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汉官 > 第42章:有利有弊【4K】

第42章:有利有弊【4K】

第42章:有利有弊【4K】 (第2/2页)

如此种种,让刚刚经历内部叛乱的刘璋大怒,冲动之下就杀死了张鲁的母亲。
  
  额,至于张鲁的母亲为什么在成都,这个其实有点狗血。
  
  主要是张鲁之母也精通五斗米教所传的鬼道秘术,并且好养生,有少容。
  
  简单来说就是张鲁之母一把年纪了,样貌却依旧像个少女一样。
  
  因此之故,张鲁之母常常往来于益州牧刘焉家,传其房中术养生。
  
  张鲁也因此通过其母与刘焉的关系得到信任,令五斗米教在汉中一家独大。
  
  从这个角度来说,刘璋杀其母或许并不是什么冲动,而是早有怨恨。
  
  但杀人一时爽,想要善后就麻烦了。
  
  正所谓:杀母之仇,不共戴天。
  
  身处汉中的张鲁得知此事后,二话没说就造反了,彻底和刘璋撕破脸。
  
  刘璋虽然派遣中郎将庞羲与李思等人多次攻打,但都被张鲁的教众给击败。
  
  张鲁越发自信,便割据于汉中以五斗米教教化百姓,直接政教合一。
  
  一来二去刘璋也没辙了,只能与张鲁打打嘴仗。
  
  于是乎刚刚带上“汉中王”帽子没几天的刘璋,就这样失去了汉中。
  
  他本想是效仿先祖汉高秀一把的,却没想反而丢了个大脸。
  
  威望大失的刘璋也被这接二连三的叛乱搞得很没有安全感,甚至对益州本土的人都开始多疑起来,开始越发器重“东州兵”了。
  
  只是这样一来就又导致了一个问题,那就是益州本土势力的不满。
  
  要知道“东州兵”可不单纯是一支军队、
  
  数年前,凉州军祸乱长安,劫掠关中以及周边地区的时候,南阳、三辅曾有几万户百姓不堪折磨,流亡到益州求存。
  
  彼时益州牧刘焉便将他们全部收为部众,称为“东州兵”。
  
  所以“东州兵”并不是军队那么简单,更像是拖家带口的武装集团。
  
  刘璋对“东州兵”越发器重,这支势力为了生活的更好,自然难免要与益州本土势力争夺资源,乃至于发生冲突。
  
  在这种情况下,刘璋虽然看似靠着“东州兵”坐稳了位置,但是益州内部的分裂却不减反增,只是一直引而不发。
  
  而当邺城的消息传到成都时,益州的暗流顿时越发汹涌起来。
  
  是日,成都郊外庄园。
  
  只见一名中年文士振袖而起,愤然道:
  
  “魏哲何人?不过一汉贼尔,粗鄙武夫焉敢擅言圣人学问?”
  
  “关东诸公何以如此懦弱,竟让此人大放厥词,散布如此荒诞无稽之谈?”
  
  此人乃是文学从事张裕,蜀郡人士,乃益州有名的大儒,尤其精通图谶,能够精通以天象变化附会人事,预言吉凶,亦善相。
  
  作为今文经学在蜀中的儒家代表之一,张裕此刻那叫一个咬牙切齿。
  
  若非做不到,他现在甚至恨不得活吃了魏哲。
  
  然而他如此做派,却让一旁的几位文士不满。
  
  今日本是士林闲聚,彼此说些闲言互通有无罢了,谁乐意听张裕发泄?
  
  面容粗陋的张松当即不满道:
  
  “张从事此言差异,魏公之言也未尝没有道理。”
  
  “孟子曾言:武王伐纣,不为不义。”
  
  “正因武王为公义而不顾名声私利受损,才令姬周入主天下八百年。”
  
  “如此不正合魏公的义利之说么?”
  
  “哼!依我看,这天下就是以私义乱公利的蛀虫多了,才会沦丧至此。”
  
  其实张松和张裕也没什么过节,就是这张嘴刻薄习惯了,为此没少得罪人。
  
  比如此刻,张裕闻言就气得双眸圆瞪,直喘粗气。
  
  但不等他开口,一旁的杜琼就气急败坏道:
  
  “竖子,你指桑骂槐的骂谁呢?”
  
  与张裕一样,杜琼也是蜀郡人,刚刚被刘璋拜为从事。
  
  别看他在益州的名望没有张裕大,但杜琼的底气却不小,其自幼便跟随蜀中大儒任安学习经学,数十年来一人将任安的学说研究透彻,继承了任安的衣钵,在益州士林人脉广阔。
  
  最关键的是,杜琼尤其精通于谶纬之学,并且一直以此为傲。
  
  刚刚若不是张裕抢先开口,他也是要对魏哲进行批判的。
  
  眼下见张松似乎站在魏哲那边,他当即讥讽道:
  
  “古人言【相由心生】,现在看来此言果真不虚。”
  
  “这等贼子胡诌的荒诞之说,恐怕也只有阁下才会相信。”
  
  啧啧~不得不说杜琼是知道怎么阴阳人的。
  
  他不说这话还好,这么一说张松气得拍案而起,直接拔剑就刺。
  
  若不是周围人连忙拦下,说不定今日两人就要倒一个了。
  
  而被两人这么一闹,这场聚会自然不欢而散。
  
  然成都郊外的这场闹剧只是益州乱状的一个缩影。
  
  随着邺城商贾将魏哲当日在知行书院的一言一行甚至被邺城好事者编辑成册,然后与《大学章句》合订成一本,名之曰《知行录》,并且开始向四方贩卖。不少对刘璋不满的益州士族,不惜花重金也要购得此书。
  
  由于益州大族豪富,加上求购者甚多,甚至出现了十匹蜀锦换一书的盛况。
  
  在这种潮流下,纵然益州有很多今文经学一脉的儒生对魏哲的言语大肆污蔑、诋毁,但还是难以抵挡《知行录》在益州的流行。
  
  如吴懿,李严,费观,张松,许靖等古文经学一脉的儒生,更是开始精研此书,越读便越是佩服,甚至开始尝试亲身践行起“国学”的理论来。
  
  以往他们对魏哲虽然久仰大名,但却都抱着一种事不关己的心态。
  
  不倾慕,也不怨怼,就是当个旁观者。
  
  可是如今,即便魏哲没有迎奉天子,掌握天下大义,但益州内部却还是渐渐出现了一批“亲魏派”,隔三差五的便劝说刘璋与邺城结盟,切勿与之为敌。
  
  而刘璋在考虑到汉中、荆州都是敌人的情况下,竟然觉得他们所言颇有道理,便决定派张松出使邺城,交好魏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