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盛世下——月光下的归途
第126章 盛世下——月光下的归途 (第2/2页)苏晴点头,忽然发现窗帘缝漏进的月光,在地板上拼出个小小的五角星,像白天阅兵场的缩影。
何宸瑜趴在书桌上打盹,笔记本电脑还亮着项目进度表,手边的即食海参啃了一半,包装袋上的生产日期印着“2025.9.3”——像给今天的激动盖了个戳。佣人轻手轻脚地给他披上毯子,看见他屏幕保护程序是张阅兵方阵的照片,步数计数器显示“32000”,比项目达标数还多出两千。
另一边,出租车缓缓驶向王府井步行街,街边的路灯渐次亮起,暖黄的光勾勒出街边建筑的轮廓。宋婉柔把脸贴在车窗上,好奇地张望着,街边琳琅满目的店铺和来来往往的行人,都透着十足的京城味儿。
“这地儿可热闹了,时间还早,先看看……。”宋融指着前方,嘴角带着点笑意,“以前我来京城出差的时候,休息了就爱来这儿逛。”
李楠盛轻轻拍了下他的胳膊,“好,好好……就知道你爱凑热闹。”语气里却满是亲昵。
车刚在步行街口停下,宋子谦就迫不及待地跳下车,被宋思远喊住:“慢点儿,别摔着!”
老人拄着拐杖,慢慢走下车,目光落在街边的老字号牌匾上,“这地方,变化可真大啊。”
他们沿着步行街往里走,宋婉柔被一家卖老北京小吃的店吸引住了,橱窗里摆满了五颜六色的糖人儿、驴打滚和艾窝窝。“妈,我想吃这个。”
她拽着李楠盛的袖子撒娇。李楠盛笑着点了下她的额头,“就你嘴馋。”还是带着她走进店里。
店里弥漫着香甜的气息,宋子谦眼睛亮晶晶的,盯着柜台上的小吃,每样都想尝一尝。宋融给父亲买了一份豌豆黄,“爸,您尝尝这个,软软糯糯的,不费牙。”宋思远接过,吃了一口,脸上露出满足的神情,“嗯,还是那个味儿。”
从店里出来,他们继续往前走。路过一家卖传统手工艺品的店时,宋思远停下了脚步,店里展示着精美的京剧脸谱、剪纸和兔儿爷。他走进店里,拿起一个兔儿爷端详着,“以前过年,你爷爷总会给我买个兔儿爷,那时候可稀罕了。”
宋婉柔凑过去,看着那些色彩鲜艳的兔儿爷,“爷爷,我给您买一个吧。”宋思远摆了摆手,“不用,看看就行。这些老玩意儿,现在不多见了。”可眼里还是透着不舍。
这时,步行街上传来一阵欢快的音乐声,原来是有人在表演传统的舞狮。宋子谦兴奋地跑过去,挤在人群里看得目不转睛。宋融扶着父亲也跟了过去,李楠盛和宋婉柔跟在后面,一家人被热闹的氛围包围着。
舞狮结束后,人群渐渐散去。宋思远看着周围热闹的景象,感慨道:“现在的日子真好啊,以前哪敢想能来京城,还能在这么热闹的地方逛逛。”宋融拍了拍父亲的肩膀,“爸,以后咱们还来,带您去更多好玩的地方。”
不知不觉,天色已晚,步行街的霓虹灯全部亮起,整个街道变得五彩斑斓。宋婉柔拿出手机,想拍张照片留念,却发现手机电量不足了。宋子谦笑着说:“姐,没关系,这些画面都记在咱们心里了。”
一家人在步行街的长椅上坐了一会儿,休息好了才起身离开。离开王府井步行街时,宋婉柔忍不住回头看了一眼,她知道,这一趟京城之行,会成为他们一家人最难忘的回忆。
从王府井步行街出来,宋融拦了辆出租车,报出机场名字时,李楠盛悄悄把揣在兜里的兔儿爷往包里塞了塞——刚才宋婉柔趁爷爷不注意,还是把那个泥制的小玩意儿买了下来,说要摆在老家的电视柜上。
车过东直门时,宋思远醒了盹,看着窗外掠过的高楼,突然问:“飞机快还是当年的战马快?”
宋子谦抢着答:“当然是飞机!飞得比鸟都高!”
老人笑了,眼角的皱纹挤在一起:“那时候骑战马追敌人,觉得马就是最快的了,现在啊……”
话没说完,却被宋婉柔举着的手机打断——屏幕里正重播空中梯队的画面,歼-20的影子掠过天安门,“爷爷你看,飞机还能编队呢,像大雁!”
到了机场,宋融去换登机牌,李楠盛带着父亲在大厅的椅子上歇脚。宋思远的拐杖斜靠在椅边,杖头的木头茬蹭着光可鉴人的地砖,留下几道浅痕。
宋婉柔蹲在旁边,给兔儿爷裹上纸巾,怕磕坏了它的红漆耳朵,“刚才在步行街,你看那舞狮的红绸子,跟这兔儿爷的颜色一样亮。”
安检时,宋子谦的运动鞋过安检机,鞋底沾的长安街尘土在屏幕上显成淡淡的阴影。宋融接过父亲的拐杖,看着安检员仔细检查杖头,突然觉得这根陪了父亲大半辈子的木头,比任何精密仪器都更沉。
李楠盛的帆布包过机时,滚出来的薄荷糖在传送带上蹦了两下,像颗调皮的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