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归义非唐 > 第550章 终须一别

第550章 终须一别

第550章 终须一别 (第1/2页)

“哒…哒……”
  
  五月仲夏,在天下诸道开始渐渐变得炎热的时候,海拔较高的云南却保持着平日的凉爽。
  
  官员的脚步声在曾经的阳苴咩城,如今的大理衙门内响起,坐在主位的高骈缓缓抬头,只见李阳春走入其中,当即放下手中朱笔,揉了揉发酸的眉头。
  
  “南边的战事结束了吗?”
  
  “嗯。”李阳春颔首作揖,解释道:
  
  “通海作乱的乌蛮已经被颍川郡王讨平,斩蛮七千六百余级,俘获乌蛮及其家眷六万余人。”
  
  颍川郡王便是获功得封的王建,除他之外,许多勋贵都得到了拔擢。
  
  在过去京察严格的几年时间里,云南似乎成为了诸多勋贵的好去处。
  
  在云南作战的将领,基本没有被京察波及,反而都得到了拔擢。
  
  大汉收复云南后,刘继隆虽然下令撤回了不少兵马,但给云南都司留下的兵马依旧有三万汉兵、五万蛮兵。
  
  高骈、李阳春、王建、葛从周、杨师厚、张归霸、庞师古、刘松等等将领都被暂时留在了云南。
  
  这么多优秀将领留在云南的好处就是,各处都有名将坐镇,但凡有某处蛮人作乱,将领便立马能带兵将其讨平。
  
  至于粮草和人口的问题,则是随着去年入冬开始迁徙二十余万罪民进入云南后开始得到解决。
  
  “罪民都迁入安置下来了没有?”
  
  高骈询问李阳春,李阳春则是解释道:“朝廷迁徙二十二万余口罪民,沿途罪民若是生病则留在原地休养,从去年十月至今,有三万多老弱承受不住而病卒。”
  
  “余下大部分因为疾病而被安置在了昭州、曲州和昆州,最终迁徙到滇西四州的有七万四千口。”
  
  “眼下南边的通州、建州汉口还是太少,只有寥寥几千口,必须迁入足够多人口,才能牢牢占据哀牢山以北的山间平原。”
  
  汉军的迁徙手段和章程已经十分高明,二十余万罪民迁徙进入云南,又是在冬季和春季迁入,因此沿途死伤的百姓并不算多。
  
  不到两成的迁徙死伤,放在历朝历代也是值得称耀的,更何况死伤的都是老弱。
  
  “确实不够……”
  
  高骈深吸口气,赞同道:“这两年来,衙门在云南发现了金银铜矿不少,但基本都没有开采,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人口太少。”
  
  “老夫这些日子也觉得体力渐渐不支,因此准备向陛下奏表回京休养,同时请朝廷迁徙人口进入云南,至于老夫走后……”
  
  高骈顿了顿,目光看向李阳春道:“王建倒是妙人,只是他心思深沉,且经历不如汝。”
  
  “老夫准备奏表由汝接替老夫,坐镇云南,总理事务。”
  
  眼下的云南虽然已经设立三司,但由于人口太少,基本都是由高骈总理三司。
  
  现在高骈说他走后让李阳春总理三司,李阳春自己并不奇怪,故此他对高骈作揖道:
  
  “高王放心,某定不会辜负朝廷恩典。”
  
  “嗯……”高骈点了点头,随后便将自己早早准备好的奏表递给了李阳春。
  
  “汝看看,若是没有问题,便分别发往洛阳和陇右吧。”
  
  “是!”李阳春躬身应下,高骈则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对他交代道:
  
  “云南虽然山间平原较多,但开发较少,且昆州以东缺水,汝需要多率百姓掘井,方才能够开垦足够多耕地。”
  
  “此外南诏虽然占据高黎贡山以西,然而酋龙已死,内部必然混乱。”
  
  “眼下朝廷在永昌有八万多汉口,足以支撑万余兵马翻越高黎贡山。”
  
  “若是南诏日后分裂内乱,汝可视情况自行出兵,老夫会在返回洛阳面见陛下后,与陛下许汝便宜行事。”
  
  面对高骈的提醒,李阳春颔首回应,随后见高骈没有吩咐便后退离开了衙门。
  
  在他离开衙门后,他则是前往了自己的府邸,那是前清平官董成的府邸,白墙灰瓦的四进出府邸十分气派,东西还有别院和花苑,没有几百贯都营造不起来。
  
  在他回到府邸后,堂内便有身影主动起身迎接他,而他则是抬手示意众人坐下,自己走到主位坐下后看向几人。
  
  刘松、袁袭、葛从周、张归霸、张归厚、庞师古五人坐在他面前,见他坐下,纷纷投来询问的目光。
  
  “高王准备致仕返回洛阳,随后便会推荐某总镇云南。”
  
  “眼下岭南都司由王象乾代辖,某准备举荐刘郎返回岭南任都督,云南都司的都督便交由葛郎担任,副都督由两位小张郎君和庞郎君担任。”
  
  “袁先生资历与功绩虽然足够,但朝廷不可能让某随意在三司安插官吏,因此某只能为先生争取布政司参政之职。”
  
  布政使参政在大汉是从四品下的官职,对于眼下还只是从五品下的袁袭来说,若非有此次平定云南的功绩,他绝没有那么快爬上这个位置。
  
  不止是他,诸如葛从周等人也是如此,因此他们纷纷朝李阳春作揖:“多谢郡王。”
  
  “不必如此。”李阳春摆手示意众人不用在意,而袁袭则是说道:
  
  “高王若要离去,那颍川郡王又该往何处去?”
  
  高骈如果走了,那留在云南的就只有李阳春和王建了。
  
  李阳春资历和功绩不用多说,自然是可以盖过王建的。
  
  不过二人都是郡王,王建总不可能还名不正言不顺的在云南待着。
  
  “听闻北庭大都护张淮溶准备致仕,想来致仕后便会将他调往北庭。”
  
  李阳春说着自己通过临州同僚得到的消息,众人听后纷纷颔首,心道王建倒是去了个容易建功的好地方。
  
  前些日子,《国报》中已经将回鹘与葛逻禄联盟的事情告知了天下人,而回鹘和葛逻禄联盟的原因也非常简单,无非是因为张淮深动兵太过频繁,难以抵挡罢了。
  
  两部联盟后,部众达到了四五十万之巨,控弦十万之多。
  
  只是他们联盟后,兵锋并未向东,而是调转兵锋在河中与占据河中的大食人(萨曼王朝)争斗。
  
  这种结果并没有出人意料,毕竟张淮深只凭借八千马步精骑和火绳枪就把回鹘驱赶到了天山以西,葛逻禄自然可以通过回鹘,了解到大汉的实力。
  
  相比较大汉,西边分裂的大食无疑更好攻打,而王建调往北庭后,虽然需要接受张淮深的节制,但如果有张淮深帮忙,他日后的仕途也将更为平坦。
  
  “不必在意,云南的机会不比北庭差。”
  
  李阳春扫视众人,很快明白了众人在想什么,不免提醒起了众人。
  
  在他的提醒下,众人才反应过来,如今的大汉虽然名义上掌控了整个云南,但对高黎贡山以西,哀牢山以南的广袤地区都只是名义控制。
  
  这种名义上的控制,可不是金台上那位想要的结果,因此云南的战事绝对不比北庭少,甚至要更加频繁。
  
  这么想后,众人便感觉舒服了许多,而李阳春眼见众人安定下来,随即便将高骈的奏表拿出,同时将自己早就写好的奏表也加在了上面并递给了袁袭。
  
  “将奏表分成两份送往洛阳和陇右,避免错过陛下。”
  
  “是!”
  
  见李阳春吩咐,袁袭当即起身与众人离开了府邸。
  
  不多时,大理城内便有快马疾驰出城,分别向着陇右、洛阳而去。
  
  在快马北上的同时,刘继隆也在张掖与张淮深叙旧许久,每日不是在游猎,就是在登高望远,正如当下……
  
  “砰!!”
  
  祁连山下,当枪声在草原作响,浓浓的硝烟被山风吹散,远处的黄羊已经栽倒,而刘继隆则是将手中火绳枪丢给了旁边的赵英。
  
  赵英习惯性为他清理枪管,填充弹药,而刘继隆则是看向旁边的张淮深,只见张淮深将自己手中的枪递给了自家二郎张延礼,挂不住脸的咳嗽道:
  
  “这火绳枪威力虽大,准头还是不行。”
  
  “哈哈哈哈……”刘继隆见他找补,不免爽朗笑道:
  
  “火绳枪的准头确实不行,不过朝廷已经在研究直膛线,直膛线若是能作用在火绳枪上,准头还能再精准些。”
  
  “直膛线?”张淮深好奇看向刘继隆,刘继隆则是向他解释起来。
  
  在了解了膛线和直膛线的原理后,张淮深便眼睛骤亮:“若是如此,朝廷可以化整为零,以塘骑不断杀伤敌军塘骑,不断削弱敌军。”
  
  “没那么容易。”刘继隆摇摇头,接着说道:“线膛枪精度虽然比较滑膛枪高,但射速却慢上许多,且价格也比较昂贵。”
  
  “以朝廷如今掌握的技术,还无法将其装备军队,只能作为个人所用。”
  
  线膛枪虽然只是在枪膛内刻画膛线,但其中涉及的材料、冶金等技术都挡在了大汉面前。
  
  从刘继隆开办工科类的学科和大学到如今不过十年,大汉的许多技术虽然有所进步,但进步的十分有限。
  
  线膛枪在历史上从出现到推广,再到装备全军,所用的时间足有三百余年。
  
  大汉如今的各类技术,勉强算是追赶到了十六世纪的科技水平,距离十九世纪的科技水平还是相差太远了。
  
  别说刘继隆倾力支持,便是大汉历代皇帝不断支持,也很难在已经知道方向的情况下,在百年内追赶上去。
  
  不过即便如此,以大汉如今的科技水平,碾压四夷已经十分轻松,唯一的难点就是交通运输。
  
  哪怕大汉已经在岭南种植了橡胶树,但短期内也无法研制出蒸汽机,更别提火车了。
  
  “可惜了……”
  
  得知直膛线的火绳枪十分昂贵,无法装配军队后,张淮深不免叹了口气。
  
  毕竟他还想着收复碎叶城,而碎叶城距离黄草泊足有一千四百余里。
  
  “北庭现在筑城筑的如何了?”
  
  见他失落,刘继隆主动询问起了北庭的事情,而张淮深听后也精神了几分,从张延礼手中接过装好弹药的火绳枪时与刘继隆说道:
  
  “眼下北庭十二万八千余口百姓,某在庭州以西设下了林州、黄州及八个县,每个县相隔七八十里,人口万余到三千不等。”
  
  “眼下关西之地还有十二万百姓在发配西域的路上,某准备将五万发配北庭,七万发配姑墨、疏勒等地。”
  
  “这十二万百姓分三年发配,三年后应该还能在黄草泊附近修建几座城池。”
  
  “十年内若是能收复弓月城和碎叶城,那某死而无憾……”
  
  张淮深感叹着,刘继隆则是颔首道:“这日必然不远,不必忧虑。”
  
  有了火绳枪与火炮,汉军只需要派遣万余军队和五万左右民夫就能从黄草泊绕过天山,攻打并占领碎叶城和弓月城。
  
  只要拿下碎叶城和弓月城,北庭汉军的压力就会骤减,因为弓月城和碎叶城所处的伊犁河谷降雨量不是西域各地可比的。
  
  眼下的西域环境比后世清朝乾隆年间要好多了,沿途都有绿洲和湖泊河流。
  
  清朝乾隆年间都能通过高成本在伊犁安置数千营兵和数万屯民,没道理大汉不行。
  
  尽管大汉在关西的人口不如乾隆年间,但少量迁徙,将时间线拉长就能做到。
  
  只是十年时间还是太长了,刘继隆虽然觉得自己身体强健,但对于他能否活到十年后,他心里也十分忐忑。
  
  他必须撑到拿下伊犁河谷,并在伊犁河谷开垦得出成果,以此才能让后世之君不必因为成本而舍弃伊犁。
  
  后人的智慧从来都只是前人无能为力的一厢情愿罢了,若是后人真的能解决所有问题,大唐也不会从盛唐跌落,汉人的生存空间也不会被压缩到凤翔以东了。
  
  “回京之后,某会下旨,每年从陇右起运常平粮百万石前往庭州。”
  
  刘继隆忽然继续开口,张淮深却闻言叹气道:“话虽如此,但这些粮食运抵后也只是十五存一,每年供给移民口粮都略有不足,如何……”
  
  “若是再加上新作物呢?”刘继隆打断了他,这让张淮深错愕看向他。
  
  新作物的事情,张淮深自然是知道的,他也曾感叹过新作物的产量,但他并不知道新作物能否在西域种植。
  
  现在听刘继隆这口气,似乎新作物能在西域种植。
  
  想到此处,张淮深不免急切道:“您的意思是,新作物能在西域耕种?”
  
  “嗯!”刘继隆笃定点头,尽管新作物在中原的成粮率不如水稻,但新作物却不需要水稻那么苛刻的种植条件。
  
  眼下大汉在西域的粟麦亩产也就在七斗到一石左右,完全比不了南方的一石五到两石。
  
  可若是引进新作物,哪怕土豆、红薯的成粮率要折四成,亩产也比粟麦高得多得多。
  
  在新作物保障西域百姓能够自给自足的基础上,再额外起运百万粮食进入庭州,哪怕十五存一,每年也能数万石,经年累月下来就是数十万石。
  
  有了这批粮食,大汉想要收复伊犁河谷的难度将大大降低。
  
  “什么时候能将新作物带去西域耕种?”
  
  张淮深忍不住追问,刘继隆听后则是说道:“新作物在岭南扩种不过两年半,如今虽然可以尝试向西域扩种,但需要在沿途的黔中、剑南、陇右先后接替扩种。”
  
  “起码三年后才能扩种到西域,在西域推广也需要两三年时间。”
  
  “七年后,兴许汝就能带兵西征,为朝廷收复碎叶和弓月城了。”
  
  七年,这已经是刘继隆所推测最快的速度了,如果遭遇冻害或者其他灾害,这个时间或许还会延长。
  
  “七年……”
  
  听到时间从十年缩短到七年,而且是保证能出兵的时限,张淮深顿时便高兴了起来。
  
  “好好好,那就请陛下多操劳记载,七年后臣必定收复碎叶城与弓月城!”
  
  “甚好。”刘继隆轻笑,随后从旁边赵英手中接过火绳枪:“走吧,看看今日谁打得黄羊更多。”
  
  “驾!!”
  
  二人同时抖动马缰,如离弦之箭冲出,在草原上寻找起了猎物。
  
  也在他们寻找猎物的同时,留在洛阳理政的刘烈也愈发得心应手。
  
  趁着许多臣子老迈,他将郭崇韬等人陆续拔擢起来,眼下四人分别在户部、兵部、吏部、礼部当差。
  
  除此之外,江南的京察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
  
  相比较遭遇兵灾较为严重的中原和河北,江南的世家豪强数量更多,利益牵扯的情况也更为复杂。
  
  由于江南归附时间较晚,因此如今的庙堂依旧以陇右独大,关西次之,再次则是关东,江南则处于最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