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八章:许县侵攻
第三百三十八章:许县侵攻 (第2/2页)若是攻占了许县,那就意味着叛军已经具备了威胁三河的实力。
不过许县的城防并不弱,它的城防是在黄巾之乱中经历过考验的,而且新汲县破城如此之快,除了浪战的新汲县尉外,便是倚仗着突然袭击的优势。
新汲县尚且能招募更多青壮守城,但管亥的袭击来得太快。
而韩浩吸取了那位新汲县令的教训,在听闻叛军侵入颍川郡的那日便开始准备守城器具,巩固城防,分发兵器,征募参与过“都试”的青壮1100人,其余青壮2000人,将许县的守备力量增至常备吏卒400人,都试青壮1100人,青壮2000人,合计3500人。
并且管亥在新汲县的劫掠和屠戮,不仅间接多给了韩浩两日的准备时间,更是令许县上下一心。
数日后,管亥部众28000余众抵达许县,并对许县围三缺一,立即发起了猛攻。
尽管做足许多布置,但许县依旧面对的是十倍于己的敌人围攻。
连战两日,韩浩亲自指挥压力最重的东面城墙,北面交给了县尉周泰,南面则是交给了另一位县尉蒋钦,未曾被攻打的西面则是交由了县丞娄圭,勉强守了下来。
但城中3500守军仅两日便折损了500人。
而正值城中惊惶之时,一位投机者站了出来,抓住了机会,主动承担起了城中青壮、物资调配和民心的安抚。
颍川陈氏家主陈纪当众怒斥了刘宠的叛乱行为,并捐献了整整一万石粮食给城中士卒和百姓,并提供了不少弓箭,还组织家兵参与守城,并安排人手救治受伤的士卒,还捐献了不少药石,否则此刻城内的境况绝不会好。
而看着韩浩布满血丝的猩红双目,一旁的蒋钦拍了拍他的肩膀,道:“元嗣,你两天两夜未曾合眼了,且去歇息片刻吧,此处我和幼平帮你照应着些便是。”
韩浩的反应略有些迟钝,看向蒋钦和他口中的“幼平”。
蒋钦口中的“幼平”看向韩浩,并未言语,只是重重地点了点头。
这位“幼平”是九江下蔡人,名为周泰,与蒋钦同为好友,但不善言辞,素来沉默寡言,但却与蒋钦领着部众往来纵横于淮泗一带,行游侠之事。
然后韩浩将二人招安了。
没有太复杂的劝说,只是单纯地叙述了利益和朝廷接下来一段时间的剿贼计划。
许县这种大县是拥有两名县尉的员额的,而县尉虽是秩二百石小官,却也是他们洗白的第一步,故而并没有嫌弃,即便周泰身披三创,依旧巍然不动地守在城头,如一尊铁人般感觉不到疼痛似的。
韩浩略作迟疑,但旋即故作轻松地拍了拍蒋钦的肩膀,朗声大笑道:“如此黄巾余孽,此刻猛烈攻城不过是知晓郡府和朝廷的援军不日即将抵达,故而狗急跳墙罢了,尚无需公奕(蒋钦)与幼平(周泰)代劳,请子伯县丞(娄圭)来代我守御东门便可。”
言罢,在众人错愕的目光下,韩浩令亲卫帮他卸下身上的玄甲,裹着一张毛毡便闭上了眼眸,和衣而睡,不多时便打起了响亮的呼噜声。
但听着韩浩的呼噜声,周边的士卒们反倒是安心了不少。
这几日从部署到临战,韩浩的表现征服了一众士卒,以县令之尊亲自守卫在第一线,自然是深受士卒们的爱戴。
既然县令能在城门楼安睡,想必战况尚在他的预料之中。
众人蹑手蹑脚地远离了城门楼,将门合上,尽量不打搅韩浩的休息。
但在众人退出城门楼的一刹那,背对着众人打呼噜的韩浩便停下了呼噜声,睁开眼看着墙壁默然不语。
尽管这两天几乎没合过眼,但这种时候他又哪里能睡得安稳呢?
哪怕是闭上了眼睛,韩浩也只觉得脑子里嗡嗡直响,脑袋也好似被人搅成一团浆糊似的,思绪亦是此起彼伏。
这几日袍泽的死状,伤亡数字,箭矢消耗……这些全在他的脑海中回荡着。
其实他又何尝不畏惧呢?
只不过作为县令,他必须表现出镇定自若的神情。
否则若是连他都惊慌失措了,其余的士卒早就四散奔逃,哪里还能有战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