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5章 宗庙之争
第605章 宗庙之争 (第2/2页)为了避免他成为影响一州的后起之秀,赵彦提前下手征温恢太原计吏,并举为今年的太原孝廉。
赵基在平阳聚集大军时,各郡计吏奔赴平阳,赵基又征辟温恢为太师府书吏。
说是书吏,实际上干的是半个主簿的事情,协助幕府主簿诸葛瑾处理、经手公文。
说话间高阳龙带人端来晚饭,亲兵上餐后退出,高阳龙盘腿坐在赵基另一侧,也端起他的餐盘,抓筷子时说:“公上,听说常茂入营了?”
“嗯,他在南岸新田营,怎么你想去找他?”
赵基说话间夹起凉拌黄瓜送嘴里,又看向温恢:“明日你持我令箭,去告诫晓瑜诸县三老。告诉他们,晋阳乃我赵氏龙兴之祖地,宗庙、社稷宜立在此处。若放任不管,士民争斗乃无谓死伤;再者等太原各军南下时,也会参与争夺。”
现在的晋阳户籍里,如温恢所言,实际上没有几个老晋阳土著,绝大多数都是跟随赵彦、赵基的功勋之士家庭。
真等河东、平阳人的小动作传过去,晋阳那些伤残退役的老兵组团南下时,真能不管不顾屠了诸县三老。
敢跟晋阳功勋之士争夺宗庙、社稷选址,可谓是活腻了。
“喏。”
温恢拱手应下,他不觉得这个任务有多难。
平阳各县虽然是赵基的封邑,也迁徙了一些立功的汉胡家庭,可他们在军中的影响力根本无法与晋阳人比较。
至于河东人,目前专指汾水、稷山以南的各县士民,他们其实在军中的影响力有限;真正有影响力的那些河东人都已迁徙到了平阳或晋阳,或分布各处的军镇、庄园、牧监。
传统意义上的河东人,军中实际影响力还比不上立功赐姓的汉化匈奴吏士。
见温恢应下,赵基才去看高阳龙:“你想常茂的话,饭后准你去寻他饮酒,但不可宿醉。”
“唯。”
高阳龙是河东籍贯,法理上属于河东郡公赵基的臣民,行礼时口中称‘唯’。
他面带喜色,在虎贲成军时,那时候全军身形最高壮的就两个人,一个是他,一个就是常茂,都是九尺有余,站在人堆里鹤立鸡群的显眼存在。
这些年下来,两人也就成了好友。
赵基也有些想常茂,但不能因为想念就召见常茂。
常茂这样的中坚骨干,虽然没赶上征胡战役,错失了许多功勋。
可常茂只要待在某支军队中,那这支军队就是可靠的。
自己自身卫队还需要继续扩充,常茂就很合适做高阳龙的副手。
军队需要一步步的调整,现在赵基最不缺的就是耐心。
现在急着开战的不是他,是许都方面。
谁先主动开战,固然会拥有局部战场的优势,可军队提前动员、出征,也会提前透支储备与军队的锐气。
何况,对面还有个雷没有排除,那就是建号仲氏的袁术。
与自己开战前,刘备肯定会先联合诸刘剿灭袁术,藉此磨砺军队,助长士气。
袁术手中那颗传国玉玺,对许都方面而言,也是很重要的某种象征,能有效提升军队的士气。
未来哪怕发展成南北朝,赵基也是可以接受的。
守住目前的基本盘,等着南朝发动一波又一波的北伐,自能低成本、周期性的给南朝衣冠放血。
也只有维持战争状态,才好施行霸府统治,一步步将内部隐疾拔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