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青海没有羊眼汤 > 第六十二章 虎伥·上篇

第六十二章 虎伥·上篇

第六十二章 虎伥·上篇 (第1/2页)

永乐十四年,四月廿三。
  
  太原城像个巨大的蒸笼,从去年秋末至今,滴雨未落。汾河宽阔的河道萎缩成几道浑浊的细流,勉强维持着城池的命脉。两岸龟裂的河床裸露着,像大地干涸的伤口。往年此时早已葱茏的田野,如今一片枯黄死寂,风卷起漫天黄尘,扑打在城墙斑驳的砖石上,也扑打在每一个太原人焦灼而绝望的脸上。空气里弥漫着尘土、燥热和一种挥之不去的、如同铁锈般的腥甜气味——那是饥饿与恐惧发酵的味道。
  
  烈日当空,毫无遮拦地炙烤着晋王府西侧那片被高墙圈禁的荒芜之地——晋恭王朱棡的坟园。墙内墙外,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墙外是晋王府的朱甍碧瓦,戒备森严;墙内则是断壁残垣,荒草萋萋。几座巨大的石人石马歪斜在没膝的枯草中,更深处,一座规制宏大的坟茔沉默地矗立,正是初代晋王朱棡的长眠之所。然而此刻,真正引人注目的并非这座王陵,而是紧挨着坟茔东侧,那几间临时搭建、低矮破败的土屋。
  
  这便是废晋王朱济熺和他五个儿子的囚牢。
  
  土屋没有窗,只在墙上凿了几个拳头大的孔洞透气。门是一整块厚重的榆木板,从外面用粗大的铁链锁死。热浪从门缝、气孔里汹涌地灌进去,屋内如同炼狱的烘炉,空气粘稠得令人窒息。墙角散乱地铺着些霉烂的草席,便是床铺。一个形容枯槁的中年男人靠坐在最里侧的土墙边,他便是朱济熺。曾经贵为亲王,如今却穿着破烂的粗布囚衣,须发纠结,眼窝深陷,只有偶尔抬起的眼眸中,残留着一点被绝望反复淬炼后近乎麻木的锐利。他身边蜷缩着四个瘦骨嶙峋的少年,最小的那个约莫八九岁,正发着低烧,无意识地呻.吟着。
  
  屋子中央,一个约莫十七八岁的青年正用一块破瓦片,小心翼翼地刮着墙角渗出的、混合着泥腥味的湿土。他叫朱美圭,朱济熺的长子。长时间的饥饿和不见天日的囚禁,让他颧骨高耸,嘴唇干裂起皮,动作虚弱无力。他将刮下来的一点湿泥小心地捧在手里,走到墙边一个缺了口的破陶碗旁,碗里只有浅浅一层浑浊的水。他试图将湿泥混入水中,用手指搅动,希望能沉淀出一点能入口的泥水。
  
  “圭儿…”朱济熺嘶哑地开口,声音干涩沙哑,“没用的…省点力气…”
  
  朱美圭的手顿住了,他抬起头,看着父亲,又看了看角落里**的幼弟,眼神里是深不见底的疲惫和一种近乎野兽般的求生欲。他舔了舔干裂的嘴唇,固执地继续搅动着那碗浑浊的泥浆。
  
  “父王,总得…试试。”他的声音微弱,却带着一股拗劲。
  
  就在这时,“哐当”一声闷响!厚重的榆木门下方,一个巴掌大的活板被从外面拉开。一个粗陶碗被粗暴地塞了进来,碗里是半碗发馊发黑、几乎辨不出原貌的糊状物,散发着令人作呕的酸腐气。
  
  “开饭了!猪猡们!”门外传来护卫粗野的呼喝,伴随着几声不怀好意的哄笑。活板随即被重重关上。
  
  屋内死一般的寂静。那碗散发着恶臭的食物,像是对他们最后尊严的践踏。几个年幼的孩子下意识地缩了缩身体,眼中充满了恐惧。
  
  朱美圭放下手中的破碗,盯着地上那碗“食物”,胸膛剧烈起伏。片刻,他猛地扑过去,端起那碗馊食,几乎是用尽全身力气,狠狠砸向紧闭的木门!
  
  “哐啷!”粗陶碗碎裂,黑绿色的糊状物溅得到处都是。
  
  “滚!拿回去喂狗!”朱美圭嘶声怒吼,声音因为极度的愤怒和虚弱而颤抖变形。
  
  门外短暂的死寂,随即爆发出更大的哄笑声和污言秽语。
  
  “不识抬举的贱种!”
  
  “饿死你们这群丧家犬!”
  
  “等死吧!看你们能硬气到几时!”
  
  脚步声渐渐远去,留下屋内死一样的沉默和弥漫的恶臭。
  
  朱济熺闭上了眼睛,两行浑浊的泪水无声地滑过脏污的脸颊,渗入干裂的嘴角,带来一丝咸涩的痛楚。朱美圭背对着众人,肩膀剧烈地耸动,指甲深深掐进掌心,渗出血丝也浑然不觉。砸碗的爆发耗尽了这少年最后的气力,一股强烈的眩晕感袭来,眼前阵阵发黑,胃里翻江倒海,却空无一物,只能痛苦地干呕。他踉跄着扶住冰冷的土墙,才勉强没有摔倒。
  
  就在这时,一阵阴冷的风,毫无征兆地从那几个狭小的气孔里钻了进来。这股风来得极其诡异,外面明明是酷热难当的午后,这风却带着刺骨的寒意,瞬间驱散了屋内的燥热,却带来一种更加令人心悸的阴森。
  
  风里,似乎夹杂着极其细微的呜咽声,断断续续,若有若无,如同无数根冰冷的丝线,缠绕上人的耳膜,直往骨头缝里钻。
  
  “呜…呜…冤…啊…”
  
  “…还我命来…朱棡…子孙…不肖…”
  
  声音飘忽不定,时而像女人压抑的哭泣,时而像老人垂死的呻.吟,时而又变成一种非人非兽、充满了怨毒的尖啸!这声音并非单纯通过空气传播,更像是直接响在人的脑海里,勾起内心最深处的恐惧和绝望。
  
  “啊——!”角落里的幼弟被这突如其来的阴风和怪声吓得尖叫起来,拼命往哥哥怀里钻。
  
  另外三个少年也吓得抱成一团,瑟瑟发抖,牙齿格格作响。
  
  “父王…父王!又来了!鬼!鬼又来了!”一个少年带着哭腔喊道。
  
  朱济熺猛地睁开眼,眼中布满了血丝。他挣扎着想站起来,身体却虚弱得不听使唤,只能死死地盯着那发出怪声的气孔,枯瘦的手紧紧攥成拳头,指甲几乎要嵌进肉里。他经历过太多次这样的“闹鬼”,每一次都伴随着更深的折磨和屈辱。
  
  朱美圭强忍着眩晕和恐惧,转过身,背靠着墙壁,将幼弟护在身后。他苍白的脸上没有多少血色,只有一双眼睛在黑暗中亮得惊人,死死盯着气孔的方向。他经历过更深的绝望——几个月前,他几乎被活活饿死。那时,他恍惚中不止一次“看”到一些东西。此刻,那细微的呜咽声,似乎唤醒了他濒死记忆中的某些片段,一种冰冷的、粘稠的、带着腥气的恶意…比门外那些护卫的狞笑更加真实,更加令人毛骨悚然。
  
  “不是鬼…”朱美圭的声音嘶哑低沉,带着一种他自己都没察觉到的寒意,“是…别的东西…在哭…在恨…”
  
  他的话让屋内的寒意更重了几分。朱济熺看着长子那异常明亮又异常空洞的眼神,心中猛地一沉。他想起了美圭那次濒死后的胡话,想起了王府里那些关于“饿鬼附体”的恶毒流言。
  
  阴风呜咽着,在狭小的囚室里盘旋。呜咽声渐渐低了下去,却并未消失,仿佛潜伏到了更深的阴影里,等待着下一次的发作。
  
  ---
  
  日头偏西,酷热稍减,但空气中的燥意和尘土气息依旧浓重。太原城西,靠近汾河残水的一处破败龙王庙前,人头攒动。龙王庙早已荒废多年,泥塑的龙王像残破不堪,彩漆剥落,露出里面灰黄的泥胎。然而此刻,庙前空地上却搭起了一个简陋的高台。
  
  新任晋王朱济熿一身素色锦袍,端坐在高台中央的楠木太师椅上,神情肃穆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焦虑。他身后站着几位王府属官和本地几位有头有脸的乡绅耆老。高台下方,黑压压跪满了从城中各处汇聚而来的百姓,男女老少皆有,个个面黄肌瘦,神情麻木而绝望。他们是被强征来“观礼”的。
  
  台前空地上,几个穿着破烂法衣、脸上涂着油彩的“法师”正手舞足蹈,绕着中央一堆熊熊燃烧的篝火跳着怪异的舞蹈。他们挥舞着桃木剑,摇着破铃铛,口中念念有词,时而高声呼喝,时而伏地叩拜。篝火旁,几个同样穿着古怪的人,正费力地将几只瘦骨嶙峋、不断哀鸣的猪羊拖向火堆——这便是今日的“祭品”。
  
  “敕令!”一个须发皆白、穿着最华丽法衣的老法师猛地跳到台前,对着台下百姓和远处的汾河嘶声高喊,“四方龙王,河伯水神!速降甘霖,解我焦渴!今奉晋王千岁之命,献上三牲血食,涤荡妖氛!祈天悯人,速降甘霖!”
  
  他话音未落,那几个助手便将挣扎的猪羊狠狠推向篝火!凄厉的惨嚎声瞬间刺破空气!皮毛烧焦的恶臭混合着血腥气猛地弥漫开来!
  
  台下跪着的百姓中,响起一片压抑的惊呼和啜泣。有人不忍地别过头去,有人则麻木地看着,眼中只有对雨水的渴望。
  
  朱济熿微微皱眉,随即又恢复了肃穆。他站起身来,走到台前,对着焚化牺牲的烟火和远处的汾河,深深一揖,朗声道:“孤王朱济熿,代天牧民。今太原大旱,赤地千里,黎民倒悬,皆因邪祟作梗,天心震怒!孤已严惩不肖,正本清源!今虔诚祷祝,献祭牺牲,恳请上苍开恩,龙神垂怜,速降甘霖,以解倒悬!”他的声音洪亮,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势,将“邪祟作梗”、“严惩不肖”几个字咬得格外重。
  
  他的话音刚落,高台侧后方,一个穿着王府低级管事服饰的干瘦中年人便扯着嗓子对台下百姓喊道:“都听见了吗?千岁爷说了!这大旱,都是因为有人做了伤天害理的事,招来了灾祸!千岁爷仁德,已经替咱们除了祸根!现在诚心求雨,老天爷马上就会下雨了!还不快给千岁爷磕头谢恩!”
  
  百姓们面面相觑,在王府护卫凶狠目光的逼视下,终于稀稀拉拉地磕下头去,参差不齐地喊着:“谢王爷恩典…求老天爷下雨…”
  
  朱济熿满意地看着台下匍匐的人群,嘴角掠过一丝极淡的笑意。他挥了挥手,示意祭典继续。更多的“法师”加入了狂乱的舞蹈,铃铛声、呼喝声、火焰的噼啪声和尚未散尽的焦臭味混杂在一起,构成了一幅荒诞而压抑的求雨图。
  
  就在这时,一阵突如其来的怪风卷着黄沙,猛地扑向高台!吹得篝火忽明忽暗,火星乱飞,险些燎着了法师的法衣。那股风带着一股难以言喻的阴冷和腥气,与酷热的环境格格不入。
  
  朱济熿被风沙迷了眼,狼狈地后退一步。他身边一个心腹护卫眼疾手快,急忙上前遮挡。
  
  台下的百姓也被这阵突如其来的邪风吹得东倒西歪,惊呼连连。混乱中,不知是谁小声嘀咕了一句:“这风…邪性…怕不是…坟园那边的东西…”
  
  声音虽小,却像一颗石子投入死水,瞬间在人群中激起一圈圈恐惧的涟漪。许多人下意识地将目光投向了晋王府西侧那片被高墙围起的区域,眼神里充满了敬畏和恐慌。关于坟园“闹鬼”,关于废晋王父子“引动祖灵震怒”的流言,早已在饥饿和绝望的催化下,传遍了太原城的大街小巷。
  
  朱济熿拂去脸上的沙尘,脸色瞬间阴沉下来。他冷冷地扫视着骚动的人群,目光如刀。那干瘦的王府管事立刻跳出来,厉声喝道:“胡吣什么!哪来的邪风!分明是龙王爷显灵,驾风而来!再敢妖言惑众,扰乱祈雨大典,抓起来送官!”护卫们立刻按着刀柄,凶神恶煞地逼视人群。
  
  骚动被强行压了下去,但空气中弥漫的恐惧和疑虑,却比刚才更加浓重了。那阵带着腥气的阴冷怪风,像一道不祥的阴影,笼罩在每个人心头。
  
  ---
  
  祈雨大典草草收场,除了留下满地的灰烬、焦臭和一城更加沉重的绝望,没有带来一丝云彩。朱济熿阴沉着脸回到戒备森严的王府承运殿。殿内雕梁画栋,冰盆里散发着丝丝凉气,与外面炼狱般的景象恍如隔世。
  
  “废物!一群废物!”朱济熿猛地将手中的玉骨扇摔在地上,昂贵的扇骨应声而碎。他烦躁地在殿内踱步,华贵的锦袍下摆扫过冰冷光滑的金砖。“跳了半天大神,风倒是招来了,可那是他娘的什么风?邪风!妖风!还嫌流言不够多吗?啊?”他指着殿外西侧坟园的方向,几乎是咆哮着,“那边!那边才是祸根!那对父子一天不死,太原就一天不得安宁!”
  
  殿内侍立的几个心腹属官噤若寒蝉。总管太监王德顺小心翼翼地躬身上前,低声道:“千岁息怒。那朱济熺父子已是笼中困兽,苟延残喘罢了。坟园的动静,不过是护卫们按您的吩咐…稍加‘引导’,让那些愚民以为是祖宗震怒,罪在废王…这**岁的名位,是大有裨益的。”
  
  “益处?”朱济熿猛地停下脚步,转过身,眼神阴鸷地盯着王德顺,“本王要的是他们死!悄无声息地死!死得干干净净!不是要他们半死不活地吊着,天天弄些鬼哭狼嚎的把戏出来!现在倒好,求雨不成,邪风倒起!百姓都疑心是坟园里的‘东西’作祟!这‘东西’是谁?还不是指着本王,说本王刻薄寡恩,逼死了兄长侄子,惹得天怒人怨!”
  
  他越说越怒,抓起案几上一个青玉镇纸就要砸,终究还是忍住了,重重地顿在案上,发出沉闷的响声。
  
  “千岁爷明鉴,”王府护卫统领,一个身材魁梧的汉子张铁山抱拳道,“坟园那边,属下亲自盯着。朱济熺油尽灯枯,也就这几天的事了。至于朱美圭那小子…上次饿得只剩半条命,不知怎么又缓过来了,骨头硬得很。不过属下已吩咐下去,饮食再减半,夜里‘动静’再大些,保管熬不过这个月!只是…”张铁山脸上露出一丝困惑,“最近夜里,兄弟们守在外面,有时…有时也觉得那风声哭嚎,似乎…似乎有点太真了,不像是咱们的人弄出来的…”
  
  “嗯?”朱济熿眉头一拧,“什么意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