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6章 直趋应天:少年朱能
第086章 直趋应天:少年朱能 (第1/2页)广场勋贵们或兴奋、或算计、或心惊的低语,如同潮水般在汉白玉地面上流淌。
魏国公徐达却像一块沉默的礁石,独自矗立在靠近金水桥的石栏旁。
他身姿依旧挺拔如松,但那双曾洞察过无数战场风云的眼睛,此刻却紧紧地、死死地锁在天幕之上,仿佛要将那光幕中投射出的景象刻进灵魂深处。
光幕里,是他的女婿,燕王朱棣。那个曾经在北平王府意气风发的年轻藩王,此刻却深陷于建文四年的绝境。
酷暑、败仗、军心离散……朱棣站在土坡上,身影在灼热扭曲的空气里显得有些模糊,但那紧绷的下颌线,那眼中强行压制的怒火和更深处的疲惫与孤注一掷,徐达看得一清二楚。
那是困兽犹斗的眼神。一股难以言喻的沉重感压在徐达心头,沉甸甸的,几乎让他喘不过气。
他搭在冰凉汉白玉栏杆上的手,不自觉地收紧,指节因为用力而微微泛白。
就在这时,一阵轻微的脚步声靠近。一个温和而苍老的声音,带着一丝看透世事沧桑的感慨,在他身侧响起:
“魏国公,您看那天幕所指……灵璧。”
徐达没有回头,他知道是谁。
韩国公李善长缓缓走到他身侧,同样抬头望着天幕上那片标注着“灵璧”字样的、被战火和暑气笼罩的焦灼土地。
李善长伸出手,枯瘦的手指在虚空中点了点,仿佛在勾勒着无形的山川河流。
“真是天意弄人,巧合得令人心惊啊。”李善长的声音很轻,像是在自言自语,又像是在对徐达诉说一段尘封的、浸透血泪的历史,“当年……西楚霸王项羽,兵败如山倒,被高祖皇帝合围于垓下……十面埋伏,四面楚歌……那英雄末路之地……”
他顿了顿,目光变得极其悠远,仿佛穿透了天幕,看到了更久远的过去。
那声音里带上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唏嘘和宿命般的寒意:
“——正是此地,灵璧。”
“垓下……”徐达的喉咙里终于滚出两个沙哑的音节。
他搭在栏杆上的手,猛地攥紧!冰冷的汉白玉触感瞬间被掌心的灼热所取代。
天幕上,女婿朱棣困守灵璧,兵疲将乏,军心涣散;而李善长口中,千年前,同样是在这片土地上,不可一世的楚霸王被十面埋伏,最终走向乌江自刎的末路!
英雄末路……与龙兴之地!
这两个截然相反的意象,如同冰与火,在李善长轻描淡写的点破下,狠狠地、残酷地撞击在一起!
---
北平城。靠近燕王府西侧,一处寻常武官宅院的后院。
十岁的朱能,正有模有样地挥舞着一杆比他高出不少的白蜡木杆红缨枪。
枪法是他爹朱亮——燕山左卫副千户——手把手教的,一招一式,都带着军中武艺特有的干脆利落和杀气。
汗水浸湿了他额前的头发,小脸憋得通红,眼神却异常专注,嘴里还“嗬!嗬!”地给自己配着音。
突然,头顶的天空毫无征兆地亮了起来,那巨大的天幕再次展开!
朱能下意识地停下动作,仰起小脸,好奇地望向那神奇的光幕。
光幕中,金戈铁马,硝烟弥漫,正是建文四年那酷热绝望的战场。当那个魁梧悍勇的将军撕开衣襟,发出那声震耳欲聋的咆哮时,朱能浑身猛地一颤!
“朱能愿随殿下渡河!直趋应天!”
那声音,那名字!如同九天惊雷,狠狠劈在十岁孩童的心坎上!
朱能手中的红缨枪“哐当”一声掉在地上,他浑然不觉。
小小的胸膛剧烈起伏着,一股从未体验过的、滚烫灼热的气流猛地从脚底板直冲天灵盖!
天幕上那个顶天立地、在绝境中力挽狂澜、被无数勋贵赞许议论着未来国公之位的猛将……叫朱能!和他一模一样的名字!
是他!未来的他!
一股难以言喻的豪情和憧憬瞬间淹没了小小的朱能。他仿佛看到自己身穿那身威武的铠甲,站在燕王身侧,在万众瞩目之下发出同样震天的怒吼!
那画面如此清晰,如此令人血脉贲张!他激动得小脸通红,双手紧紧攥成了拳头,指甲几乎要嵌进肉里,恨不得现在就冲到那光幕之中,成为那个顶天立地的自己!
就在这时,一个念头出现了自己的脑子中:他爹朱亮不过是个副千户吧?按规矩,朱能要从军就得袭他爹的职才能进燕王护卫……
“袭职”!
这几个字,如同兜头一盆带着冰碴的冷水,将朱能浑身滚烫的热血瞬间浇灭!他猛地打了个寒颤,脸上的红晕褪得干干净净,只剩下一种近乎死灰的苍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