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章 请开海禁!
第433章 请开海禁! (第2/2页)在如今这样的情况下,他们还能如曾经一样,还敢如曾经一样,仗着人多势众,仗着钱粮赋税的底气,给皇帝制造麻烦吗?
“陛下,臣乃江南之人,自小便听闻倭寇之事,长成亦饱受倭寇祸乱之害,如今取得如此抗倭大捷,臣不胜激动,愿附韩尚书之议,为有功将士封赏,为民兵请编!”
“臣亦附议!”
“臣亦附议!”
数位江南党人先后站了出来,附议韩贤的建言。
朝堂各派这都明白了过来,江南人,终于怂了。
他们就像是瞧见了一片遮在朝堂上数十年的乌云,在这一刻,终于渐渐散开。
该轮到他们上场了!
新帝缓缓点头,“赏罚分明,乃领兵之要,朕亦绝不会亏待了英勇作战的将士,韩卿,便依你所言,由兵部拟个条陈,交政事堂审议,尽快定下。”
“臣领旨!”
当韩贤退下,刑部尚书孙准又出列道:“陛下赏罚有度,天恩浩荡,给了这些民兵队伍以朝廷正军的员额,但此事背后所牵扯的江南奴变之事,该如何定性,请陛下示下。”
众人闻言,不由议论纷纷。
孙准所说的事情,的确有道理。
这帮民兵可是因为反抗主家,暴乱而得的自由,若是给了他们封赏,那该如何认定他们这样的行为呢?
“陛下,臣以为,朝廷从来都严令不许蓄奴,江南士绅巧取豪夺,逼迫这些良民失地失业为奴,本就不对,如今奴变,乃咎由自取,恶有恶报,当不予追究!”
“臣附议,这些家奴得脱自由之后,不仅不曾为祸一方,而且还为国朝立下如此大功,更不应该追究他们的罪责!”
“陛下,臣反对此言!据臣所知,江南士绅并未蓄奴,而是这些人主动托庇于主家,平日亦是以义子、佃户、长工等身份为主家分忧,赚取生活所需。如今他们以下欺上,聚众索要身契,不从则杀人放火,烧杀劫掠,若是不予追究,岂非失了律法之严明!”
“臣附议!这些家奴可不是未曾为祸一方,光是湖州董家就死了百余口人,可谓是血债累累,至少当诛首恶,以儆效尤!否则开此恶例,恐为天下动荡之患啊!”
在这个问题上,朝堂瞬间分成了两方。
有意思的是,反对对江南奴变轻拿轻放不予追究的,赫然以其余地方官员居多。
其中微妙,不言而喻。
新帝平静地听着双方的争吵,眼看着争吵愈发激烈,轻咳一声,压住众人的声音,看向郭相,“郭爱卿,你身为政事堂首相,此事有何见解?”
郭相忽然被点到名字,略微有几分猝不及防,但几乎是瞬间便镇定了下来,脑子稍稍一转,便拿出一贯和稀泥的本事,开口道:
“陛下,臣以为,诸位大人说得都有道理,既要彰显律法之严明,同时又要结合具体缘由与情况,不如以董家血案为基,诛杀最初煽动奴变的领头之人,同时对其余之人予以宽宥,如此宽严并济,便可两全其美。”
新帝听完,却并未采纳,而是淡淡道:“此事牵连甚广,容朕细细思量之后再议吧。”
郭相一愣,在新帝继位之后,在这样的场合,他只要开口,还很少不被采纳,陛下这是什么意思?
朝堂上争吵的双方也是一怔,郭相这两头讨好的方案,竟然没被采纳,难不成陛下是想要直接全部宽宥?
众人联想起当初奴变初起之时的一些传言,不由在心头生出一个大胆的念头:
难不成这奴变还真是齐侯的手笔,陛下的授意?
在短暂的沉默之中,吏部尚书也出列开口道:“陛下,如今江南,杭州府、嘉兴府、定海府,三府知府,俱获罪夺官,押送中京,更有杭州府连同同知、通判,亦已空悬。江南又值越王叛乱,奴变四起,当先遣能臣干吏,安抚地方,梳理民政,以防江南赋税重地,动荡不安。”
白圭微微眯眼,看着这位郭相的门生,如今关中少壮派的扛旗人物。
这是等不及想要抢位置,分好处了吗?
顾相的眼中,也露出几分激动。
郭应心啊郭应心,你还真是在这个时候犯傻了啊!
抢吧,抢吧!
你抢得越厉害,我们就越安稳!
新帝沉默了片刻,缓缓点头,“此言也有道理,先说说这三府知府,吏部有什么人选举荐吗?”
吏部尚书开口道:“臣拟了一份名单,请陛下过目。”
童瑞匆匆走下御阶,将名单接过,递给了新帝。
新帝扫了一眼,便放在了一旁,缓缓道:“散朝之后,将这些候选人的履历卷宗到勤政殿,朕看过之后再定。”
郭应心闻言眉头更皱。
他对陛下要亲自定夺这三个位置一点都不奇怪。
但陛下如此明确迅速地表态,并且要求吏部将候选人的履历也送去,还是让他察觉到了一丝不对。
不应该啊,既然江南官员被齐侯拿下这么多,他属意吏部往江南掺沙子,不是应该正和陛下之意吗?
虽然当中多了几个关中出身的官员,但熟悉的才好用,陛下应该理解啊!
陛下为何会直接按下此事,并且要亲自审定呢?
而且方才,关于江南奴变的处置之事上,自己的建议明明各方都兼顾到了,陛下为何要放在一旁不予采纳呢?
问题到底出在哪儿呢?
他悄悄抬头,看向御座。
然后便对上了一双正朝他冷冷看来的眼睛。
他的后背猛地渗出一阵冷汗。
糟了!
自己犯了大忌了!
如今朝中诸事未决,自己却忙着抢地盘!
奴变之事,不站在陛下的角度思考;
反倒急着让自己人去占据江南富庶之地!
在陛下看来,自己这是要在打倒江南党之后,拉起新的关中党!
对陛下来说,这是不可容忍的!
自己的行为,甚至会反过来保下江南党!
一念及此,郭应心只感觉如遭了当头棒喝,悔不当初,整个人也有些摇摇欲坠。
不行,老夫得弥补此事,否则别说朝中权势,就连致仕和死后的恩荣恐怕都要大打折扣!
看着身边郭相的面色剧变,顾相低下头,嘴角缓缓勾起。
看吧,老夫说什么来着?
谁说这事情就没有转机了?
当你败象渐露的时候,往往你的对手也会得意忘形,那时候,就是你的活命之机!
不少提前得了顾相吩咐的江南臣子也多少猜到了几分陛下的心思,心头生出了几分喜色。
顾相威武,这一局,还真有了生机了!
但就在他们暗自庆幸的时候,白圭缓缓出列,朗声开口,“陛下,昨日南京巡抚陆十安,派人送来了一封民间请命的奏表,臣阅览之后,觉得当呈送御前,请陛下御览。”
新帝淡淡道:“哦?竟有此事?呈上来吧。”
童瑞再度走下去,从白圭手中接过了一封文书,转交给新帝。
新帝默默看完,开口道:“既是民间请命之声,童瑞,你便与诸位爱卿读一读,让大家都听听吧。”
众人不由心生好奇,民间之事,呈送御前,还给他们都念念?
这是出了什么大事了?
在许多人好奇且期盼的眼神中,童瑞缓缓开口,用他特有的尖厉嗓音,将这封请命文书,念了出来。
当他的声音落下,整个大殿之中,鸦雀无声。
众人的脸上,震惊、骇然、愤怒、激动,各种表情异彩纷呈。
因为,这封请命文书总结起来,就四个字:
请开海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