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地下实验室(1)
第30章 地下实验室(1) (第1/2页)从海清返回一周后,林暮秋收到了新的任务指令。这次不是外出探险,而是协助总部的研究团队分析从“天池”带回的晶体控制核心。这对他来说是个新挑战——从实地行动转为研究工作,需要不同的技能和方法。
天机局的研究设施位于总部地下深处,是一个高度保密的区域,即使大多数天机局成员也无权进入。林暮秋在严格的安检后,被引导至一个被称为“深层实验室”的区域。
实验室空间宽敞,分为多个独立区域,每个区域都有特定的研究目的。中央是一个玻璃隔离的核心区,里面设有先进的源力分析设备和各种监测仪器。晶体被安置在一个特制的容器中,周围环绕着复杂的仪器阵列。
“欢迎加入团队,林暮秋,”一位中年女性向他伸出手,“我是李玉华,源力物理学专家,负责这次研究项目。”
李教授是国内顶尖的源力研究专家,曾参与多项重要发现。除她之外,研究团队还包括两名年轻的源士、一名古文字专家和多名技术支持人员。
“我们已经对晶体进行了初步扫描和分析,”李教授带着林暮秋参观设施时解释,“确认它确实是一种信息存储装置,内部的液态物质不仅能储存能量,还能记录和处理信息,类似一种古代计算机。”
她指向显示屏上的复杂数据流:“最大的挑战是如何读取这些信息。晶体设计有多层保护机制,只有特定的源力模式和序列才能激活正确的读取协议。”
林暮秋理解了自己的角色:“所以需要我尝试与它建立连接?”
“正是,”李教授点头,“根据龙辰老师的建议,你对古代源力设备有独特的亲和力,可能更容易找到正确的激活方式。”
接下来的几天,林暮秋与研究团队一起,系统地尝试各种方法与晶体互动。这是一项精细而耗费精力的工作,需要极高的专注度和源力控制精度。
每次尝试,林暮秋都需要将自己的源力精确调整到特定频率,然后尝试不同的输入序列。大多数尝试都毫无反应,但偶尔会有微弱的回应——晶体内的液体形成特定图案,或散发出特殊的能量波动。
第四天下午,一个突破性的发现让整个团队兴奋不已。当林暮秋尝试模拟自己在“天池”设施中感受到的特殊脉动模式时,晶体突然发出明亮的蓝光,内部液体开始快速流动,形成复杂的螺旋状结构。
“它激活了!”李教授激动地宣布,监测设备显示出前所未有的能量读数。
林暮秋集中精力,保持与晶体的连接。随着连接深入,他开始接收到一系列影像和信息——不是通过视觉或听觉,而是直接在脑海中形成的概念和理解。
这些信息异常复杂,包含了关于龙脉网络的详细描述、各节点的功能和位置、能量流动的规律、甚至操作和维护的方法。更令人震惊的是,这些信息中还包含了一些关于古代文明的片段——他们如何发现和利用源力,如何建立全球性的能量网络,以及最终因何走向衰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