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9章 直趋应天:众臣的冷眼
第089章 直趋应天:众臣的冷眼 (第2/2页)“燕王赢了天下,要杀要剐的,是齐泰、黄子澄、方孝孺那些撺掇建文削藩、断了人家活路的读书人!至于你这种忠心耿耿、能打能杀的猛将……”
花景顿了顿,嘴角扯出一个洞悉世情的、略带讽刺的弧度:
“他朱棣敢动你一根汗毛?除非他老朱家日后不想消停了!他就不怕自己蹬腿闭眼之后,他儿子们争那把椅子的时候,底下的将军们也有样学样?忠臣猛将都没个好下场,谁还替他朱家卖死命?”
如同一道刺破阴霾的光,花景这番赤裸裸却又无比通透的剖析,让平安脸上的阴云终于裂开了一道缝隙。
那紧绷如岩石般的嘴角,极其艰难地向上扯动了一下,一个混合着苦涩、无奈和一丝隐秘轻松的笑容,慢慢爬上了他的脸庞。
他长长地、深深地吐出了一口憋闷许久的浊气,抬头望向天幕上那支正势不可挡扑向应天的燕军洪流,眼神复杂难明,最终却低低地、带着点狠劲儿地哼笑出声:
“嘿…嘿嘿……说得对!有其父必有其子!老朱家的种儿,都他娘的是狠角色!”
他撞了下花景的肩膀,眼中竟闪烁起一种近乎看热闹的奇异光芒,“老子倒真想看看,这‘热闹’后面还能唱出什么大戏!只盼着这该死的天幕,靖难完了也别收摊!”
花景咧开嘴,无声地笑了,露出两排被劣质烟草熏得微黄的牙齿。那笑容里,有着同样的混不吝和对未来“热闹”的期待。
天幕的光芒冷冷地洒在奉天殿前宽阔的广场上,也映照着下方一张张惨白失色的官员面孔。
扬州陷落,王彬被缚……天幕上这最新的“战报”,在应天的朝堂上激起的涟漪却远不如最初那般汹涌。
恐慌如同瘟疫,但此刻,这瘟疫似乎找到了它最明确的目标——那三个被反复提及、如同诅咒般的名字。
“齐泰……黄子澄……方孝孺……”一个户部郎中低声念叨着,眉头紧锁,眼神里充满了困惑和一种事不关己的疏离感,“这……这都是些什么人?从未听闻朝中有此等重臣啊!”
他身边的同僚同样一脸茫然:“是啊,齐泰?这个名字听……是闻所未闻!天幕所指,莫非是十年后得势之人?”
恐惧并未消失,而是像水流一样,朝着这几个“未来”的名字疯狂汇聚。
无数道目光在殿前扫视、探寻,带着难以掩饰的惊惧和审视,试图从同僚中找出哪怕一丝与这三个名字相关的蛛丝马迹,最终却徒劳无功。
大家面面相觑,确认彼此都非此三人,心中的石头才稍稍落下一点。
“监察御史王彬……”又有官员低声议论,随即带着明显的侥幸摆摆手,“这名字太普通了!或许是同名同姓,或许是未来才入仕的。眼下要紧的,是那三位‘祸首’!”
旁边立刻有人深以为然地点点头,语气急促,像是在说服自己:“正是!正是!天幕所示,乃数十年后事!彼时风云变幻,我等如今恪尽职守,忠于陛下,忠于朝廷,只要不沾那三个名字的边,想来……想来应是无碍的!”
在这种诡异的氛围下,一种扭曲的“轻松”感弥漫开来。天塌下来,总有个子更高的顶着!
这未来的滔天血海,似乎只与那三个尚未显山露水、甚至不知此刻在何方的“齐泰、黄子澄、方孝孺”有关。
至于那个倒霉的未来扬州御史王彬?名字太普通了,谁知道是哪个犄角旮旯的倒霉蛋?没人关心。百官们的心思,都集中在那三个仿佛被天幕打上“祸国殃民”烙印的名字上,暗自庆幸自己此刻与之毫无瓜葛。
天幕上,“直趋应天”四个巨大的血字如同烧红的烙铁,灼痛了每个人的眼睛。
这四个字代表的,是燕王朱棣那无可阻挡的兵锋,正踏着建文朝臣的鲜血和尊严,一步步碾向这座帝国的中枢!
在这四个字带来的巨大压迫感下,百官们只盼着那三个“未来奸佞”能牢牢吸引住未来的燕王以及现在的洪武皇帝的怒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