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0章 浓眉大眼的也叛变了
第460章 浓眉大眼的也叛变了 (第1/2页)此后三日,李己和张书两位兵科给事中,就泡在中书门下五房的兵房中,给李如松的奏疏写摘要。
这期间,苏泽第一日就来到兵房,亲自对李己和张书嘘寒问暖。
“两位督宪干臣能为我中书门下五房分忧,宋主司,快去把上次内阁赐下的茶叶泡上!”
李己虽然不待见苏泽,但是听到苏泽这么礼遇自己,心中还是很高兴的。
毕竟苏泽在外朝可是被称作影子阁臣的,人家官居从四品,对自己这个正七品的兵科给事中这么客气,说出去可是太有面子了!
苏泽又向宋纁问道:
“餐食怎么说?”
宋纁拱手说道:
“午饭就请两位给事中和我们兵房一起用餐。”
听到这里,李己和张书心中也一暖。
大明的官署一般会提供一顿中饭。
有条件的衙门可以自己雇人请厨子,没条件的则会向京师的酒楼饭店订餐。
不过六科是个没经费的衙门,所以大部分给事中都是自己带饭。
皇宫有着严格的防火规定,除了御膳房之外不能有明火,饭菜冷了的时候只能用泥闷的炭盆来加热,到了冬天经常加热不均,而夏天则要担心带的饭变质。
六科也很羡慕中书门下五房。
皇帝为了表示对内阁的尊重,特命内阁可以设立自己的小厨房。
内阁自然也带着中书门下五房,所以中书门下五房也是管中饭的。
宋纁又问道:“下官正要禀告苏检正,这晚饭?”
听到晚饭两个字,张书心中咯噔了一下。
管晚饭的意思,就是要加班了?
苏泽大手一挥说道:
“两位给事中可是专门来帮助我们的,岂能怠慢了二位?”
“让鸿胪寺的迎宾馆备菜送过来!钱从我司的公帑出!”
李己虽然不会因为这些小恩小惠,就完全改变对苏泽的态度,但是人家这么客气,李己也不好意思再板着脸,对苏泽说了两句场面的客气话。
接下来两天,苏泽也是早晚都来兵房,绝口不问工作进度,就拉着李己和张书嘘寒问暖。
这下子搞得张书这个年轻官员都不好意思了,对中书门下五房拉着他们干活的怨气全部消散。
李己虽然还嘴硬,嘟囔着苏泽“大奸似忠”,但是每次苏泽来,李己也会摆上笑脸,也会说上两句客套话。
三日后,在李己和张书的帮助下,有关李如松奏疏的摘要总算是总结了出来。
李己和张书不仅仅是对李如松的奏疏进行总结,还将他奏疏中不合理的部分都摘了出来,并且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
这些原本是李己准备在李如松上奏后,单独上奏弹劾的。
但是现在反而成了帮着李如松修改奏疏。
李己也觉得哪里有些奇怪。
——
三日后,李如松奏疏的摘要送到了内阁。
宋纁深吸一口气,双手捧着一迭装订整齐的文书,向前一步,声音清晰而沉稳地禀报道:
“启禀诸位阁老,卑职宋纁奉赵阁老钧命,已将总参谋部作战司主司李如松所上关于军令体系、预备役制度等诸项条陈之摘要提炼完毕,特此呈阅。”
他将文书恭敬地放在高拱面前的桌案上。那文书虽厚,却远非当初李如松呈上的“小山”规模,显然是经过了精炼。
高拱“嗯”了一声,并未立刻翻看,而是看向赵贞吉:“赵阁老,此事是你督办,你先看看。”
赵贞吉应了一声,拿起最上面一份摘要,迅速翻阅起来。
他眉头起初微蹙,似在仔细审视,但很快,一丝惊讶和赞赏便浮现在脸上。他看得越来越快,手指不时在纸页上划过重点。
张居正和诸大绶也被赵贞吉的反应吸引,目光也落在了那份摘要上。高拱见状,也拿起一份翻看。
内阁值房里一时只剩下纸张翻动的沙沙声。
片刻后,赵贞吉放下手中摘要,脸上难掩惊喜。
“宋主司,此摘要条理分明,纲举目张!不仅将李如松繁杂之条陈梳理得井井有条,更难得的是,其指出的问题切中肯綮,所提建议亦极具洞见!”
“尤其对《作战指令规范》中部分术语模糊、基层执行可能遇阻之处,以及《预备役动员制》中与地方卫所衔接不畅之隐患,剖析得鞭辟入里!”
“此摘要非但未减损原奏疏精义,反令其脉络更清晰,利弊更昭然!”
张居正也看完了手中部分,缓缓点头,目光中带着一丝深意看向宋纁:
“不错!此摘要用词精当,见解深刻。兵房此次差事办得极好,竟能在短短三日之内,于如此庞杂军务中提炼出如此精要,且能切中实务要害,实属不易。”
高拱也点头,对宋纁提出表扬。
经过兵房的整理,李如松奏疏的内容一目了然。
对照摘要,很快就能找到李如松奏疏中的内容。
更可贵的是还能对不合理的地方逐条分析,提出修改意见。
李如松毕竟是个刚毕业的武监军官,他的奏疏中也有很多理想化的地方。
这份摘要对那些过于理想化的条款提出了务实的修改意见,若非对基层军务非常了解,是提不出这样的建议的。
高拱看过宋纁的履历,宋纁能有这个能力?
还是苏泽暗中出手相助?
不对啊,苏泽虽然担任武监教务长,但是也没有出任过基层军职,连京师都没有离开过。
但是这份摘要是过关了,高拱说道:
“此摘要确属上乘!不仅梳理之功,更有匡正之效。兵房此次出力甚巨,当嘉勉。此摘要速抄录副本,连同李如松原疏,一并进呈御览!陛下正欲详知军改细则,此摘要正是利器。”
李如松上书在通政司耽误了一天,内阁耽误了三天,隆庆皇帝早就望眼欲穿了。
宋纁又站出来说道:
“回禀首辅、诸位阁老,此摘要虽由兵房汇总誊录,然其中精要提炼与关键指谬,实多赖六科李己、张书两位给事中之力。”
“两位给事中早在奏疏送到通政司的时候,就逐页审阅李如松原疏,详加批注,见解卓绝,鞭辟入里。”
“兵房不敢贪功,特向诸位阁老说明。”
此言一出,几位阁老都有些意外,随即露出恍然和玩味的表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