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3章 直趋应天:再次出现的李景隆
第093章 直趋应天:再次出现的李景隆 (第1/2页)应天城上空,画面里,建文四年的夏日气息似乎都能透过光影传来。
依旧是那顶熟悉的燕军大帐,帐外甲士林立,矛戟森然。
帐帘挑起,两个身影略显局促地走了进来。
为首一人,身形微胖,面容依稀带着几分曾经的贵气,只是眉宇间尽是掩饰不住的惶恐与尴尬——正是曹国公李景隆!他身后跟着的,是面色凝重如铁的兵部尚书茹瑺。
洪武十三年的奉天殿前广场上,死寂了一瞬,随即爆发出压抑不住的骚动。
无数道目光,如同烧红的针尖,瞬间聚焦在李景隆那张被天幕放大的脸上。
“哈!哈哈哈哈!”一声粗豪狂放的大笑猛地撕裂了这诡异的宁静,如同平地惊雷。
只见“凉国公”蓝玉,这位以桀骜闻名的悍将,正拍着自己结实的大腿,笑得前仰后合,唾沫星子都喷了出来。
他指着天幕上李景隆的身影,对着周围一圈勋贵和将校,声若洪钟,充满了毫不掩饰的讥讽:
“瞅瞅!都瞅瞅!俺那‘放水’的师父!他又来了!哈哈哈!建文皇帝是真没人了?还是真嫌这应天城门关得太严实了?”
他环视四周,眼中闪烁着赌徒般狂热而戏谑的光芒,猛地提高音量:
“来!开盘口!俺蓝玉,押上三十匹上好的口外良驹!就赌咱这位‘李师父’身上,这回铁定揣着咱应天城的城门钥匙!谁有胆子跟俺赌他不开门的?站出来!”
他话音落下,广场上竟陷入一片更加诡异的死寂。
武将堆里,几个平素与蓝玉交好的侯爷互相递了个眼色。
一个膀大腰圆的侯爷咧嘴一笑,声如破锣:“蓝‘国公’,您这赌注,俺看悬乎!谁不知道小曹国公跟燕王殿下……咳咳,交情匪浅?他不开门?那才叫见了鬼!俺也押二十匹好马,赌他开!至于赌他不开的……”
他故意拖长了调子,目光扫过人群,带着赤裸裸的嘲弄,“哪位英雄好汉有这份胆识和眼力?出来让俺们开开眼!”
无人应答。勋贵们或低头看靴尖,或仰面望天幕,或嘴角噙着意味不明的笑意,就是没人敢接这个“李景隆不开门”的赌注。
仿佛李景隆背叛建文、为燕王打开应天城门,已是板上钉钉、人尽皆知的事实,连一丝一毫的悬念都不配拥有。这沉默本身,就是最响亮的附和,最辛辣的讽刺。
--
天幕画面流转,聚焦于大帐之内。
燕王朱棣踞坐在主位虎皮交椅之上,一身玄色箭袖常服,未着甲胄,却比满帐顶盔贯甲的悍将更具压迫感。
他面容沉静,甚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仿佛连日的征战和巨大的压力在他眉宇间刻下了风霜。
然而,当他抬起眼皮,目光如同实质的刀锋扫向走进来的李景隆和茹瑺时,那股君临战场、睥睨天下的气势瞬间爆发开来,让整个大帐的空气都凝滞了几分。
李景隆被这目光一扫,下意识地缩了缩脖子,脚步都显得有些虚浮。
他努力挺直腰板,脸上挤出一个极其僵硬、甚至带着几分谄媚的笑容,刚要开口代表建文朝廷陈述“议和诚意”——无非是割地、划江而治的老调。
“曹国公。”朱棣的声音不高,却像冰冷的铁块砸在地上,清晰地传入每一个人耳中,也通过天幕,回荡在洪武十三年的应天城上空,直接打断了李景隆酝酿好的开场白。
朱棣的嘴角勾起一抹极淡、极冷的弧度,那绝非笑容,而是猛兽审视猎物时露出的利齿寒光。
他身体微微前倾,锐利的目光如同钉子,将李景隆牢牢钉在原地:“割地?”他轻轻重复了一遍这两个字,语气里充满了毫不掩饰的轻蔑,仿佛听到一个天大的笑话。
“本王提三尺剑,奉天靖难,清君侧,为的是太祖高皇帝法度,为的是大明江山社稷!”
朱棣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股斩钉截铁、不容置疑的决绝,如同金铁交鸣,震得帐内帐外的人心神皆颤。
他伸出一根手指,直指帐外应天的方向,每一个字都如同重锤,狠狠砸下:
“割地?无名!本王,只要奸臣!”
“只要奸臣!”这四个字如同带着血腥味的咒语,在巨大的天幕下反复回响,清晰地传入洪武十三年每一个仰望者的耳中。
奉天殿广场上,百官们倒吸一口冷气,下意识地缩紧了脖子,仿佛那无形的刀锋正悬在自己头顶。齐泰、黄子澄、方孝孺这三个名字,又一次如同烧红的烙铁,烫在每个人的心头。
天幕画面里————
李景隆的脸色瞬间由僵硬转为煞白,额头上渗出细密的冷汗。
他张了张嘴,却发现喉咙干涩得发不出任何声音。
朱棣那冰冷的目光和斩钉截铁的话语,彻底粉碎了他作为“和谈使臣”最后一点可怜的尊严和幻想。
茹瑺站在一旁,脸色铁青,嘴唇紧抿,眼中是深深的无奈和一种近乎悲凉的清醒。
就在奉天殿前广场被朱棣“只要奸臣”的宣言和蓝玉肆无忌惮的赌局搅得沸反盈天之时,奉天殿那巨大的朱漆盘龙柱之后,一个身影正死死抓住冰冷的柱身,仿佛那是唯一的依靠。
曹国公李文忠,这位以勇猛刚直著称的开国名将,此刻像是被瞬间抽干了所有的精气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