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骆凝能够支付的报酬(二合一)
第181章 骆凝能够支付的报酬(二合一) (第1/2页)冬日的京城,寒风凛冽,刮在脸上如同细密的冰针。
位于东四环外一片普通住宅区的某个高层公寓里,暖气开得很足,却依旧驱散不了骆凝眉宇间的冰冷霜意。
她蜷缩在刘师师家客厅角落的单人沙发里,身上裹着一条厚厚的羊毛毯,素面朝天,长发随意地挽了个松散的发髻,几缕发丝垂落,衬得她本就清瘦的脸颊愈发苍白。
面前的小茶几上,散落着几份文件和几张催缴通知单,金额后面跟着的一串零,像沉重的锁链,勒得她几乎喘不过气。
解约了。
用了五年青春和无数个日夜的汗水打拼出来的“洛神”光环,最终在资本冰冷的绞杀下轰然崩塌。
公司给她罗列了数项“违约”罪名——从“不配合商业活动”到“私下接触竞品公司”——每一个都足以毁掉她的职业生涯。
她不是没抗争过,但对方握着她几年前签下的、那时还懵懂不知其残酷的“全权委托经纪合同”,以及那晚在酒吧冲突后更添几分忌惮的背景。
公司摆明了要榨干她的剩余价值,或者逼她就范。
最终,她选择了割肉离场。
变卖了京郊那套承载着“洛神”梦起点的温馨小公寓,掏空了出道以来几乎所有的积蓄,甚至厚着脸皮借遍了能借的朋友——
包括眼前这套暂时容身之处的所有者刘师师——才勉强凑够那笔天文数字的违约金。
然而,噩梦并未结束,公司声称由于她的“违约”,导致数个广告代言和影视项目的损失,将这部分“预期收益损失”也强硬地算在了她的头上。
最终清算下来,她不仅身无分文,还倒欠了近七百万的债务。
七百万。
这数字像一座无形的大山,沉沉地压在心头。
曾经的粉丝欢呼、舞台荣光、通告应接不暇的日子,遥远得如同上个世纪。
她现在甚至不敢轻易开手机,银行催缴的短信、经纪人助理最后带着些许怜悯又公式化的“提醒”、以及几个昔日“朋友”拐弯抹角的试探,都让她心力交瘁。
她不再是那个高高在上的“洛神”,而是一个被巨额债务追得无处可逃的“负资产”。
“骆骆,喝点热牛奶吧。”刘师师端着一杯温热的牛奶从厨房走出来,脸上带着明显的担忧。
她刚结束一个剧的拍摄回来没多久,家里就多了这么一尊被霜打了的“洛神”,而且情况远比她想象中严重百倍。
“事情总会有办法解决的,你别太逼自己。”
骆凝勉强扯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接过杯子,指尖冰凉。
“谢谢你,师师姐。要不是你收留,我真不知道能去哪。”这话里透着浓浓的疲惫和无处安身的惶恐。
她环顾四周,刘师师这套不算特别大但布置得温馨雅致的公寓,成了她此刻唯一的避风港。
可寄人篱下的滋味,就像一根细刺,时刻提醒着她如今的狼狈。
“说什么傻话,我们是朋友啊。”刘师师在她旁边坐下,轻轻叹了口气,“你接下来有什么打算?总要想办法……把这些债还了。不然……”
不然,这沉重的债务会像跗骨之蛆,彻底吞噬她的未来。
被限制高消费、无法乘坐飞机、甚至可能被起诉……这些可怕的后果,骆凝不是没想过,每次想到都让她不寒而栗。
“歌。”骆凝盯着杯中升腾的热气,眼神却慢慢聚焦,燃起一丝近乎偏执的光,“只有歌,能让我最快翻身。”
这是她唯一能抓住的救命稻草。
她本就是创作加演唱型的偶像出道,嗓子是她最引以为傲的武器,也是她现在唯一能想到的翻盘希望。
她需要一首足以让她摆脱泥潭、重回巅峰,甚至超越“洛神”时期国民度的爆款歌曲!
脑海中瞬间闪过一个名字——江浔。
那个能写出《如愿》、《起风了》这样直击灵魂作品的年轻人!
那个在丽枫酒店花园餐厅初遇时让她惊艳于其才华、又在北舞校友聚会上无视旁人偏见、最后在酒吧冲突中如同神兵天降般救下她们,甚至在她醉酒失态后还能保持尊重的男人。
他的歌,拥有撼动时代的力量。
如果能拿到他几首歌的版权,甚至让他为自己量身打造,或许……或许真的有一线生机!
她记得他曾说过“潜力和某种特质”,也记得他那句关于家国情怀歌曲的话。
“江浔?”刘师师也瞬间明白了她的想法,眼睛微微一亮,但随即又浮现担忧。
“可是……他恐怕价格不菲。高考学神、畅销书白金作家、创业新贵……他的身价恐怕已经涨到天上去了。而且《如愿》他那么看重版权,只肯卖演唱权,现在更是……”
骆凝的眼神黯淡了一下,随即又变得更加坚定,甚至带上了破釜沉舟的决绝。
“我别无选择,师师姐。这是我唯一的、快速可行的路。就算付出……任何代价。”
最后四个字她说得很轻,却重若千钧,里面包含了太多无法言说的沉重和无奈。
她想起那次在刘师师家中醉酒后模糊的记忆,江浔替她们盖好被子的模糊身影,那时或许就埋下了某种奇异的、并非纯粹交易可能的种子?
她需要力量,而江浔,似乎拥有赋予她这种力量的能力,无论是才华上,还是……其他方面。
某种她之前不敢深入去想的关系雏形,在债务的压迫下,变得模糊而又清晰起来——不是爱情,而是更为复杂和相互需要的共生。
几天后,在刘师师的客厅。
骆凝看着手机屏幕上那条刚刚发送出去的、带着巨大希望和更深重沉沦感的QQ消息,心跳如擂鼓。
“江先生,最近有时间吗?我想……和您再谈谈关于歌曲版权的事情。”犹豫了很久,她又加上了一句……
“有些新的情况和想法,想当面和您沟通,关于我的债务和未来。希望能请您和师师姐吃个饭或来师师姐家坐坐?”
消息石沉大海。
等待的几个小时里,每一分钟都格外漫长,骆凝感觉自己像是等待宣判的囚徒。
直到傍晚,手机屏幕终于亮起,一个简洁的回复:“明晚七点,方便吗?我去师师姐那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