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帝秦设计师 > 第58章 变法派之失(北宋历史)

第58章 变法派之失(北宋历史)

第58章 变法派之失(北宋历史) (第1/2页)

“赵匡胤和赵光义经历过五代十国的乱世,知晓武人乱政的危害。因而两人在位时,决心改变这种状况,使武人乱政不再在赵宋发生。”
  
  “而他们改变武人乱政的方法便是打压武人,使社会风气从‘重武轻文’转变为‘崇文抑武’。这是赵宋自立国时便定下的国策!”
  
  “扭转‘重武轻文’的风气本没有错,可凡事过犹不及,赵宋在这条路上便走得过了,他们将文官地位抬得太高,文官成为了赵宋的统治根基。”
  
  听到这里,始皇等人都知道李念这个“其四”讲的是什么。
  
  每个朝代都有立国的基础、统治的根基,而赵宋的统治根基便是文官,或者说士大夫。
  
  熙宁四年,文彦博在和赵顼就熙宁变法奏对时,赵顼问:“更张法制,于士大夫诚多不悦,然于百姓何所不便?”
  
  文彦博给出的回答是:“为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也。”
  
  一句话直接向赵顼点明了赵宋的统治根基在哪,潜台词是:你们这样子搞变法,会动摇国朝的统治根基。
  
  赵宋开国之初,当然不是以文官为统治根基,可在赵匡胤、赵光义,尤其是赵光义的操作下,变成了以文官为统治根基。
  
  “‘冗官’正是在赵宋‘崇文抑武’政策下发展出的,‘冗官’对赵宋的整个士大夫集团而言,可非恶政,而是优政良政。”
  
  “冗官”是赵宋“崇文抑武”国策下必然会产生的现象,实质便是赵宋给文官士大夫集团的好处。
  
  不给好处,怎么让文官士大夫们忠心拥护赵宋的统治?
  
  “赵顼和王安石等人想解决‘冗官’问题,就必定会得罪赵宋的士大夫,等于动摇赵宋的统治根基。”
  
  “赵顼和王安石有这胆量和能力?”
  
  那可是赵宋的统治根基,除非赵顼和王安石有推倒重来的勇气,否则就解决不了“冗官”问题。
  
  文官士大夫就是赵宋这座大厦的承重墙,赵顼和王安石要是有推倒原先这座,新起一座的勇气,便能解决“冗官”问题,但他们不可能有这种勇气。
  
  因为王朝的推倒重建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会让天下大乱,各地反叛,赵顼和王安石有信心能再度平定天下?
  
  换作是二凤、洪武帝这等君主,他们会有这信心,因为天下本就是他们亲手打下来的,大不了再打一次,但赵顼这种君王很难有。
  
  “这也不怪赵顼,是赵匡胤和赵光义给赵宋的立国之策歪了,赵顼这个后来者只能看着干瞪眼。”
  
  始皇想起来二世而亡的大秦,有感而发道:“千古以来,立国立朝者最重,立国之策正则国正,立国之策邪则国邪,轻者使国生患,重者国因之亡。”
  
  大秦的立朝之策就挺歪,属于歪的比较严重的那种,幸亏现在已经在开始扭转。
  
  赵宋歪的其实没那么厉害,并不会让赵宋立即亡国,且赵宋那套对其内部维稳还挺有用,因而国祚还不错。
  
  李念点头道:“陛下所言甚是,因而大秦须得立国以正,在此时便尽量做好,勿与后人留祸。不能今朝有酒今朝醉,相信后人的智慧!”
  
  起一个好的头,不管是对个人还是对国家,都有极大的好处,像某唐,因为李渊无大儿,世民无长兄,后来李唐的皇位传承不沾点血都感觉不得劲。
  
  见始皇微微颔首,不再说话,李念又道:“其五、赵顼和王安石等人的新政并未将百姓当回事,或者说他们根本没将百姓放在眼里,放弃了这股天下间最强的力量。”
  
  “臣以为赵顼和王安石等人革新变法并未真考虑清楚他们的敌人是谁,盟友是谁,会遇到哪些阻碍,可团结争取哪些力量。”
  
  “因为他们的新政会损害士大夫的利益,所以大部分的文官士大夫,他们肯定很难争取到,但百姓却是有机会可以被他们争取。”
  
  “只要得到百姓这股力量,即使那些士大夫再反对又如何,百姓支持,他们算老几?”
  
  “百姓支持,他们算老几?”让王绾等人看向李念,只有来自后世的这位才能说出这种话。
  
  李念像是没察觉到几人的目光,接着道:“但前提是他们所实行的新法有利于民,能切实让百姓感到好处。可赵顼和王安石等人是如何做的?”
  
  “他们无视了这股力量,在他们看来,他们制定出新法,百姓照着执行即可,不需要采集百姓的反馈,也无须向百姓说明。”
  
  “所以,王安石才会在被人告知有百姓为逃避保甲自断手腕后,说百姓更容易受到蛊惑。”
  
  “这正是王安石对百姓的傲慢和偏见!平日里,王安石可能会怜悯百姓,可以和百姓同吃同喝同住,为官也会多为百姓考虑,表现得爱民如子,可实则未将百姓和他放在同等位置,对百姓仍存有轻视偏见。”
  
  “因而,在其制定新法时,并不会深入考察百姓所需,了解百姓所想,也不会认真听取百姓的反馈。”
  
  “当然,这个问题并不是王安石一个人独有,而是古时的君王大夫都有。”
  
  所以先辈们才伟大,他们做到了与民平等,不以傲慢偏见待百姓。
  
  华夏古代可少有官员愿意真与民平等,如王安石这样的名臣,也免不了对百姓存有傲慢偏见。
  
  他们的政策也基本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百姓只需按他们的政策去做就好,不管百姓对政策的感受如何。
  
  “赵顼、王安石等人未将百姓当回事还有重要的一点:其等所实行的新法于百姓并不是那么有利,甚至反而成了祸害。像那保甲法,若是有利,怎会有百姓自断手腕也要逃避?”
  
  “再如那青苗法,每年青黄不接时,官府给百姓贷款、贷粮,然后收取利息,看似是好事,既可让百姓度过困难之时,不需要为了生计去借高利贷,又可增加官府收入。”
  
  “这一新法出发点不错,可在青苗法实行后,百姓的负担不减反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