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八章:许县侵攻
第三百三十八章:许县侵攻 (第1/2页)汉兴元年,七月十二日。
豫州,颍川郡,许县。
“把重伤的儿郎抬下城去!”
“你这蠢夫,休要用水灭火,用沙土!”
“城头的木石不够了,去让青壮再抬些上来!”
“这里的女墙破损了,布幔呢!将布幔打湿悬挂在城墙外面!”
作为许县令的韩浩按剑而立,一步步巡视着东门的城门楼,踩着不知是敌人还是袍泽的鲜血,靴底甚至碾着一根不知谁腹中落出的半截肠子,布满血丝的猩红双目扫过每一名士兵的面庞,深吸了一口满是血腥气的空气,强迫用恶臭的血腥气来使自己的大脑保持清醒。
朝廷的讨贼檄文七月初七刚发布,逆贼刘宠七月初八就以所谓的“衣带血诏”为名回应。
虽然舆论回应落后了朝廷一步,但叛军的出兵速度却比朝廷更快一步出兵。
刘宠出兵三万人攻打颍川郡东部的新汲县,而领军之人名为管亥,曾为青州黄巾军渠帅。
黄巾之乱被迅速平定后,由于朝廷的精力再一次被并州匈奴叛乱与凉州羌乱牵制,刘宠趁乱收编招募了许多黄巾余孽。
虽是残部,但终归是从官军的围剿下存活并化整为零转移至了陈国,还是有着一定战斗力的。
而管亥便是刘宠招募的几名黄巾军渠帅中最为骁勇的一位,刘宠以数千青州黄巾余孽为基本盘,将管亥麾下的兵马扩充到了一万人,并再给予管亥两万陈国州郡兵,令管亥侵攻颍川郡,尤其是要攻下许县。
颍川郡共有三千郡国兵,1000人被调去了豫州刺史王允麾下,剩余2000人中1000人留在郡治阳翟戍守,余下1000人分作五曲,则是被分别安排至新汲县、许县、临颍、颍阴和鄢陵五县据守。
这五座城本身属于中县,各有常备吏卒二百人,若是算上游徼、狱卒等武装力量,约莫能凑出近三、四百人的武装力量。
不过自天子恢复了民间八、九月份的都试后,若是各县县令遇到战事,紧急召集参与过都试的23岁男丁,尚且能组织出近万参与了一整年军士训练的武装力量。
只不过这一支力量通常是作为紧急情况下方可征募的部队,当初世祖光武帝废除“都试”制度,一方面是因为过于靡费钱粮,另一方面也是“都试”制度有可能导致地方拥兵自重。
毕竟世祖光武帝是充分体验过赤眉、绿林战斗力的,甚至一度被击溃,自然不愿意再重蹈覆辙。
刘辩虽重启“都试”,但也作出了严苛限制,非紧急时刻,集中征募参与过“都试”的青壮,罪行等同谋反,故而这些参与过“都试”的青壮都分散在各县。
因此毗邻陈国的这几座城池,实际上守军少则三百、多不过五百余,几乎挨着颍川郡与陈国边界的新汲县是第一个遭遇攻击的。
仅仅两日半,管亥便攻克了新汲县,折损约莫1300余。
以不超过一比三的战损比破城,并非是管亥麾下的部众有多么精锐,而是因为新汲县尉提议出城浪战。
新汲县尉认为管亥所部远来,定然疲惫,试图以夜袭惊扰,鼓舞城内士气。
新汲县令不知兵事,自然全权委托给了新汲县尉。
但并非人人都是合淝战神,管亥虽是黄巾出身,却也在一场场战事中积累了经验,对于新汲县尉的夜袭早作了防备。
前去夜袭的1000人中,有300人都是常备吏卒,另外700人则是城中的青壮。
但夜袭是需要前提条件的,刚摸到管亥大营外,便有青壮因为脚踩空摔了一跤而大叫出声,惊动了叛军。
叛军立刻鼓噪而进,将这县尉所领千人尽数包围后以折损200余人的代价将之斩尽杀绝。
这一败彻底动摇了城内的士气,随后便是两日半的攻城,新汲县令、县丞依旧抵抗到了最后一步,但士气低落兵力不足的情况下,在造成1100人的伤亡后终归还是被攻破了城池。
城破后,管亥杀死新汲县令、县丞,并放纵士兵劫掠两日,而后进军许县。
许县并不算小县,甚至可以说是颍川郡的第二大中心,处于雒阳与陈国、汝南郡的交通要道上,是连接帝国心脏与东南富庶之地的重要干线。
而许县周边有洧水和潩水等淮河水系,具有一定的航运能力,便于物资和人员的区域流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