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牌焚墓改,罪孽归木——恬不知耻
第160章 牌焚墓改,罪孽归木——恬不知耻 (第1/2页)接下来的三天,宋思远像被抽走了主心骨,整日枯坐在空荡荡的客厅里,手机被他攥得发烫,屏幕亮了暗、暗了亮,却始终等不到那个救命的来电。
他把自己关在屋子里,拉上厚重的窗帘,连白天都开着昏黄的壁灯——不敢开电视,怕看到财经新闻里宋氏的股价像断了线的风筝;不敢刷手机,怕弹出“资产拍卖”“债权人围堵”的消息;甚至连佣人走路的脚步声稍重些,都会惊得他猛地抬头,喉咙发紧地问:“是不是……是不是有消息了?”
第一天夜里,焦虑像藤蔓缠得他喘不过气。半梦半醒间,他又跌回宋融被警察带走的那天,警灯在老宅门口转得人眼晕,那混小子戴着手铐拼命挣扎:“爸!是圈套!我没做过!”
可紧绷的神经早已拧成一团乱麻,他竟魔怔似的认定是宋融挪用公款填赌债——明明那只是几个月前的商业纠纷,早就因证据不足结了案,此刻却被他在濒于崩溃的臆想里,硬生生套成了拖垮宋家的“原罪”。冷汗浸透了枕巾,他猛地坐起身摸向手机,屏幕暗得像口深井,只有窗外的风卷着落叶拍在玻璃上,“啪嗒、啪嗒”,像谁在暗处数着他剩下的日子。
第二天,焦虑变成了钝痛。他盯着墙上宋家的全家福,目光落在宋婉柔身上——那个从小被夸“精明能干”的侄女,曾是他最看好的继承人,怎么就昏了头?
他想起她拍着胸脯保证“做空顾氏稳赚”的样子,想起自己发现祖宅被抵押时的暴怒,更想起她跑路前留下的短信:“二叔,我对不起宋家,但我也是被陈思良骗了!”
悔恨和愤怒啃噬着心口,他一遍遍地想:如果当初拦着她,如果早点查账……可世上哪有回头路?手机依旧沉默,连垃圾短信都没一条,仿佛整个世界都把宋家遗忘了。
此时,宋思远已经陷入精神错乱:宋婉柔分明没有跑路,他的记忆却错乱地认定她早已逃匿;更荒唐的是,宋婉柔本是他的孙女,他却记成了侄女,而她一直喊他“爷爷”,在他混乱的记忆里竟成了“二叔”。
第三天傍晚,他已经快要熬不住了。眼皮重得像挂了铅,心脏却跳得像擂鼓,指尖的麻木感顺着胳膊蔓延到全身。就在他以为希望彻底熄灭时,门铃突然响了——短促、沉闷,却像惊雷炸在空荡的屋子里。
他几乎是连滚带爬地冲过去,透过猫眼看到一个穿黑色中山装的男人,身姿笔挺,面无表情,手里捏着个牛皮信封。
不是快递,不是警察,更不是催债的!宋思远的心脏瞬间提到嗓子眼,开门时手指都在抖,连客套话都忘了说。
当那个没有邮票、没有地址,只盖着一枚鲜红朱砂太岁印的信封递到他手里时,他甚至闻到了朱砂混着墨香的味道,那是……希望的味道!他几乎要笑出声,指尖抚过冰凉的印章,心里疯狂呐喊:有救了!宋家有救了!
可当他颤抖着拆开信封,展开那张泛黄的信纸时,脸上的笑意瞬间僵住,血液仿佛在这一刻凝固。那字迹铁画银钩,却透着刺骨的寒意,每一个字都像冰锥扎进眼里:“宋融教子无方,致家族倾覆,当自裁谢罪;宋婉柔贪婪妄为,逐出宗族,永不得归。照办,留宋家一线生机。”
“自裁谢罪……逐出宗族……”他喃喃地重复着,信纸从无力的手中飘落,轻飘飘地盖住了他苍白如纸的脸。房间里瞬间死寂,只有他粗重的喘息声,像破旧的风箱在拉扯。
欣喜碎得连渣都不剩,只剩下铺天盖地的绝望。他瘫坐在地上,盯着那枚朱砂印记,突然明白了“最后一把”的真正含义——太岁爷从不是救主,而是判官。所谓的“生机”,是要用至亲的血和宗族的骨换来的。
他望着墙上全家福里宋融年少的笑脸,想起宋婉柔小时候追着他喊“二叔”的样子,又想起爷爷临终前“保住宋家”的嘱托。手心里的手机硌得生疼,可这一次,他连拿起的力气都没有了。
留一线生机?可这生机里,早已没有了他在意的人。这道裁决,到底是恩赐,还是另一种更残忍的终结?
客厅的窗帘被风掀起一角,夕阳的余晖斜斜照进来,在地板上投下一道长长的影子,像一道无法跨越的鸿沟。宋思远的影子缩在角落里,渺小得像一粒尘埃。
宋思远望着窗外灰蒙蒙的天,老泪纵横。他派人把宋婉柔从出租屋里拖了出来,彼时的她早已没了往日的光鲜,头发凌乱,衣衫破旧。“爷爷!我错了!你再给我一次机会!”宋婉柔抱着宋思远的腿哭嚎,“是陈思良骗我的!我不是故意的!”
宋思远闭着眼,指节因用力而泛白,喉结滚动了半天才挤出一句:“叫宋融来见我。”保镖应声退下,客厅里只剩下他粗重的喘息声,墙上的挂钟“滴答”作响,像在倒数宋家的时辰。
宋融进来时,衬衫皱巴巴的,眼窝深陷。他刚从拘留所出来没几天,商业案的阴霾还没散去,家族的崩塌又砸得他喘不过气。“爸……”他刚开口,就被宋思远打断。
“太岁爷的裁决下来了。”宋思远声音哑得像砂纸磨过木头,把那张写着“自裁谢罪”的信纸推过去,“你不死,子谦、子豪……两个孩子这辈子都抬不起头,宋家最后一点根都得烂在泥里。”
他盯着宋融,眼里没有痛惜,只有破釜沉舟的狠厉,“你该知道,宋家祖训里‘舍一人保宗族’的规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