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首个国际数学奖项【二合一求月票】
第146章 首个国际数学奖项【二合一求月票】 (第1/2页)“这次真是多亏相场模型预测颗粒粗化,才能让我们通过反向优化,提出梯度掺杂加多层异质结构新方案。”
“目前已经紧急制备出样品。”
“锦飞那边来了消息,说过两天就会进行风洞考核。”
“眼下邢晖和小林他们都提前过去了。”
航空材料研究院院长办公室,李何伟热情招呼徐铭在旁边沙发处坐下,为其介绍新涂层设计方案的情况。
再讲这几句话时,丝毫不掩饰脸上的喜色。
能看出此时心情相当不错。
徐铭在超级计算中心模拟完颗粒粗化过程,便没有过多关注后续的情况。
毕竟术业有专攻,他也不可能什么领域都擅长。
今天他本来正在图书馆查阅资料,验证自己对代数多尺度解析筛法的改造可行性,突然接到李何伟院长电话得知有重要的事情,这才专程从学校赶了过来,没想到已按照新的涂层设计方案制备出样品。
不过根据电磁耦合相场模型,模拟出的颗粒粗化的动力学过程,进行反向优化得到新涂层设计方案。
究竟能否达到隐身战机的指标要求,还属于未知数。
需经过周密的实验后才能知晓。
关于这一情况,哪怕是徐铭都不敢百分百保证。
因此他并未往身上揽功。
“希望实验结果能给大家一个惊喜。”徐铭接过李何伟的话茬附和上这么句。
闻言李何伟则脸上笑容更盛。
“怎么?”
“咱们的大天才,对自己没有信心……”
主动打趣这么句,随即又立刻开口找补,不希望把压力给到徐铭。
“你不用有什么压力。”
“无论最终的实验结果如何,这都是一场必要尝试。”
“失败挫折不了我们什么,但如果成功的话,便能把电磁耦合相场模型纳入标准设计流程,如此未来每年都可以为我们节省大量经费和研发周期。”
话说到这里。
他也不再往下耽搁时间,忙讲出真正目的。
“其实今天喊你过来,主要是想你跟我一起过去,参加新涂层设计方案的实验。”
“毕竟新的涂层设计方案,没你可不行。”
徐铭把李何伟院长的话听进耳中,对此邀请丝毫不觉得有什么意外。
记得相场模型预测刚结束时,李何伟就提到了这事。
而他则是没有拒绝。
主要忙活大半个月时间,才搞定的电磁耦合相场模型以及又亲自适配算法,肯定也想知道最终表现。
况且改造了这么久的代数多尺度解析筛法,进度却无明显的突破性进展。
适当换个环境和思维,倒也是件好事。
另外对男人来说,面对国家的新型隐身战斗机,不可能不激动兴奋。
于是念头停留在这里,他没有任何迟疑,立刻点头斩钉截铁答应下来。
“好的李院长。”
“我就知道你肯定会去的,先回去准备一下,明天上午咱们准时出发。”李何伟拍了拍徐铭的肩膀褶子多出几条。
办公室内满是他那掺着笑容的大嗓门。
……
徐铭目前除了改造代数多尺度解析筛法外,手头上并没有其他的项目课题,所以倒也没啥好专门去准备的。
无非是和陈璐以及导师院里面讲一声。
而不知道是不是凑巧,他刚返回燕大数院,便接到了导师张鲁平打来的电话。
虽没有详细告知具体的事情,但从话筒中声音夹杂的喜悦来看应该是好事,待挂断后便顺势调转方向,直接前往理教楼教授办公室。
不多时。
他轻车熟路来到相应楼层。
在距离导师办公室还有十几米远时,就听到熟悉的声音从里面传出。
且还有着其他人。
快步近前来到门口处,见房门处于开启状态,直接大大方方走进去。
随着办公室内的空间豁然开朗,顿时几道熟悉的身影进入到视野中。
除导师张鲁平外,旁边还站着郑以中教授。
以及正坐在沙发上的田纲院士。
甚至连平时见面次数不多的冯长平教授,此刻都专程来到了这里。
思维快速运转,正分析其中可能有的原因时,耳旁当即响起导师的声音。
“徐铭你来了,快过来坐这详细说。”
张鲁平注意到徐铭,立刻暂时停下几人的交流,忙摆手招呼徐铭到沙发坐下。
面对自己的导师,徐铭肯定不会拘谨什么,点点头便来到沙发旁坐好,并不忘主动向身旁的其他人问候。
“田院士。”
……
话音才刚落下,就又注意到在场几人,都正把目光锁定在他的身上且颇为炙热。
仿佛是欣赏什么国宝。
纵使徐铭对大家都不陌生,此刻也难免会感到有些不太自然。
只好主动询问道:
“那个导师……是出了什么事吗?”
“好事。”张鲁平笑着回答。
田纲同声附和:“确实是件值得高兴的喜事。”
“看来小徐还不知道。”郑以中和冯长平对视了一眼接过话茬补充。
好在大家并没有继续往下卖关子,见徐铭的确还没有得到相关消息,张鲁平走过来坐下后主动详细解释。
“是这样的小徐,就在刚才我们接到了,国际理论物理中心和国际数学联盟的官方邮件,告知燕京大学数学科学院博士生徐铭,凭借在数论领域的成就和影响力,荣获本届拉马努金数学奖。”
“并于下月举办颁奖典礼。”
“估计过段时间,此消息会正式面向公众公布。”
“虽然以你对数论界的贡献,获得本届拉马努金奖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但作为你的首个国际数学奖项,相对来说还是比较有纪念意义的。”田纲这时跟在张鲁平后面开口讲了这么句不再沉默。
郑以中则想到什么脱口道:“正常来说你应该也会收到消息才对。”
“我刚从航空材料研究院回来,没看邮箱邮件。”徐铭摸了下头随口回答。
同时脸上也现出欣喜之色。
嘴角有些难压。
正如田纲院士所讲的那样,拉马努金数学奖虽是新设立没几年的奖项,但好歹属于正儿八经的国际奖项。
尤其还被学界称作,是菲尔兹奖的邀请卷。
另外作为他人生中的首个国际数学奖项,确实具有比较特殊的意义。
是对他数学成就和贡献的肯定。
毫无疑问。
此时大家都为徐铭感到高兴,更为燕大乃至整个国内数学界有如此荣誉开心。
田纲看向徐铭的眼神那叫一个满意欣慰,整个人很快又忍不住搭话。
“以你现在二十出头的年纪,起步便是拉马努金这种国际数学奖项,我相信三十岁之前肯定能获得,数学界的最高奖项菲尔兹。”
“未来更有可能成为真正的数学大师。”
“数学界发展到现在,这么多年的历史,新世纪终于要轮到咱们国内数学界崛起。”
“而眼下才只是你的开始。”
伴随田纲神情激动的讲完这一席话,对面的郑以中和冯长平也不甘落后,纷纷开口发自己内心的感慨。
“菲尔兹奖从创立到今年已经七十多年,我们终于有希望能打破零记录。”
“确实不容易啊。”
徐铭把几位教授的话悉数听进耳中,能感受到老一辈数学人对此目标的执念,且同样是他早立下的目标。
没办法。
早在首次踏进燕大图书馆,因陶哲轩三十一岁获得菲尔兹奖的时候,他便暗自说出了那句‘数学人当如是’。
完全不夸张的讲,对于菲尔兹奖他志在必得。
要知道除了证明孪生素数猜想外,数论皇冠上的最后那颗明珠,哥德巴赫猜想也正处在攻坚阶段,甚至以后还有可能把千禧年大奖难题之一的霍奇猜想解决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