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1章 被制裁下的EDA
第871章 被制裁下的EDA (第2/2页)这些顶尖的技术天才们,平日里或许有些恃才傲物,但在大是大非和真正的技术挑战面前,却展现出了惊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他快速回复着各种问题,协调资源,分配任务。
手指在键盘上飞舞,眼神专注而锐利。
只有在间隙抬头,看到对面墙上那幅“芯火燎原”时,他的眼神会变得格外复杂,充满了对那个男人的敬佩。
陈默。
他的老板,他的伯乐,整个华兴EDA事业的奠基人和总指挥。
这一刻,钟耀祖胸腔中再次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澎湃之情,其中夹杂着对陈默近乎崇拜的佩服,以及身为华兴EDA一员的巨大骄傲。
三年前,当他被陈默从麻省理工那个充满光环和无限未来的实验室“忽悠”回国时,他并非没有过犹豫和怀疑。
毕竟,那时的他头顶着“MIT最年轻博士”的光环,在学术界的道路一片光明。
学校导师私下透露,再沉淀两年,院士的名额就是他的。
而陈默给他描绘的蓝图,打造中国人自己的、世界一流的EDA工具链,听起来固然热血,但前路荆棘密布,成功与否,犹未可知。
他搞不懂的是陈老板为什么明明不懂EDA的算法细节,但却对EDA在整个芯片产业、乃至国家科技战略中的位置有着惊人的洞察。
陈老板也不懂最新的机器学习模型,但他总能一针见血地指出AI驱动芯片设计将是未来十年打破摩尔定律瓶颈的关键。
难道真的有天才?
更难能可贵的是,陈总更是对自己承诺了难以想象的资源支持和绝对的技术主导权。
“耀祖,我知道你担心什么。担心国内科研环境?
我给你建世界一流的实验室,设备预算上不封顶,只要你列清单。”
“担心人才?我让你亲自面试,全球挖人,薪资待遇对标硅谷顶尖公司,我亲自去跟HR和财经部门吵架。”
“担心官僚主义?在我这里,技术问题你说了算,我只要结果,过程你全权决定。谁要是敢给你使绊子,你直接找我。”
“回来吧,我们一起做点真正能写进历史的事情。”
陈默的话语,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带着真诚和远见。
也正是这份近乎偏执的信念打动了他。
陈默不仅给了他难以拒绝的科研自由和资源支持,更重要的是,让他看到了这项事业对于国家、对于民族科技产业的巨大意义。
他还清晰地记得陈默当时对他说的话:
“耀祖,在丑国,你或许能成为一名杰出的科学家,为人类的科技树添砖加瓦。
但回到华兴,我们是在为我们自己的民族建造一座不会被轻易撼动的科技堡垒。
这里的每一个突破,都带着我们自己的印记,都关系着我们未来能否挺直腰杆。
这难道不是更酷、更有挑战性的事情吗?”
最终,自己放弃了唾手可得的荣耀和安逸,脑袋一热之下选择了这条充满未知挑战的“渡河”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