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4章 英资和华资
第454章 英资和华资 (第1/2页)与此同时,也是从2月4日开始,前往恒生总行及分行提款的人愈来愈多。恒生首脑们紧急动员,一面筹集现金应付提款,一面派员劝说存户暂不提款。何善衡与恒生首脑门,带职员分赴各行,向存户解释、担保、奉劝,却无法消除存户的恐惧心理。
或许,是存户对恒生脱胎于银号记忆犹新;或许,是存户对整个华资银行的不信任,前来挤提的存户有增无减。恒生的存款总额高达6亿港元,混乱局面比当年廖创兴挤提还要可怕,恒生暴露出流动资金严重不足,众首脑一筹莫展。
2月5日,1931年成立的老字号华资银行——广东信托商业银行不堪挤提,现金告罄。
这家拥有26家分行的老牌银行的倒闭,加剧了存户的恐慌心理,挤提再掀高潮。华资银行面临有史以来最大的信誉危机,汇丰、渣打等外资银行却风平浪静,稳坐钓鱼船。
“外面的情况怎么样?”陈光良严肃的问道。
叶熙明表情凝重,说道:“我们平安银行稀稀拉拉的也有提款的情况,不过在外面的介绍下,情况远比其它银行好。但其它华资银行挤提来势汹汹,我们也不得不打起十二分精神,一旦整个华资银行体系崩溃,我们也未必能独善其身。好在我们的大客户,对我们的实力相当了解,至少有2亿存款承诺不挤提。这样一来,我们一定是没有事情的。”
陈光良马上说道:“不,不是现金告罄才叫有事,哪怕是我们发生挤提,那对信誉也是很大的影响。此次华资银行遭难,我们平安银行一定要撑起这个招牌。我已经联络大通银行、万国宝通、日本的几家银行,用一些航运资产及地产资产作为信誉担保,他们将想我们提供美元贷款承诺,随时可以!”
叶熙明思考了一下,说道:“有这个承诺当然好,但我们肯定用不着。”
“不,可能用得着。我总感觉,这一波挤提是有人在操纵,目标就是我们华资银行。”
叶熙明并没有惊讶,而是说道:“确实。有点像英资在操纵。”
“咚咚.陈先生,恒生银行的何善衡想见见你!”
“请进来吧,叶经理,你一起陪同见见,毕竟你才是总经理。”
“好”
不一会,恒生银行首脑何善衡便走进来,他的脸上很憔悴,显然恒生银行这次挤提的严重性很高。
反倒是东亚银行,自从三十年代发生一次挤提后,保持着严谨的作风。但也正因为如此,东亚银行被后来的恒生银行超过,目前存款可能只有5亿的样子。
“陈爵士,叶经理,这次来见你们,是希望平安银行看在同为华资银行的份上,能拆借一些资金给恒生银行。”何善衡憔悴的说道。
同为华资银行?
这个陈光良并不认可,同行反而是仇敌。不过他是香港华人领袖,自然不能如此说。
说起来,恒生银行发展非常的快,甚至是增速超过平安银行。
当初平安银行的体量是恒生银行的很多倍,如今却仅是其的两倍。这里面主要是两个原因:第一,平安银行一直是单一股东,也就是陈氏家族的私人银行,虽然陈光良一向标榜这家银行作风都是按照西式银行经营,但外人毕竟也不会全信;第二,恒生银行的创始人是粤籍,香港又是粤籍主导的社会,总归是有些优势的。
综合这两个原因,平安银行的增速只能说是稳定发展,但算不上高速发展。
叶熙明马上说道:“何生,华资银行是一家,但我们平安银行也有不同程度的提款从某些程度来说,我们平安银行可能更危险,因为我们是华资银行的龙头老大。所以拆借的事情,恐怕不行!”
何善衡连忙说道:“以陈先生是汇丰银行的董事,又和海外银行保持着联系,再加上平安银行在香港信誉很好,肯定没事的。”
陈光良这时候说道:“我不敢赌.但如果有利益存在,我可以赌一赌。”
何善衡一震,试探性的说道:“陈先生是想吞下恒生银行?”
也只有这样,才叫所谓的利益。
陈光良笑道:“那样我岂不是趁人之危。所以不是吞下,而是投资!当然,你们也可以选择投靠汇丰银行,但我相信他们是想吞下。好啦,这个事情不到最后一刻,你们依旧有选择权。”
何善衡心神恍惚的离开,脑海里还想着陈光良的话。
办公室内,叶熙明看着何善衡的背影,低声道:“真要投资恒生?他们的坏账率怕是不低。”
陈光良望向窗外,说道:“华资银行不能垮。但也不能让我们自己吃亏。恒生的网点和粤籍客户,恰好是我们缺的。”
他指尖在桌面上画了个圈,“我会去美国和日本的银行,让他们随时准备充足的外币。”
叶熙明心中一凛,明白老板这是做好了两手准备——既能稳住华资银行的根基,又能借机壮大平安的版图。
汇丰银行和渣打银行得知平安银行竟然相安无事,顿时非常意外,同时也非常震惊,他们没有想到陈光良在香港的影响力已经如此大。
此次华资银行发生挤提,已经呈现一种多米骨效应,几乎没有华资银行可以避免。
按照道理,平安银行这个最大的华资银行,应该也会非常严重,没想到如今平安银行居然一切正常,除了少量的储户去取出存款外,根本没有挤提的发生。
汇丰银行总部的会议室里,桑达士将平安银行的兑付报告扔在桌上,象牙柄手杖在地毯上顿出沉闷的声响。“他们的提款量居然在下降?”
他难以置信地盯着数据,玻璃幕墙外,平安银行分行的霓虹灯依旧明亮,与恒生银行门口的长龙形成刺眼对比。
渣打银行大班麦加利狠狠掐灭雪茄,琥珀色的瞳孔里翻涌着怒意,狠狠的说道:“不如再散发一个谣言,就说陈光良家族已经决定海外发展,从香港抽身?”
桑达士缓缓摇头,指尖摩挲着共济会戒指,说道:“恐怕作用不大!陈氏财团的产业链已经和香港绑死,长实的楼盘、长江工业的工厂、环球的货轮……这些都搬不走。”他望向墙上的香港地图,红磡隧道的红线像一条血脉,将陈氏的产业串联成网。
麦加利的声音带着孤注一掷的决绝:“不行也要试试。让我们在油麻地的眼线开始散布消息,就说陈文锦在美国的亚马逊购物中心正在转移资金。”
此时的恒生银行总行,何善衡等人焦虑不已。
利国伟推门而入,西装袖口沾着灰尘:“汇丰说可以提供无限量资金,但要51%的股权,作价5000万港币。”
“果然如此。”何善衡将酒杯重重顿在桌上,酒液溅在报表上,晕开一片深色的污渍,“陈爵士预料真准,汇丰银行如果帮助我们,一定是要控股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