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儒教的圣经
第68章 儒教的圣经 (第2/2页)看起来他说了很多,但仔细想想就能发现,他从未和朱元璋说过超越时代的东西。
即便是讲解生产力,也只是对过去的总结,而没有提出未来该怎么做。
就是怕把朱元璋给吓到了。
标哥才是新生代,想改变世界真正要指望的是他。
等他继位,才是大刀阔斧改变的时候。
如果朱标也不行,那就放在第三代。
以劳资的身份地位,争夺一下第三代的教育权没问题吧?
别忘了还有小组织,等那些人长大步入朝堂,自己就不是一个人了。
不过这些都是未来的事情了,现在先把眼前的事情处理好。
至少不能再让理学成为官方唯一版本。
“之前我就和您说过,我家长辈们早就注意到了这个问题。”
“他们一直觉得,朱熹对孔子的神化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
“会让儒学逐渐失去本质,会给世俗化的华夏文明,蒙上一层阴影。”
“所以那时候他们就在考虑,要如何来解决这个问题。”
“经过对儒学、佛学以及其他学派,发展过程的解析。”
“他们找到了思路,并且拿出了一些框架。”
“只是可惜,全都销毁在战火里了。”
“不过我还能记得一些。”
“只要找到一位大学者,再结合我的记忆,当有五成把握推出一套新学说与理学对抗。”
马皇后表情轻松了一些。
五成把握,已经非常高了。
她对马钰的话,没有丝毫的怀疑。
那一节节课程已经证明了,在学问这一块,马钰家族是真的有点无所不能。
他既然这么说了,那肯定能拿出一些真东西出来。
她也没有追问,马钰都掌握了些什么。
这点自知之明还是有的。
她虽然读过理学著作,但理解并不深。
马钰说了她也不一定能听懂。
当然,最主要的是,马钰一直在他们眼皮子底下。
等将来真的动手改造儒家的时候,自然就一目了然了。
现在最重要的问题是,去哪找到一位符合要求的大学者。
一想到这里,马皇后就头疼不已。
朱标也开始犯愁,现在的读书人非理即心。
有这个能力的人,都是个学派的大家,想让他们放弃自己的学问,几乎不可能。
没这个能力的,他们就算想参与,也做不到啊。
现在的情况就尬住了,有能力的用不动,能用的动的没能力。
这时马皇后像似想到了什么,看向马钰问道:
“你家长辈曾点评过天下英雄,可曾说过有谁能担此重任?”
马钰点点头,说道:“有一个,但我觉得还是先让陛下去找,如果他找不到我再将这个人说出来。”
这件事情全是他在说,如果最后的人选也是他提出的,换成谁都不会放心。
先让朱元璋去找,能找到那更好,找不到再将这个人选说出来,他们会更容易接受一些。
马皇后自然知道他在想什么,失笑道:
“你啊,有时候很聪明,但有时候又很糊涂。”
“这么大的事情一个人怎么可能完成,理学也是几代人接力才完善的。”
“想在儒学里另开一派,即便有你提供的思路,也不是一两个人就能完成的。”
“陛下会寻找一些合适的人参与,你提供的那个人选也加入进来。”
“让他们自己各凭本事,谁能折服其他人,谁就是主导者。”
马钰一排脑门:“哎呀,您看我,真的糊涂了。”
朱标在一旁催促道:“表弟快说,是何等人才,竟能得你家长辈如此器重。”
在他们心里,马钰背后的长辈们,堪称是一座座望不到顶的大山。
他们都如此器重,认为可以自创一派的人才,又该是何等的惊才绝艳。
马钰没有再犹豫,当即就说道:
“此人出身医学世家,十四岁削发为僧,却在不久之后拜入席应真真人门下学习。”
马皇后惊讶的道:“子阳子真人?”
席应真是元末明初道家的代表性人物,学识渊博。
精通易经、史学,通晓阴阳术数、兵略、占候诸学。
马皇后知道他并不奇怪。
奇怪的是,一个和尚竟然拜道士为师。
马钰颔首道:“是的,十余年前我家一位长辈路过苏州,想要拜访席真人。”
“只是因为战乱未能见到他本人。”
“但在白鹤观,见到了一位十余岁的少年沙弥。”
“道观里见到和尚是一件奇事,我家长辈就了解了一番。”
“才知道他是席真人的弟子。”
“在详细了解过他的情况之后,我家长辈给出了评价。”
“身为僧侣却不礼佛,学道却不敬神,学儒却不尊孔子。”
“却又摸到了三教之精髓。”
“若不夭折,将来必为经世之才。”
马皇后和朱标皆震惊不已,这个评价可是非常之高了。
“既然他如此大才,你那位长辈为何不调教一番呢?”
马钰笑道:“席真人的弟子谁敢抢啊。”
“这是玩笑话,主要是我那位长辈只是路过,加之乱世到来多有不便。”
“所以也只有遗憾离去。”
“后来他也几次与我谈及此事,甚至想带我去拜访。”
“只是可惜……”
说到这里,他长叹一声没有继续往下说。
马皇后和朱标自动脑补,马钰所在的家族应是屡次遭到灾祸,当时已经自顾不暇,哪还有功夫去访友。
这时,朱标问道:“对了,你还没说那人的身份呢。”
马钰摇摇头,说道:“时间太久名字都都忘了,我也只能想起这些。”
马皇后接话道:“席真人的弟子还是和尚,有这两条信息就足够了。”
“派人去苏州打听一下就能知晓。”
朱标一想也是,和尚拜道士为师本就很显眼,再加上还是席应真的徒弟,就更好找了。
大不了去问问席应真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