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二房
第321章 二房 (第1/2页)2月14日,西方的情人节。
这一天,陈光良和蒋梅英在半岛酒店举办了一场婚礼,出席的人员包括一些来港避难的企业家,以及一些本港的知名人士。
但整体宾客的数目,也不过十桌而已,远不及当年陈光良和严人美的婚礼。
这也是蒋梅英的意思,为了尊重严人美这个原配,他们两人的婚礼要保持低调,不宜大操大办。
但除了十桌宾客外,陈光良还是让邀请蒋梅英的父母从沪市赶到香港,参加这场重要的仪式。
整个婚礼,进行的相当顺利,大家对于陈光良娶姨太太,自然也不感到希奇,毕竟身份地位在这里。
酒宴结束后,陈光良便带着蒋梅英回港岛,蒋梅英坚持要去拜访严人美。
“妹妹,你们新婚不去洞房,来我这里做什么?”严人美笑着说道。
今日,她自然不会出席,毕竟已经够给蒋梅英的面子了。
蒋梅英亲近的说道:“多谢姐姐成全才是,再说你是大房,我来拜访你也是应该的。”
严人美拉着蒋梅英的手,说道:“客气了,我们家不兴这一套的规矩,以后两房团结,培养儿女,才是最重要的。”
“是,姐姐”
还是敬了茶,陈光良才带着蒋梅英去干德道的另外一处洋房,也就是蒋梅英母子的居处。
严人美望着离开的两人,一股难言的滋味涌上心头。
“妈妈,为什么我又多一个妈咪?”
“我才是你妈妈,那位只是姨娘,至于为什么你爸爸和她在一起,这个你留着问你爸爸!”
“喔”
陈文杰似懂非懂,他今年也已经五岁,知道一些家庭是有姨娘的,所以倒也接触了点。
另外一边,陈光良带着蒋梅英回到她的洋房,关切道:“委屈你了”
蒋梅英连忙说道:“哪里有委屈,我是觉得仁美姐姐委屈才对。不过,不管是她也好,还是我也好,我们愿意委身于你,不管发生什么事情。只希望,你莫要再辜负我们两人!”
好家伙,看来这是串通过,给陈光良施展压力,以后要老老实实的,不要再娶三房了。
就这战乱的样子,陈光良哪里有私心再娶三房,等抗战结束,孩子们也大了,更就要考虑多一些,所以也不会娶三房。
“嗯,我和感谢老天爷让我同时拥有你们,这已经是我最大的福分了!”
“你说话就是好听,难怪仁美姐姐会妥协!”
俨然,蒋梅英也知道让严人美妥协的根本原因——还是陈光良的魅力和花言巧语。
随后在入洞房的时候,蒋梅英询问道:“如今,我也算你的正式妻子,那以后我和孩子是怎么安排?”
陈光良搂着她,认真的说道:“还是要去美国,不过预计还有三年时间,也就是1940年初,你和两个孩子正式去美国。很简单,我和仁美要去重庆,你必须和我们分开,我不想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蒋梅英舍不得的说道:“不能在一起么?”
陈光良抚摸她的秀发,温和的说道:“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放心,战争很快结束,届时我来美国就会很方便。而且将来的科技,飞机一定会越来越安全,香港到美国最多也就两三天。当然,战争结束,你愿意来香港也没有问题,只不过以后孩子们留学在美国而已。”
“嗯,我觉得听你的没错。”
蒋梅英还是知道,她和孩子之所以不能去重庆,是因为丈夫也不太信任国民政府,如果两房都去重庆,不符合丈夫的座右铭——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翌日,陈光良在书房里,和蒋振华进行了聊天。
“岳父,在沪市的工厂怎么样?”
此时的蒋振华,早已经态度巨变,当初在平安银行的支持下,他旗下的纺织厂获得一笔贷款,不仅度过难关,而且还搬迁至租界,甚至扩大了规模。
仅在抗战前,他就基本偿还清楚了贷款。
蒋振华说道:“非常的好,现在整个沪市的工厂只有租界的工厂才能开工,我们的产品供不应求,而且价格非常的高。说起来,要不是你,我是真的破产了!”
陈光良回道:“岳父现在如此赚钱,难道眼光只盯着租界,不想来香港购置一些物业,将来给自己一条后路?”
蒋振华也是留学,而且还是理学硕士,他疑问的说道:“倘若日本连租界都能占领,那香港又怎么可能独善其身?”
陈光良说道:“不管怎么说,多一个退路是好的,或许哪天形势变了。更何况,法币根本稳不住汇率,我劝岳父赚到钱,还是要兑换成外汇和黄金,或购入物业。”
蒋振华明白了,这女婿再三劝自己,一定是有什么预测。
他当即说道:“好,我明白你的意思了。”
陈光良没有再劝,只要蒋振华手中有外汇、黄金,甚至是沪市的物业,抗战结束后,他都会再劝其来香港发展,届时蒋振华也有足够的资本,问题不大。
陈光良来到九龙油尖旺地区视察,只见这边有不少新建的唐楼,很多都是长江地产投资的。
“老板,淞沪战争结束后,不少江浙沪的富豪选择南下香港,我们的造好的楼房,一下子就全部租出去九成。”
长江地产在香港,前后共计投资260多幢3~5层的唐楼,也就是意味着有一千层左右。
这能在这么快租出去九成,已经是很了不起的业绩。
陈光良直接说道:“接下来,长江地产就是管理好这些物业,我相信很快能全部租满的。”
毕竟,今年秋天,粤省也会沦陷。
届时的香港,又会迎来一波人口,香港的人口也从去年的100万,涨到今年底的180万。
严宽随后说道:“老板,现在有职员希望回到租界,毕竟这边的工程基本已经结束,想回去陪家人。”
目前,长江地产大概有30来个正式的职员,这不包括物业管理公司的人。
而来香港开发地产的,很多都是沪市调过来的,本地人也有,但依旧是少数。
这个年代,香港没有强烈的粤帮、沪帮,大家都还是很团结的,而且在鄙视链中,也是沪人优越得多,粤人低了点。
就连杜月笙来香港,本地帮派也会拜访一下,瞻仰一下真正的‘H帮’,能混到南鲸政府中将级别的人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