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8章 前车之鉴可以研墨下笔
第628章 前车之鉴可以研墨下笔 (第2/2页)吴生云秒懂:“就像我们江州周围那些区县,都想来市里面找机会,鹏圳的机会当然是最多的,绝大部分就是投机,想来捞一把热钱?”
让卫东这些日子也没少在鹏圳观察:“光鹏圳市自己都有八大经济集团,下面又有一大堆各种二级公司,跟全国各地联营、挂靠,甭管属于什么系统,其实都是什么都能经营,问就是特区新气象。”
金卓群拿幅题字都敢到处招摇蛊惑,这里题字都题满了,还不牛得上天啊。
“所以各种探索举动绝对大开眼界,但如果要挑刺到处都是问题,真是全国各地的聪明人挤在那里相互算计,我在码头开发区的做法都有不少漏洞,但这个阶段老方还能帮我们承担不少压力,他也是个能接受新局面的态度,你去了好好揣摩。”
吴生云待人接物那是从十几岁就打磨出来的娴熟,领命而去。
董雪晴看孩子爹挂上电话,靠坐在窗前的藤椅里思索,思考的是各路改革群雄诸侯的战略战术,脸上表情自然就成熟而深邃。
胸口还有个懒洋洋趴着的娃。
她怎么可能不爱,尽力撑着起身端了茶杯要坐怀里。
让卫东惊醒,连忙接住人,还差点把小蝶掉地上,惊得娃一阵慌乱的吊住老爸衣领,虎着脸对占位的小姨卧槽。
凤雏还嘻嘻乐,学着外甥女的姿势蜷着挤怀里:“好喜欢看你跟人谈这些事情,在想什么?”
让卫东也算是左拥右抱了:“在想现在这种社会风气啊,这种气氛,确实是从特区向全国各地蔓延,稍微脑瓜子活络的都会到粤东进货回去,摆摊当个体户在社会上虽然没啥地位,但绝对是个能迅速致富的路子。”
小蝶听老爸说正事,又能安静下来倚着。
董雪晴伸手逗她:“全民经商,全民下海的风气是这会儿最时髦话题呢,哥你看这楼里……房间每天都住满了!”
让卫东看的就是这:“就像商州的老领导给我探讨的那样,改革肯定是要改,但这么大的局面革起来必然是轩然大波,全国这巨龙猛醒庞然大物加速狂奔的话,驾驭难度之大可想而知,所以他才那么反感尤启立激进的倒空卖空,反复强调要以生产型投资为主。”
老领导和老方的观点看法,都跟让卫东发展生产力的“天眼”选择高度契合,所以他在这两处自然是如鱼得水。
沪海就不用说了。
如果粤东、鹏圳那边是因为南大门,毗邻HK站在开放发展前沿,沪海就是上百年的国际化传统,一直都是全国经济龙头。
这里有各种底子的人物藏在大街小巷,随着改革浪潮也开始浮出水面,跃跃欲试的参与进来。
谁曾想让卫东这么个乡下宁,三年前还把钞票绑在大腿上来闯沪海的蜀东小子,居然异想天开的在外滩搭建起一座玻璃金字塔,又租用五号楼打造出商业办公、产品展示、画廊、高级餐厅的综合空间,直到现在去对面开始建设拔地而起的蒲东大厦。
相比之下,他之前“指使”分公司经理参与国内首家股票买卖,还想方设法购置房产都显得不值一提。
市里面更看重的是让卫东在电子产业园的苹果电脑代工厂跟一系列配套工厂的投资建设,而随之而来的港商地产投入,都不如对他推动的国际社区规划充满期待。
当然这别出心裁的蒲东风景线,还是深得沪海市里面好评。
在沪海的有效掌控下,蒲东开发就远没有鹏圳那种狂热劲儿,见过世面的沪海人只要正儿八经的港台外资,有实力的国内企业来投资。
所以在国际招商引资还充满疑虑的时候,让卫东确实是带着港商们冲在了最前沿。
整个卢家嘴一带的外滩对岸,这是第一栋兴建的现代化大厦。
所以小半年时间才十来层就已经是鹤立鸡群的存在,迭加楼身上的欧妮雅字样可醒目了。
市里机关大厦不就在外滩的万国建筑群里么,天天都看着这景象,肯定是颇为欣喜。
这就是他们当初把五号楼给让卫东希望带来的改变,更别提五号楼带来的各种艺术酒会、文化交流活动。
但毕竟是八六年,这江对岸大张旗鼓的广告肯定会让有些人看不顺眼。
按照吴生云说的那傻子瓜子才招几十个人,就被喊资本家复辟。
坐过牢的让卫东绝对不想遭这个罪,更不想生了娃的凤雏也吃这苦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