场上乱指挥是会死人的。
  
  正因如此,他做任何事情都喜欢询问当地的官吏过后再行处置,这么做不容易立功,但也不会出错。
  
  以他如今世袭降等的郡王爵和大都督身份,只要不犯错就是立功。
  
  若非他能想通,他也不会在刘继隆收复关西后急流勇退,做些军队后勤的事情。
  
  “诸卿可还有疑议?”
  
  刘继隆眼见尚铎罗应下,目光便在殿上扫视起来。
  
  眼见群臣默不作声,他这才缓缓起身,而群臣见状也纷纷在李商隐、刘瞻三人的带领下躬身退出贞观殿。
  
  随着他们退出贞观殿,今日君臣常议过后的诸多政策也纷纷开始通过快马传遍天下。
  
  对于科举改制的新政,关东及江南等处旧派学子虽然嗤之以鼻,但为了发展家族,他们必须成为官员。
  
  因此哪怕再不高兴,他们还是做好了在官学学习的准备。
  
  天下各县乡开始动工修建官学,而朝廷在关东诸道淤清黄河及运河等以工代赈的水利工程,也在极大程度上缓解了大旱带来的压力。
  
  只要有口吃的,老百姓就不会造反,而洪武元年便在这种一波三折的情况下,艰难渡过了关东大旱的第八年。
  
  “噼里啪啦……”
  
  随着爆竹声不断在中原大地作响,洪武二年正旦如期而至。
  
  尽管过去的一年十分艰难,可终究比曾经动乱下需要躲避乱兵,需要担心自己被人劫走屠宰,当做福肉贩卖的日子要好多了。
  
  在朝廷不断派遣官吏东进、南下,并将土地丈量清楚和均分百姓后,至洪武二年五月夏收开始前,刘继隆总算是得到了完整的天下耕地田册。
  
  “是岁天下耕地二百四十五万二千九百一十三顷七分六厘,依税乃征耕田两税莫约四千五百余万石。”
  
  “民困久矣,愿减赋税,以苏黎元。”
  
  五月中旬,贞观殿内再度聚集起数十位大臣,其中户部尚书封邦彦站出来,希望降低天下税率。
  
  不止是封邦彦这么想,就连殿内许多大臣也是这么想的。
  
  按照朝廷定下的十税二,如今天下两亿四千多万亩耕地,每年最少纳税四千五百余万石。
  
  当然这是额定上、中、下三等耕地后,大约估算出来的收入,实际并没有那么高。
  
  哪怕是去年洪武元年,朝廷在田税上也堪堪只征收到了二千七百万石,这主要还是蠲免了五十八个受灾大州赋税的缘故。
  
  饶是如此,这田税平摊到百姓头上也快要达到了人均七斗的纳税标准,这在众多官员看来是比较高的。
  
  这种税额,放在此前晚唐和乱世下还没有什么,毕竟当时需要维持武备,但现在天下太平,似乎就该削减了。
  
  刘继隆不知道他们到底是真的为了百姓,还是为了自己,但他更偏向于后者。
  
  所以面对他们的谏言,刘继隆干脆道:“朝廷额定税率虽高,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苟非税率如此,今北方诸道大旱,朝廷以何钱帛赈济?岂得以工代赈乎?”
  
  “朝廷虽定税什二,然诸道、州频遭天灾,且有司辄留存赋税三成,输于国帑者,十不盈七。”
  
  “若有司留存不足,州县必苛敛于民。”
  
  “故需以赋税养朝廷之监州县,复以赋税反哺百姓,方得安定。”
  
  “昔秦赋税泰半,而汉高以秦灭为教训,故轻徭薄赋,十五税一。”
  
  “然国用不足,必加征于州县;州县不堪其负,遂苛敛杂赋,民益困矣。”
  
  “今天下尚未安定,为复民生而必苛税而兴水利,茂于耕稼。”
  
  “唯耕稼繁茂,百姓方才泰定……”
  
  刘继隆这番言论,倒是与思想保守的朝臣们所想不同。
  
  朝臣们觉得赋税太重了,削减赋税就能减轻百姓压力,让百姓过上好日子。
  
  但是在刘继隆看来,先以重税来辛苦百姓,集中赋税力量来兴修水利和各类利民工程,只要这些水利工程成功,就能耕种更多土地,水利带来的水资源也能使得粮食产量更高。
  
  通俗易懂些,刘继隆是想把生产资料这个蛋糕做大。
  
  岁入十钱的百姓被朝廷征收两钱,只能用八钱,那生活自然坚固艰苦,
  
  可若是百姓岁入二十钱,而朝廷征收四钱,百姓能用十六钱。
  
  看比例似乎没问题,可收入却实打实提高了,后者自然比前者过得要好。
  
  至于物价是否会发生变化,继而导致货币贬值?
  
  那就需要朝廷从宏观层面来把控,将粮食富裕地方的粮食运往缺乏粮食的地方,将各类物资周转起来。
  
  这种全国经济周转的理论,历朝历代不是没有,只是这么做太困难了,期间的损耗就足够许多朝廷喝一壶了。
  
  刘继隆敢于提出这种全国调度的经济模式,主要还是因为大汉朝的读书人和识字率远高于前代,且大汉朝的官营产业相当之多。
  
  这套章程,起码在刘继隆手中是没有问题的,因为他手中还没有出现敢反对他,结党营私与他打擂台的存在。
  
  “陛下圣训,臣受教……”
  
  封邦彦汗颜,他确实没想到自家陛下竟然敢用全天下来做棋盘。
  
  只不过他终究还是低估了刘继隆,刘继隆需要的不止是现有的“天下”,而是包括了更远的天下。
  
  日本的白银黄金,东北的林业资源,南洋的香料、西南的铜矿,美洲的作物……
  
  这些他资源他比任何人都熟知,只要调动天下的力量去探寻,汉家能提前数百年将各类大航海时代的资源收拢到手中。
  
  只要发现了资源并将其记载下来,哪怕朝廷没有动力,可民间绝对会焕发动力。
  
  民间一旦自发形成聚集地,朝廷就可以顺势接管了。
  
  想到此处,刘继隆目光看向担任工部尚书的窦斌:“三大船监,如今能造出多少料的海船?”
  
  “启奏陛下,朝廷所发海船图纸,眼下已经建造并下水一千料之海船,再过两三载便能研制出三千料的福船及海船。”
  
  窦斌恭恭敬敬的禀告,而他口中的海船,便是刘继隆仿造风帆时代西洋船外形所绘画的风帆战船。
  
  一千料的战船,折色后便是三百多吨的排水量,差不多是大航海时代五月花号的两倍了。
  
  不过从东亚到美洲可比从欧洲到美洲难得多,所以刘继隆自然是希望建造出吨位更大的战船。
  
  只是在此之前,他得先把航道给搞清楚,所以他主动开口道:
  
  “令有司建造三十艘千料出海战船,再辅以六十艘两千料大福船编为海军,探索自登莱往辽东、新罗及杭州往日本,广州往安南,安南往室利佛逝(三佛齐)、诃陵(爪哇)、吉打(马来半岛)等处航道,宣扬天朝教化。”
  
  此举虽然会加快西北丝绸之路的衰败,但却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更何况这个过程最少需要几十年,而几十年的时间,足够朝廷所发配的那些人在西域生根发芽了。
  
  “臣遵旨……”
  
  窦斌恭敬应下此事,刘继隆见状扫视群臣,显然在询问群臣可还有奏表之事。
  
  见状,今日班值的马成代表五军都督府站出来作揖道:“启奏陛下,自沙陀李克用僭越称唐主以来,其人与党项李国昌北上讨平诸部鞑靼,如今两部占据是室韦山(大兴安岭)西侧草原,于俱伦泊(呼伦湖)南侧筑城,称大都。”
  
  “臣以为,待中原灾害稍定,当派大军征讨此僚,以保边塞太平。”
  
  马成恭恭敬敬说着,这显然是五军都督府那边的众多将领按耐不住寂寞了。
  
  朝廷已经太平三年有余,这三年多除了在西南和北疆有些摩擦和小打小闹外,朝廷便再无任何用兵举动。
  
  这对于需要军功拔擢的大部分少壮派来说,肯定是难以忍受的。
  
  马成便是代表他们前来试探的,刘继隆闻言则微微颔首道:
  
  “待诸道灾害安定,自然要出兵讨平诸部不臣。”
  
  “朕闻军中留京畿者多安逸,尔等当警醒各道都督使司兵马,
  
  “闲暇之日宜练习武艺,不可谓无事便可宴安也。”
  
  “夫溺于宴安者,必至于危亡,安而虑危者,乃可以常安。”
  
  “今国家之用人,正如用车,苟有龃龉不行,即移载他车矣……汝等其戒之。”
  
  刘继隆文绉绉的说了一堆话,马成虽然听得有些迷糊,但也听懂了刘继隆话中提醒之意,连忙回礼:“臣受教领旨。”
  
  见他似懂非懂,刘继隆只能用白话提醒道:
  
  “尔等所统领的士兵,大多是生于混乱的汉家壮士,勇敢并好争斗,故此加以训练,便皆为锐士。”
  
  “如今天下太平,除边塞之地外趋于安定,百姓若是安居乐业,自然不愿意从军领饷。”
  
  “即便募得兵卒,也多为闲逸懒滑之人。”
  
  “尔等操训这些兵卒,必须严明号令来统一他们,这样在临敌作战时,才能让他们拼死效力。”
  
  “只是如今新升武职者,大多不知操训之法,故朕欲在各道开武学、设武举。”
  
  “武举选生可从诸道小学所选,每道武学设教习五十人,教授学子弓马技艺、行伍操训、兵法策略、天文地理及火器攻坚等。”
  
  “武学学制五载,诸如沿海诸道可添设水战、海战等科。”
  
  如今官学开始,小学是基础,大学和武学就是进阶。
  
  武学的教材几乎是现有的,那就是刘继隆在陇右时编撰的那一本本火器、操训等教材。
  
  只需要刘继隆稍微花时间汇总,便将内容拆分开来,便可以作为武学学子的教材。
  
  这些教材是他模仿戚继光《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弄出来的教材,且都是大白话,很好理解,学起来并不难。
  
  只要粗略学过他写的教材,起码也能当个合格的队正和旅帅,统帅数十上百人不成问题。
  
  若是能吃透,则是可作为别将、都尉,统帅数千上万兵马。
  
  “臣遵旨……”
  
  马成没有选择权,只能拱手应了下来,而刘继隆则是依旧在确认群臣没有事情后才缓缓起身。
  
  “臣等谨退!”
  
  眼见刘继隆起身,群臣纷纷退出了贞观殿,而刘继隆瞧着他们离去,目光也不由看向了刚刚拔擢殿中少监的敬翔。
  
  “看来他们都觉得朕做事情太急了。”
  
  刘继隆略微感叹,敬翔则是躬身道:“群臣皆为常人,如何能知道陛下的忧虑。”
  
  “臣虽然也不解,但臣知道陛下不是压榨民力之君。”
  
  得到敬翔开口安慰,刘继隆心情好受了些,试图走下金台,但走了两步却似乎想到了什么事情,回头道:“太子已经出发去安西了吗?”
  
  “回陛下。”敬翔顿了顿,接着说道:“以时间来看,恐怕已经到达龟兹两个月了。”
  
  “此外,张副都护也已经出发安西两月之久,想来交河郡王已经接到了陛下旨意,正在赶回洛阳述职的路上。”
  
  张副都护即张延晖,而刘继隆将他调回安西,为的就是让张淮深回到洛阳述职,与他交谈西域之事,同时让他见见张议潮。
  
  “敦煌郡王……身体如何了?”
  
  刘继隆沙哑着开口询问,语气略带几分苦涩。
  
  敬翔听后动作微微停滞,但还是如实回答道:“终究是太过年迈,今日传来消息,只能坐在木轮椅,已然无法站起了。”
  
  得知张议潮连站起来的力气都没有,刘继隆眼底不由闪过些许暗淡。
  
  殿内空气沉寂数个呼吸,末了刘继隆还是继续朝着金台下走去,只是语气由苦涩变得悲怆。
  
  “走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