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变法派之失(北宋历史)
第58章 变法派之失(北宋历史) (第2/2页)王绾等人也是施政的老手了,一听便知问题出在哪:新法的出发点好,不代表符合实际情况,能实行得好。
法当适于实际,而非觉得想法好就能成,就像始皇和李斯在一统六国后立刻便想对整个天下实行郡县制。
这出发点很好,但刚统一的天下不适合完全实行郡县制,当郡县制与分封并存,有一过渡。
后来,刘邦便在大秦的基础上退了这半步,使大汉站稳了脚跟。
“因为青苗法放出的钱不足以支撑此法实行,所以没法制止民间的高利贷,且在实行过程中,有百姓不想借,也会被赵宋官员强迫借取,还会以各种手段让百姓偿还高利。”
“这些情况,赵顼、王安石等人可有看到,可曾知晓?怕是知晓了,也只是一句‘此乃阵痛之疾,忍过即可’。”
李念斩钉截铁道:“所以,他们的新法也不可能得到百姓的支持!”
“其六,王安石等人的新法目的是什么?是解决三冗问题,让赵宋富国强兵,是‘富国’而非‘富民’,且新法不是开源生财,使人人有钱可赚,反而是将其他人的利益夺取过来,归朝廷支配。因而,新法并不为民,乃为宋廷。”
在目的上,熙宁变法的目的就不是为民,是缓解赵宋的财政危机,给宋廷敛财,“民”属于被敛的一方。
通过从民、商、地主手里夺利,来增加宋廷的财富,等于取天下之财而富宋廷中央。
就跟取其他地方财物供养出一个繁华的汴京一样。
只看见清明上河图中的汴京繁华,却看不到赵宋其他地区在源源不断给汴京输血。
说来,赵宋的一大治国理念便是“强干弱枝”。
“并不为民的新法又如何得民支持?其七、赵顼、王安石等太过急切,导致其等看不到新法在实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或者说看到了,但不在意。”
“仿佛只要新法实行成功,便一切都会好起来,所以不必在意出现的问题。”
典型的只要结果好,中间出现的问题不重要。
“然而实际上,这些问题不解决,其新法又怎可能实行得好?问题并不会因为他们不在意就自动消失,反而会越积越多。”
“其八、新法执行不利,某些新法本有利,可在实际执行时却变成有害。其中一大原因是赵顼、王安石等人的‘自己人’不够,他们的高层人不缺,可缺乏实际去执行新法的官吏。”
蒙恬笑道:“其等因为缺人,于是得用那些反对变法的官吏。”
冯去疾接话道:“而那些反对变法的官吏又怎会真心为其等做事?不在其中使坏都算良善之辈。从那青苗法实行变恶便可知,在其中使坏者不少。”
不仅是因为出于反对变法故意使坏,还有新法实行初时不够明晰,较为混乱,正是伸手捞钱取利的好时候。
“赵顼、王安石等人真要改革新法,先得培养自己人,用一群不支持变法的官员去执行新法,怎能不出问题?其等当先对赵宋教育进行改革,培养出一批可用的官员。”
但这也很难做到,一是培养的人少了不解决问题,二是培养出了志同道合的人不一定能当官。
赵宋正统的官员都是从科举出身,赵顼、王安石需从何时开始培养,才能积累出足够执行新法的官员?
李念的这个策略有问题,始皇等人听出来了,但未说出。
大秦如今的改革能够顺利,还在于自己人够足,使秦卒为吏这一政策的执行大大缓解了基层官吏的不足。
虽说秦卒们管治地方的能力一言难尽,在地方上闹出过不少问题,但其等心向大秦,支持始皇。
且人是会变化成长的,秦卒们在地方上的磨砺锻炼中,也逐渐转化为一名名合格的地方官吏。
“其九、变法派内部不和,这也是赵顼、王安石没在一开始就立好规矩,变法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那是对于旧制的更改,必将损害一批人的利益,与这些人敌对!”
“这是一场战斗,反对新法的人会用各种手来对付他们,因此,己方想要获胜,就必须有严格的纪律和规定。”
“可赵顼、王安石所领导的变法派很是松散,心怀鬼胎者不少,怎可能拧成一股绳与敌人斗争到底。”
王绾看向李念,他也想到了变法派内部不和,可他没想到李念指出的变法派没有严格的纪律这点。
尤其“变法不是请客吃饭”那句,细品下很有道理。
改革变法可不是坐下来与人和和气气地喝酒,和反对者心平气和地讨论一番便能定下来,那是激烈的斗争!
也得亏赵宋有不杀文官的传统,否则在这斗争中,不少人都会掉脑袋。
要和那些强硬的敌人斗争,自身也必须得扎实。
可观熙宁变法的变法派,不说一盘散沙,也是各有计较,乃至王安石第一次罢相后,吕惠卿想直接将王安石给踢出局,赵顼当时未亲自下场,王安石可是变法派的一把手。
“以上九者,便是李某认为熙宁变法失败之因,元丰改制的失败原因也在其中。”
“赵顼、王安石等人所面临局势几乎是个死局,其等既无熊心,也能力敢将赵宋推倒重建,即便新法实行成功,也不过是对赵宋缝缝补补。且新法还未必能缝得好,兴许会缝出更多伤口,反使赵宋国祚减短。”
好像赵顼、王安石的新法一旦成功,赵宋就立刻登临天下第一强国,拳打辽国,脚踢西夏,一举定交趾、收燕云。
但李念觉得未必,有可能反将赵宋带入深渊,提前给葬送掉。
站在王安石的角度,反对变法的司马光、韩琦、富弼、欧阳修、苏轼似乎都是坏蛋。
可在庆历新政时,韩琦、富弼都在支持新政并参与其中。
这些人反对熙宁变法不可能是因为个人私利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